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奇才金圣叹的N种死法 一代奇才金圣叹的N种死法

金圣叹为明末清初人士,才高八斗,思路清奇,又生性幽默,狂狷肆意常想人之不曾想,常言人之不敢言所谓树大招风,金圣叹这种性格,放在清初那个动荡的年代,肯定活不长这不,因为“哭庙案”(大家自行百度),他就莫名其妙地就被判处了杀头之刑,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一代奇才金圣叹的N种死法 一代奇才金圣叹的N种死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代奇才金圣叹的N种死法 一代奇才金圣叹的N种死法

一代奇才金圣叹的N种死法 一代奇才金圣叹的N种死法

金圣叹为明末清初人士,才高八斗,思路清奇,又生性幽默,狂狷肆意。常想人之不曾想,常言人之不敢言。所谓树大招风,金圣叹这种性格,放在清初那个动荡的年代,肯定活不长。这不,因为“哭庙案”(大家自行百度),他就莫名其妙地就被判处了杀头之刑。

既然死刑难免,对于金圣叹来说,与其痛哭流涕、畏畏缩缩,还不如行为艺术一下,幽他一小默。因为都到这份上了,不硬着头皮演场好戏都对不起粉丝对自己的期待。但金圣叹临刑前到底发生了啥,没有确切记载,只留下坊间流传的种种故事供我们管窥一二。下面,我们就一起将这些故事归拢一下,名之曰“金圣叹的N种死法”:

死法一:

金圣叹即将被斩首时,对狱卒说“有要事相告”。狱卒以为大师会透露点传世宝物啥的,就急忙拿来笔墨伺候。之间金圣叹悠悠地写下“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留下狱卒一脸懵逼。

PS:我要是那个狱卒,还等啥午时,立刻打死!不过话说胡来,好想试试这种吃法呢!

死法二:

金圣叹临刑前,向监斩官要了一坛酒。他一边喝酒一边高呼:“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

PS:这个戏份就很足了,完全满足了吃瓜群众对于文人烈士的想象啊。话说的糙一点,就是“二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

死法三:

金圣叹被斩首后,身首异地。收拾场地的时候,刽子手看见金圣叹耳朵里塞了东西。原来是两个纸条,一个耳朵里塞一个。打开一看:一边写了一个“好”字,一边写了一个“疼”字。

PS:这个幽默就很高级了。不过,万一要是没人发现,不就白幽默了么?另外,把耳朵堵上,不就听不到场下粉丝的赠言了么?嗯,不可信,不可信。

死法四:

金圣叹行刑那日,他的儿子来到刑场。金圣叹望着年幼的儿子仔细说道:“为父去后,吾家当贫。今逢蟹肥,儿归去,以水煮毛豆,煮后啖之以醋,当有蟹味,切记切记。”

PS:难道毛豆蘸醋的吃法是金圣叹发明的?同样买不起大闸蟹的我,也要试试了。

死法五:

临刑时,金圣叹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来到法场诀别。金圣叹一时感慨,于是吟出了一句“莲子心中苦”,见儿子们木讷,就自己对出下句“梨儿腹内酸”。上联的“莲”与“怜”同音,下联的“梨”与“离”同音,意即自己即将诀别儿子,心中楚痛难忍。临死了还要对对联,竟然还特么一语双关,对仗严谨,真的牛皮。

PS:没点文化都不好意思死了。不会对对联的俗人怎么破?没办法,只能来段呼麦了。

死法六:

临刑前,金圣叹写了一封家书,让狱卒转交给家人。狱卒当然立刻呈交给了县令,让其审阅。县令打开家书,只见提名为“赠与吾儿”,后面省略脏话若干段。

PS:金圣叹死就死在这个横征暴敛、为官不仁的县令手上。临死前找机会骂一骂,情有可原,情有可原!

死法七:

根据清初学者廖燕的《二十七松堂文集》卷十四《金圣叹先生传》记载:金圣叹临终一句话是“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PS:翻译成人话就是“砍头是件苦差事,没想到我莫名其妙就要别砍头了,你说神奇不神奇?”这个可能更接近史实。天降横祸,受还是不受?不受还不行。幽默大师金圣叹也无可奈何了。


总结一下,从以上种种故事来看,金圣叹确实奇才。也正因为他是奇才,所以才会被附会以奇才之事。他用生命告诉我们,死并不可怕,但要是死的不好笑,那就太可怕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