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三月三吃油茶吗(俗称九月黄)

导读:俗称“九月黄”,霜打后更美味,儿时一次吃到撑,遇到勿折枝采摘

农村的大山里面,总是藏着各种应季的野果。

别看现在已经是11月尾声了,南方很多地方都已经入冬了,可是山里面好吃的野果依然有不少。

瑶族三月三吃油茶吗(俗称九月黄)(1)

其中有一种叫“九月黄”的野果就成熟了,特别是经过霜打以后的吃起来更加的美味。在儿时一次性能吃到饱才满足,如今却很少见到了。

各位朋友们,你们认识这种野果吗?

“九月黄”的简介

之前关注三农小毛的朋友们,应该记得给大家介绍过“八月炸”这种野果。而“九月黄”其实也是它的一个“亲戚”。

这种野果应该算是“八月炸”中的稀有品种,它的成熟要更晚得多,一般要到农历九月份才开始逐渐变黄,这也就意味着成熟了,而农历十月份就已经大量成熟了,这个时候的是最美味的。

九月黄在有些地方也叫它“野香蕉”,“牛卵坨”,或者是“九月黄金蕉”等,这种野果和八月炸相比,有着更高的颜值。

瑶族三月三吃油茶吗(俗称九月黄)(2)

当它成熟了以后,就会变软了,而且果皮是金黄色的,看起来非常像香蕉。并且还有一点很不同,像八月炸成熟以后就会自动地裂开了,可是“九月黄”一般成熟了也不会裂开。

它们会成双,或者是三个生长聚在一起,一采摘就是好几个,而有些树上一株就能结数十个,采摘起来非常的过瘾。

这可是以前很多农村娃在冬季进山放牛、打猪草的时候,最喜欢寻找的一种野果了。

“九月黄”好吃吗?

九月黄看起来非常相似香蕉,尤其是外观的形状和颜色,金黄的看起来就很诱人。

但是这种植物却并不像是香蕉长在高大的树木上,而是一种藤蔓植物。它的藤蔓常常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生长,藤蔓很细长,并且紧紧地缠绕在上面,有些更是有数米高。

瑶族三月三吃油茶吗(俗称九月黄)(3)

相比于八月炸而言,因为九月黄成熟的时间更晚,因此生长的期间更长,积累的营养成分也就更多,自然不光是更加的美味,而且营养价值更高。

尤其是在经过霜打以后,这种植物白天会积累大量的糖分,到了晚上温度低,就会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糖分减少,因此会有大量的糖分聚集起来,这也是它比八月炸更甜的原因。

把九月黄的果皮剥开以后,你会发现它的果肉和八月炸也有很大的区别。像八月炸的果肉是像香蕉一样的白色的。

可是九月黄就连果肉也是黄色的,不懂的人可能会感觉这个有点恶心,毕竟它的形状是真的很像一种“排泄物”。

但如果你吃上一口,你就会深深的爱上它,一口接一口的吃而停不下来,味道甜如蜜,并且有很浓郁的果香味。

瑶族三月三吃油茶吗(俗称九月黄)(4)

不过九月黄和八月炸一样,它的果肉所包裹的却是黑色的如同西瓜一样的种子,在吃的时候尽量要慢一点,把它的果肉吃进去以后,而要把种子吐出来。

小时候就经常狼吞虎咽地吃,一次非要吃到撑为止,甚至连种子也一并吃下去了,其结果就是会造成排泄困难。

尤其是听大人说了,吃九月黄如果连种子也吃了,会在肚子里发芽,所以就更不敢吃它的种子了。

若遇到就别再折枝采摘了

在以前,农村大山的环境好,很多的山林中都能见到这种植物。当时到了11月份的时候,许多人就常进山去找九月黄,一次采摘几十斤很轻松。

瑶族三月三吃油茶吗(俗称九月黄)(5)

可是现在已经很少见到这种野果了,并且因为它又是一种稀有的品种,许多的年轻人都不认识它了,更别说吃过了。

九月黄野生数量的减少,其实和农民折枝采摘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它是藤蔓植物,常常攀附在其他树木的上面,有些又攀附得很高,要想把它们采摘下来也不容易。

不少人在采摘的时候,就常常是在它的藤蔓下面,用刀把它的藤蔓割断了,然后用力把它的藤蔓拉下来,这样虽然采摘到野果了,可是对九月黄植株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正是因为大量的九月黄被人在采摘的时候把藤蔓割断了,所以导致其数量减少了。

再加上近些年好些地方的山林地撂荒了,而去山里干活的人也少了,因此认识这种野果的就越来越少了。

结束语

近些年八月炸已经在有些地方当成是水果种植起来了,在市面上的售价还要卖到一二十元一斤,并且因为它的亩产量可以达到五六千斤,所以亩产值是非常可观的。

瑶族三月三吃油茶吗(俗称九月黄)(6)

而九月黄有着比八月炸更高的颜值,口感方面也更出色。如果能对其进行一番改良,然后当成水果种植,相信它的经济效益要比八月炸更高。

而且还有很关键的一个优势,九月黄成熟以后不会自动裂开,很好地保护了果肉不被污染。

如今正是九月黄成熟的晚期了,如果大家在山中见到了,可以采摘,但是不要把它的藤蔓砍断,或者是破坏了。这种植物已经不多见了,希望大家保护好。

各位朋友们,你们认识九月黄吗?小时候采摘它来吃过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