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古人云宁娶寡妇)

古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古人云宁娶寡妇)(1)

我国的婚嫁习俗历史悠久,古人也一直秉承着三书六礼的婚嫁传统。婚嫁是男女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所以备受重视。我国最早的婚嫁传统仪式是在西周时期,彼时的“婚姻六礼”,对后来的历朝各代乃至现在的婚姻形式,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古人云宁娶寡妇)(2)

我国古籍《礼记》中有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敬慎重正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除此之外《仪礼》中也记载:“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婚俗文化起源于西周,在秦朝时期落定,最后成熟与汉朝,由此可见,古人在婚礼中的礼仪繁复冗杂,却也显得隆重和重视。

古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古人云宁娶寡妇)(3)

人生三大喜事之洞房花烛,男女由陌生到熟悉,古代的盲婚哑嫁也成就了不少相敬如宾的恩爱夫妻。不过在古代那样的封建制度下,有一种女子却是很多男子都不敢娶回家的人,那就是“生妻”,民间也有一种说法是:“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在古代,寡妇门前是非多,很多人都不敢染指,那么“生妻”又是什么?竟然比寡妇还不能娶?

古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古人云宁娶寡妇)(4)

众所周知,寡妇是死了丈夫的女子,又叫遗孀、未亡人。古代女子讲究“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男尊女卑”,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妻子死了还可以续弦。但是女子死了丈夫就要留在夫家从一而终,不再另嫁。如果寡妇再嫁,势必会引起家族内的一些人不满,或者是受到社会的指指点点,所以在古代很少有人会娶寡妇为妻。

古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古人云宁娶寡妇)(5)

而生妻则是指那些丈夫还活着,自己被休弃或是抛弃,从而改嫁他人的女子。寡妇和生妻在本质上区别很大,前者更加被动,后者则显得主动一些。因为古代休妻者,必犯“七出之条”,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所以生妻在古代是民风有问题的女子,这种女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不受欢迎的。南宋诗人陆游的妻子唐婉就是一个生妻的例子,陆游在母亲的阻挠下,以“七出之条”中的“无子”将唐婉休弃,唐婉后来改嫁给赵士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赵士程是皇室宗亲,因此他娶唐婉也是被家族认为是颜面尽失,导致很多族人与他断绝来往,由此可见古人对于生妻还是有很多鄙夷的。

古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古人云宁娶寡妇)(6)

所以,在古代的社会中,如果寡妇能够为死去的丈夫守寡,侍奉公婆尽孝,在得到夫家的允许后,有风光改嫁的可能,即便是夫家不允许改嫁,那么寡妇也能得到很多褒奖,比如贞节牌坊之类的。但是生妻可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女子一旦被认为是生妻,就意味着自己的下半辈子都要在人们的风言风语中度过,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觅得良配,孤苦一生。

其实寡妇和生妻都是古代婚姻制度下的悲情人物,他们的人生经历都很相似,但是在本质上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寡妇是被动者,一切的结局都是被动的接受。而生妻在某种意义上却是主动的一方,虽然都是以悲剧收场,但生妻却有着自作自受、咎由自取的意味。

古话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古人云宁娶寡妇)(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种说法,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所导致的,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存在了。时至今日女子已经不再像古代那样没有权利,处于被动地位。当代人的婚恋观点也不似古代那样陈旧封建,日常生活中也听不到谁谁谁是生妻或者寡妇之类的话语。可见在传统文化中,很多“糟粕”已经消除,留下的“精华”才能被继续传承和发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