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

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估计十个人里有八个都会回一句“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毕竟小学课本里就已经白纸黑字的讲过这种简单的问题。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未必。

在巴西东北部的峡谷里,生活着一种十分聪明的灵长类动物——胡须卷尾猴,为了在干旱的环境中觅得食物,它们会将树枝折到自己需要的长度,从石缝里抠出蜥蜴来吃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1)

也会寻找野生的腰果,拿大石块将坚硬的壳砸开,品尝其中甘甜味美的果仁。这些制作并使用工具的技能,让它们得以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分分钟打脸小学课本。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2)

本文首发自“看电影杂志”头条号,严禁转载

作为和人类血缘最近的物种,灵长类动物远比我们所了解的更加神奇。

全世界共有500多种灵长类动物,他们外表各异,大小不同,足迹几乎遍布自然的每一个领域,每种成员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生存策略。

它们可能是色彩丰富的森林之子,也可能是身手敏捷的城镇居民,它们会机智地将弓背蚁的分泌物抹在身上防虫治病,也会将尿液涂满四肢加强跳跃的稳定性

种种不按套路出牌的骚操作,让人一次次惊掉下巴。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3)

2020年BBC Studios推出了三集自然科普类纪录片[灵长王国],介绍了多种不为人所知的灵长类动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神奇的日常和技能。

每分钟都感觉奇怪的知识又有所增加。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4)

这不是BBC第一次拍摄动物。

2018年的[大猫],将镜头对准了世界上各类野生猫科动物,同样用3集的时长,记录了金钱豹、非洲狮等40多种不同面孔的大猫家族。

为广大吸猫爱好者提供了眼睛和心灵的双重满足,豆瓣评分高达9.5。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5)

这次的[灵长王国]由[大猫]的原班人马,分不同小队深入各大洲,历时两年拍摄而成,很多灵长类动物都是首次出现在人类的相机中,不管是画面质量还是影像的珍贵程度,都足以在纪录片史上留下姓名。

本文首发自“看电影杂志”头条号,严禁转载

民以食为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放在灵长类动物身上,同样适用。

与单一的食草或食肉动物相比,灵长类的小机灵鬼儿们简直称得上野生美食家,不仅吃的种类各不相同,还要追求营养口感的搭配以及个人喜好的选择。

把它们的食谱攒吧攒吧,简直能出一部“舌尖上的灵长界”。

上面提过,胡须卷尾猴会使用树枝和石块给自己弄一顿蜥蜴和野生腰果的大餐,在干旱的地区,蜥蜴能为他们提供蛋白质和水分,而腰果则富含脂肪和矿物质,既能补充营养,也是绝佳的小零嘴。

在你狂吃各种垃圾食品的时候,人家小猴子已经迈向了营养均衡和健康饮食的养生之路。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6)

然而,想要取得这些食物,并不容易。

为了躲避天敌,胡须卷尾猴一般都会选择群居,猴群大多在悬崖顶部的洞穴中过夜这意味着它们每天都要从陡峭的悬崖上爬上爬下,徒手攀岩下降200米后才有可能找到食物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7)

同样费力觅食的还有趁着深夜,在猛兽林立的自然公园夺命狂奔的蓬尾婴猴,为了吃到一口甜甜的花蜜,过五关斩六将,也是拼了老命了。

这是蓬尾婴猴的高能量饮料,能让它们整个晚上精力充沛,效果不亚于两瓶红牛。

有使劲九牛二虎之力觅食的憨憨,就有使巧劲儿另辟蹊径的小机灵鬼。

狮尾猴,可以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别的小朋友手里抢吃的,那叫一个不讲理。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8)

在波罗蜜成熟的季节,狮尾猴迎来了一年中过足嘴瘾的时段。

但菠萝蜜在完全成熟前是无法食用的,更尴尬的是,爱吃菠萝蜜的狮尾猴并不能分辨出哪个果实是可以吃的。

不过他们身边有个好(xiao)帮(ke)手(lian)——印度巨松鼠。

这些小家伙有着敏锐的嗅觉,能找出熟透的果实。狮尾猴时刻留意着巨松鼠的一举一动,待它找到能吃的菠萝蜜时,用猴爪子拍大松鼠的脸,把食物抢过来。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9)

就算它们吃饱了,狮尾猴也不愿意让大松鼠安心吃点残羹剩饭,还要跑到树上去撩拨人家,真是猴中的手欠王者。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10)

本文首发自“看电影杂志”头条号,严禁转载

同样是追求自己喜欢的食材,食蟹猴就斯文得多。

临近泰国东海岸的韩美岛,礁石上生长着大量的牡蛎,这里是食蟹猴的美食天堂。

和胡须卷尾猴一样,它们也掌握了一种特殊工具的窍门——用比较尖的石头将牡蛎敲击下来,再用更硬的石块将贝壳砸碎,食用里面鲜美的汁肉。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11)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不管是腰果还是贝壳,选择和使用石头都需要后天的学习。别看只有轻轻的一砸,这种技术性操作需要多年的练习。

