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代表隔壁泰山(裘是1001夜第3夜指鹿为马)

裘代表隔壁泰山(裘是1001夜第3夜指鹿为马)(1)

鹿蜀

“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佩之宜子孙”——《山海经》

在濮阳山上的鹿蜀,兽类,形状像马,头部白色,身上斑纹犹如虎斑,长有一条红色的尾巴,鹿蜀的鸣叫像是有人在唱歌。据说谁佩戴上它的皮毛,谁就可以子孙满堂,因此遭到人们捕杀,但鹿蜀十分警觉,一有响动就立刻藏匿。

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宴,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裘代表隔壁泰山(裘是1001夜第3夜指鹿为马)(2)

书本里的介绍以及插图是不是描绘的都是梅花鹿?可是我们现在反过来想一下,当时赵高敢公然拉过来一头梅花鹿,对秦二世说是马,这无疑显得有些太过于蛮横,而且还很冒险。秦二世以及拥护他的那些大臣都不是傻子。

那么有人说了,不是梅花鹿那会是啥呢?其实当时的鹿应该是一种既像鹿又像马的动物,名为“鹿蜀”,这种动物在《山海经·南山经》中有过详细的记载,“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山海经》里说,杻阳山上有一种野兽,叫鹿蜀,它样子像马,头部白色,身上斑纹犹如虎斑,长有一条红色的尾巴,鸣叫的时候就像人们在唱民歌,据说将它的皮毛佩戴在身上,可以使子孙昌盛。这个动物,象马而有虎纹,毛色有红有白十分鲜艳。于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觉得应该是斑马。

裘代表隔壁泰山(裘是1001夜第3夜指鹿为马)(3)

 但是有两个致命弱点:

1)斑马除了黑色条纹之外全身都是白的,为什么要特地注明“白首”呢?

2)斑马的尾部根本不是红色的,与“赤尾”对不上号

中国人是不缺乏想象力的,但缺了几千年的逻辑性。这就是许多解密山海经的著作,好看,但经不起推敲的原因。

裘代表隔壁泰山(裘是1001夜第3夜指鹿为马)(4)

裘代表隔壁泰山(裘是1001夜第3夜指鹿为马)(5)

“鹿蜀”中的“蜀”字意思是马头蚕,也许应该是一种非常像马的鹿。

此外也从未听说过斑马有“宜子孙”的功效,相比之下,马鹿的鹿茸、鹿胎、鹿尾和鹿筋都是非常名贵的滋补品,确实具有“宜子孙”的功效。更为有趣的是,刚出生的马鹿幼崽体毛呈黄褐色,有白色斑点,也确实符合鹿蜀“其文如虎”的特征。最后,在《山海经》中,凡是说“食之”如何的动物、植物,哪怕形状再奇怪,通常也都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生物。

裘代表隔壁泰山(裘是1001夜第3夜指鹿为马)(6)

由此可以推断出,两千多年前的赵高牵来的动物并不是一般的梅花鹿,而是一种既像马又像鹿的奇异生物;它还有可能是赵高特意从南方找来的珍稀动物鹿蜀。这种动物让秦二世和一群大臣一时难以判断它究竟是马还是鹿,作为赵高自己,当时心里肯定是这样想的:

如果秦二世说是鹿,那我故意说是马;如果秦二世说是马,那我就故意说是鹿,并借此观察群臣的态度,然后找机会将和自己意见不合的大臣逐一地排挤出权利圈子。这样一来就可进退自如,也更能显示出赵高的精明与狡猾。

所以说“指鹿为马”这一成语中的动物主角,很可能就是当年的鹿蜀,而并非人们通常所误解的普通梅花鹿。

阅读:鹿蜀

——山海经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署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译文】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是杻阳山。山南面盛产黄金,山北面盛产白银。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马却长着白色的头,身上的斑纹像老虎而尾巴却是红色的,吼叫的声音像人唱歌,名称是鹿蜀,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可以多子多孙。

怪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宪翼水。水中有众多暗红色的龟,形状像普通乌龟却长着鸟一样的头和蛇一样的尾巴,名称是旋龟,叫声像劈开木头时发出的响声,佩戴上它就能使人的耳朵不聋,还可以治愈脚底老茧。

郭璞在《图赞》里说:“鹿蜀之兽,马质虎文。骧首吟鸣,矫足腾群。佩其皮毛,子孙如云。”

延伸阅读:

歪批鹿蜀

  《山海经》因流传时间久远,要是照本宣科,有时很难找到真相。

  现在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以前对“鹿蜀”这个动物的错误的解读,都是因为两个字的字形结构的极度类似,而且你要从繁体字的角度去看问题。

  这两个字就是:“馬”与“鳥”

  最终的真相就是:

  《山海经》的作者,写的是“其状如鳥”,但因为某种原因,少了一个“点”划,我们看到的,居然变成了“其状如馬”。

  不用奇怪,多一点,少一点,这种讹误,其实还算不太严重的。但足以南辕北辙。

  总之,这段记载有三个错误之处,一个因字形近而误写,两个因同音而误记。至于其它关于所谓“鹿蜀”的特征描写,如:白首,赤尾,其音如谣,佩之宜子孙。等等,全部正确。

这个“鹿蜀”,其实应该叫“鼯鼠”,确切地说,是“红白鼯鼠”

裘代表隔壁泰山(裘是1001夜第3夜指鹿为马)(7)

裘代表隔壁泰山(裘是1001夜第3夜指鹿为马)(8)

裘代表隔壁泰山(裘是1001夜第3夜指鹿为马)(9)

“有兽焉,其状如马”:应该是“其状如鸟”,因马与鸟字形近而产生讹写,为什么“如鸟”,鼯鼠会飞,你懂得。

这只既像猫又像松鼠的奇怪动物,学名叫“红白鼯鼠”,也称“飞鼠”或“飞虎”,的确具有滑翔的本领,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肉膜可以帮助其在树中间快速的滑行,但由于其没有像鸟类可以产生阻力的器官,因此鼯鼠只能在树、陆中间滑翔。”

“其文如虎”: 可能是如“狐”

“其音如谣”:鼯鼠叫起来像人哼哼,您不知道吗?

红白鼯鼠一边滑翔,不时发出尖叫声。“吱”、“吱、吱”、“吱、吱、吱”,声音有长有短,这是红白鼯鼠间互相传递信息的“语言”。“吱”的一声,表示“平安无事”,可以进行正常活动;“吱、吱”两声,是相互追逐或逃脱时的声音;“吱、吱、吱”三声,是受到威胁时发出的紧急信号。当发出“兹吾”、“吾、吾”的叫声,正是红白鼯鼠张牙舞爪同敌害斗争的时候。在初春,红白鼯鼠会发出“得-得-得一”般的叫声,这是雄性红白鼯鼠求偶的信号

鼯鼠,又称为寒号鸟;你不信它会唱歌?

传说它夏天皮毛绚烂时就得意地唱“凤凰不如我”,到了冬天就叫“得过且过”。

“佩之宜子孙”,鼯鼠的粪便是一种名贵药材,它的粑粑,叫五灵脂,性味甘温,无毒,入肝经,具有疏通血脉,散瘀止痛的功效;是妇科要药,可治妇女闭经,一闭经,就不得生娃了,治好了,就叫宜子孙。

罢了,再说下去就再的成按图索骥,最后找个大蛤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