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公开课评课流程(地理组听评课总结报告)

地理组听评课总结报告

2021年12月,我们地理教研组一行四人在校长的带领下,到实验中学进行参观学习,聆听了雷老师的一节《寒潮》的精彩讲授。课堂上,雷老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亲切大方的教态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带给了我们许多启迪。返校后利用数学自习时间,我组开展了评课交流活动,下面将我们此行学习听课的体会及会议反馈做如下总结:

学习之处:

地理公开课评课流程(地理组听评课总结报告)(1)

1.良好的自身专业素质与课堂教学艺术:雷婷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能够稳扎稳打,有条不紊地推进,充满自信,语速适中,教态亲切大方,可以看出雷老师的教学经验丰富,知识储备丰厚,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无论学生的反映如何,都能沉着应对,厚积薄发,这种课堂教学艺术的积淀与运用对于新聘教师而言无疑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2.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关乎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雷老师的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能够做到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在一开始就创设了良好的情景,从讨论冬季与寒潮的关系出发,由学生自己先谈出对寒潮的认识,再从前一段时间的降温过程引出寒潮的概念及确定标准。这一过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由学生的感悟经验出发,通过典型的实例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否则,纯粹的理论堆积,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在学生的记忆中保持长久的时间。这一方面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要想方设法创设好的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完成由材料感知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公开课评课流程(地理组听评课总结报告)(2)

3.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构建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雷老师的课堂教学很好地落实了这一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理念,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进行寒潮的成因分析时,通过在黑板上画出知识结构图表,让学生通过自主研读课本内容,上黑板完成对主体知识内容的填写梳理,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板演这一新颖的形式完成了学生自主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且知识结构图这一呈现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令人眼前一亮。

4.经过精心设计的板图板书:精心设计的板书是反映教学内容的镜子,是教师引人入胜的导游图,是教与学的桥梁。雷老师的板书脉络清晰、要点明确,板图精准美观,反映了该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吸收和记忆,从而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我校袁主任也经常强调精心设计板书的重要性,雷老师的板书设计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范例。

地理公开课评课流程(地理组听评课总结报告)(3)

商榷之处:

1.关于寒潮判断标准的讨论有些过多,不同的标准可根据气象局所给的具体数据进行参考,结合生活实例(气温的变化)来说明,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关于寒潮的预防措施及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等相关内容在课堂上并未涉及,而这部分内容作为书上出现的知识点,应该对学生有所讲解,谨防遗漏考点。

3.在寒潮成因的分析上只是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罗列,若能够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会使前后知识联系更加紧密,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通过这次听课,我们感受到了各位老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其中不乏众多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将会取其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不断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以切实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顺应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并努力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