石块的大小,砸下去的角度,如何不砸到手,都需要慢慢地摸索练习。

这些灵长类动物天生并不具备这些能力,年幼的猴子会向会使用工具的长辈学习,让技能代代相传。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12)

除去对美味的享受,这种寻觅食物的勇气执着和对工具的学习使用,也是它们能够在各种恶劣变化的环境中,不断适应并生存下来的原因。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13)

育婴达人

繁衍后代是地球上许多生物逃不掉的命运,灵长类动物自然也是。

作为一种聪明且看重家庭的物种,它们的带娃方式可谓多种多样,绝对称得上自然界的育婴达人。

蓝眼黑美狐猴是典型的雌性丧偶式带娃类型。

生育高峰期时,每只雌性狐猴怀中都抱着一只幼崽,每日喂奶、清理孩子的毛发,忙的不可开交。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14)

成年狐猴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休息的机会,但是熊孩子们可不这么想——我不管你睡不睡,反正我不睡。

看着焦头烂额的雌猴,雄性蓝眼黑美狐猴躲在一旁,图个清净,留下伴侣独自应对闹腾跳脱的幼崽们。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15)

猴妈妈半睁着眼睛的无奈样儿,像极了绝大多左右不了孩子又指望不上丈夫的辛酸老母亲。

真是隔着物种都能感受到她的崩溃。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16)

本文首发自“看电影杂志”头条号,严禁转载

相比之下,山地大猩猩爸爸就负责任得多。

山地大猩猩家族生活在非洲中部的威龙加火山山脉中,是世界上体型最大,也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

正值壮年的银背大猩猩身材魁梧,体重是人类的两倍多,是最小灵长类动物的4000多倍。它战斗力爆表,以一猩猩之力守护着整个家族的安全,是当之无愧的森林霸王。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17)

但是,不是每个家族成员都会对威严的首领表现出应有的敬意。

毛茸茸的小猩猩就时常拽着树枝在老爸面前晃来晃去,时不时还故意对着老爸的脸来一套左勾拳有勾拳,完全将这位丛林霸主当成自己的猩肉沙袋、攀爬架、敲打乐器甚至是蹦蹦床。

超级猩爸非常无奈,但又能怎么办呢,自己生的儿子,打也不能打,骂也不能骂,也只能宠着喽。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18)

有研究表明,懂得关爱宝宝的大猩猩父亲,更能够吸引雌性伴侣的关注,其后代数量是其他不照看宝宝的父亲的5倍左右。

在山地大猩猩强硬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温柔的内心,又攻又暖,放人类里也是不可多得的好男人,难怪那么多雌性愿意给它生猩猩。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爸妈都不想带娃,咋办?

这一点,生活在马来西亚的郁乌叶猴给出了几近完美的解决方案——家族群带娃

这是一个关系紧密的灵长类家族,婴儿对它们来说至关重要,一出生就有一身金色的靓丽皮毛,长大后,不需要父母亲保护了,才会变成灰黑色。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19)

在郁乌叶猴家族,宝宝看护职业是个十分抢手的活儿,数量众多的亲戚们都想来看护一下金黄色的小婴儿,不断从别人手中将孩子抢到自己怀里照看

动作看似粗鲁,但猴妈妈却并不关心,因为这能帮助新生儿和猴群建立紧密的联系,从而使它们更愿意提供保护,加强整个家族的亲密度。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20)

这种家庭观,是很多灵长类动物与生俱来的情感和种族依托,也是它们对抗危险,繁衍生息的根本保障之一。

被花豹咬伤的黄狒狒能死里逃生,靠的是家族后援团的抵达,帮它暂时拖住震慑住了形单影只的豹子。

只有松鼠大小的金头狮面狨,能在危险的丛林中自由穿梭寻觅食物,靠的也是家族的配合和长辈对小辈的经验教授和保护。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21)

灵长类动物有着聪明的头脑和温情的内心,它们极具学习力的一代代传承着前辈留下来的生存经验和能力,并慢慢地加以改善,像极了进化中的人类。

然而,这个世界的变化太快了,快到就算灵长类动物逐渐学会使用工具、学会用手势表达意思,也很难好好的生存下去。

调查表明,自2001年起,印度尼西亚的原始森林,正以每天十个足球场面积的速度消失;马达加斯加95%的狐猴濒临灭绝;印度狮尾猴居住的森林也逐渐被农田淹没…

灵长类动物熬过了几千几万年的自然磨练,最终却在人类这种灵长类动物面前面临绝种的威胁。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22)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类不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也不会是最后独存的一种。

灵长类动物是我们最近的亲戚,如今,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我们人类,只有真正了解它们,才能保护它们的未来。

观看正在西瓜视频独播的[灵长王国],踏出了解的第一步,看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神奇的灵长类世界。

如果想了解更多其他自然和动物的内容,也可以下载西瓜视频APP,搜索“神奇动物”,了解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伙伴,营造一个包容友善的未来。

本文首发自“看电影杂志”头条号,严禁转载

灵长类鼠猴(这猴儿大概是成精了)(2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