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方言小屁孩怎么说(陕西方言中贼娃子)

  昨日写了一篇文章,回忆了过去陕西农村猖獗的小偷现象,其中提到了有两种小偷,一种被称为“贼娃子,”另一种称为“溜娃子(陕西方言)”有读者指出,所谓的“溜娃子”应该写作“绺娃子”,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陕西方言小屁孩怎么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陕西方言小屁孩怎么说(陕西方言中贼娃子)

陕西方言小屁孩怎么说

  昨日写了一篇文章,回忆了过去陕西农村猖獗的小偷现象,其中提到了有两种小偷,一种被称为“贼娃子,”另一种称为“溜娃子(陕西方言)。”有读者指出,所谓的“溜娃子”应该写作“绺娃子。”

  在查了相关资料后,发现这个读者的说法是正确的。

  贼娃子这个词用来称呼小偷是没有争议的,毕竟除了陕西人,连四川、重庆人也这样叫,顾名思义,也容易理解。但“绺娃子”这个词又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呢?和贼娃子有什么区别?

  查词典,“绺”的原意是一个量词,比如一绺头发、一绺丝线、一绺胡子等等,没有偷的意思。而在东北地区,人们习惯把土匪叫绺子,另一种说法,所谓的“绺”就是古人佩戴的一种装饰品。

  词典上也有“绺窃”这个词。“绺窃”,就是剪断人家系钱包的带子或剪破人家衣袋窃取财物的行为。

  看到此处,可以理解绺娃子的意思了,就是专门窃取人们的贴身财物的人。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绺娃子主要活跃于集市上,尤其是腊月的集市上,偷老人们的钱包。因为腊月人们都要上街买年货,随身携带的钱比较多。所以,在腊月赶集前,人们都会相互提醒,小心街上有绺娃子。而在城市,绺娃子主要活跃于公交车、网吧等公共场所,趁着人多混水摸鱼,又被称为扒手。他们偷的不只是钱包,还包括手机。

  由于绺娃子所从事的职业较为特殊,在人们眼中,绺娃子一定是贼眉鼠眼,神色慌张,看着就不像好人。于是,在生活中,人们看到哪个人鬼鬼祟祟,举止猥琐,就像骂他长得和绺娃子一样。

  比起绺娃子,贼娃子并不上街盗窃,主要是去村子里,去人们的房前屋后偷鸡摸狗。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人们都睡得早,夜长梦多,也为贼娃子行窃提供了方便。更有胆子大一些的贼娃子,甚至会趁主人不在家,撬开门,去偷粮食、偷电器。

  贼娃子和绺娃子虽然都是贼,但毕竟有所区别,一个专门偷物,一个直接偷钱。就像盗墓门派中的南派和北派,绺娃子主要靠技术为生,毕竟想要从人们眼皮子底下,将包里的钱偷走,同时让对方毫无察觉,这是需要很高的技术的。而贼娃子则是靠着胆大吃饭的,大冷天的,黑灯瞎火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偷东西,甚至钻到别人家里翻箱倒柜,没有一定的胆量干不了这活的。

  至于贼娃子和绺娃子哪个性质更严重,也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绺娃子最可恶,常常偷走别人的救命钱、治病钱,致人于死地。也有的人认为贼娃子更可恨,毕竟绺娃子有时只是顺手牵羊,而贼娃子则是处心积虑,跑到别人家门口和家里去偷窃,而偷的又往往是农民养了好几年,感情深厚的鸡、狗。

  而在民间俚语中,则将贼娃子和绺娃子并列,有一句顺口溜,叫“贼娃子、绺娃子,偷他外婆狗娃子,”用来形容这两种小偷六亲不认,连亲戚都能下得了手。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人早已忘了“绺娃子”这个方言味颇重的词,在大家眼中,不管是入室盗窃,还是在公共场所偷东西,本质上都是小偷,都属于贼娃子。

  在陕西农村,骂人时还会称对方为“崽娃子,”至于什么意思,有时连骂人者自己也搞不清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