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快一个月了还痛能针灸吗(腹部扎针灸缓解疱疹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痛症之一,疼痛往往剧烈而持久。带状疱疹是一种因正气亏虚,伏邪复作引发的疾病,属本虚标实证。作为一种补气法,腹针对气虚型的患者有良好的作用,而对火旺的病人应慎用,以防助火伤阴,加重病情。同时,选择适当的祛邪之法并用也是腹针取效的重要因素。

病例

女,53岁。以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主诉就诊,患者4个月前因左侧前胸后背及腋下出现烧灼样刺痛,随后相继出现许多簇集的水泡,并迅速连成片,就诊于市某医院皮肤科,诊断为带状疱疹并收住入院,经抗病毒等治疗后,疱疹结痂渐愈,局部皮肤留下大片色素沉着,遗留尉烈的肋间神经痛,继续治疗一段时间效果不佳而出院,前后住院2次近2个月,单方、偏方也试用了不少,疼痛不减,夜不入眠,十分痛苦,患者几乎丧失了生活信心。

疱疹快一个月了还痛能针灸吗(腹部扎针灸缓解疱疹痛)(1)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处方:引气归元、滑肉门(双)、上风湿点(患侧)、上风湿外点(患侧)、外陵(双)、疱疹区对应点取穴及八廓取穴(肝、心、脾、肺)等,依据病情随症加减取穴。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且双膝下垫枕,聚维酮碘常规消毒,采用苏州 华 佗 牌 一 次 性 套 管 针 (规 格 0.22 mm ×40mm),以弹指进针法进行针刺治疗。其中引气归元 4穴 及 滑 肉 门 穴、外 陵 穴 给 予 深 刺,右 肋 下 肝(震)区和左肋下脾(坤)区、肺(兑)区和心(离)区给予斜刺,其余穴位浅刺之。在疼痛局部采用围刺法,沿病变所对应神经走行,视病变范围的大小等距离(约2-5cm针距)向病变中心平针围刺,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第2个疗程改为隔日1次。共治疗 2个疗程。

机制

腹针就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根据“其病在本则腹针治其本而标症悉除”的原理。针刺引气归元穴,具有调补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正气的作用;针双上风湿点以调理肝脾之气,并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在此基础上再针肢体相对应点以加强疗效,而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则有行气通络的作用,上穴共同使用以激发机体的正气,使毒可解,

经络通,通则不痛。深刺引气归元4穴:中脘、下脘具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气海、关元具有补气培肾固本之功效,其综合作用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之功能;运用病灶对应点取穴法,依照个体发病实际情况,灵活选取若干穴位浅刺之,以协助减轻病灶之疼痛;运用腹针八廓取穴法左取坤脾胃和兑肺大肠,右取巽肝中焦,上取离心小肠,采用斜刺法,用以调理脾胃之不和,疏通肺大肠之瘀阻,疏散肝胆之郁热,解除心小肠之热气。以期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驱邪扶正,使人体内部阴阳平衡,行气活血,通则不痛是也,从而使颈胸腰骶部PHN患者获得治本的效果。

带状疱疹的发生与正气亏虚有关,增强机体对病邪的抵抗力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根据“病在本而腹针治其本则标症悉除”的原理,针刺引气归元穴,具有增强先、后天之气,调补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正气的作用,针刺腹四关通调气血,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针双上风湿点以调理肝脾之气,并通络止痛,在此基础上再针疱疹相应点以加强疗效,上穴共用以激发机体的正气,驱邪外出,使毒可解,经络通而诸症悉除。

并不是所有的带状疱疹患者在运用腹针治疗后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认为,腹针组方取效的关键在于调补脏腑之气,是一种补气法。本病属本虚标实证,火毒、湿邪为标,脾气虚、阴血亏虚为本。具体到每一位患者,因体质不同,感邪轻重不同,其病机也不同。有的以本虚为主,有的以标实为主,有的本虚标实并重,因此使用腹针治疗的效果也不同。同时,在运用腹针疗法时还需注意使用的时机。在余热未清,阴血亏虚的时候使用腹针并未起效,反因补气助火更伤阴血;在热毒清、阴血复的情况下再使用腹针补气活血,就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