现代诗风骨(让人着迷的现代诗)

现代诗风骨(让人着迷的现代诗)(1)

现代诗的腔调和创新问题初探

文 温经天

一个诗人说你写得太像诗了。

这是一个非常勤于运用非诗素材组织成诗的人的话,并引用著名诗人的论断以佐证之。

其实,在我看来,个人写作中的像不像诗,本质上不是个相似问题,而是个需要打倒的伪问题,因为这话说来容易,其实是不假思虑的。

倘若一首诗歌是以作品的形式拿出来面世而非以草稿的标注,那么作为一个作品而言,像不像,不是问题,像不像,则是个含糊的感官的评述,毫无意义。

现代诗风骨(让人着迷的现代诗)(2)

1、创新的问题。这里面有个腔调的问题,才是核心。

后现代诗歌尤其是以诗群面目出现的作品们,往往带给人炫目庞大闪耀的感官,一切无所不可入诗,只要是深谙重组,切割,转介,拼连等等手段即可,但无中心无意义的情绪成为了诗群里众多人物普遍的面部表情,这是否就是最终的主题?这样的非诗语境里真的能捕捉到诗性并擦亮诗意吗?是否会产生戏剧的断裂化和人物的扑朔迷离感?这样的所谓创新的作品里难道不存在陈腐的惯性思维和套路形式吗?我觉得要警惕。

2、腔调是一个作者写作内在的结构秘密,也是这秘密的美学性格所在。

腔调和创新一个是内功一个是外功,不可或缺。语言没有陈腐,关键是怎么用。我相信形式的真正创新往往在似不似之间隐藏,不去细读体会极其容易误解甚至误判。该回归到短诗严肃的写作中了,不要再用庞大的诗群句群去玩耍后现代。后现代是个不断泄气的皮球,到处乱撞,没有界限,瘪气是迟早的事。

现代诗风骨(让人着迷的现代诗)(3)

3、关于腔调,这不仅是一个作者的秘密,还是他的美学姿势。

腔调要有,但也应该力求淡入无形。我喜欢那些个性的诗人个性的作品,因为里面有独到的角度和想象力,但,过分的个人符号标签往往是在成名以后确认的,这不是纯文本意义的个性,而是名气化的个性。与文本自身的建设其实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多少人追随所谓名家的作品格式、腔调、素材范围等欢快地仿写,其实这与创作无关,只是个无聊的文字游戏。

4、腔调的生成首先需要一个基调。

这个基调诞生于诗歌写作之前也孕育在诗歌书写过程之中。基调针对未来作品的内涵本质而出现,这是最本质的感性部分。而后现代的诸多非诗即诗的文本们往往先预设了雷同的基调,通过题目大纲的设计和复杂诗剧性的人物设计,而提前形成了思维上的腔调,这样的写法是诗歌式的吗,我觉得这是在写剧本或小说,绝对与诗歌创作无关。

现代诗风骨(让人着迷的现代诗)(4)

5、个性诗人永远让人着迷,但也永远创作不出第一流的作品。

因为他们过分重视个性,而痕迹过重。真正的伟大作品从来都是看似简单,内力深厚的。这使得我想到,诗歌的境界层次问题。境界层次才是判断诗歌相对优劣的标准,而不是技巧、素材、观念等其他方面。安心地读诗于今何其难矣!具有独到的腔调而又能自然隐藏淡化的作品才是高妙的,一个诗人或许是在这样的路径上努力的。

#诗歌##现代诗##原创随笔#


现代诗风骨(让人着迷的现代诗)(5)

温经天,诗人,诗歌评论者,1978年生于河北承德,长年践行新超现实主义风格写作,曾在国内多家期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出版诗集《致不朽之风赞美诗》《旷世书》。

欢迎您点击本帖右上角,关注温经天

现代诗歌佳作纷呈,共话诗歌美好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