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女子无才便是德)

班昭,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即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为班彪之女,班固与班超之妹,曹世叔之妻。东汉文学家,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传世。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女子无才便是德)(1)

班昭像

班昭的二哥班超,字仲升。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远侯,拜西域都护,扬汉威直至中亚细亚30年之久。

公元100年(永元十二年),久居偏远异地的班超而年迈而思念故土,便上书朝廷请求回国。却3年未获受理。班昭为求将其兄班超早日召回国,于是上书汉和帝刘肇代为陈情。和帝看后非常感动,就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班超得以告老返乡。终成一段传世佳话。

此外,班昭因其晚年所著千字文《女诫》,于后世竟也成了指导妇女行为准则的必读之书,她也因此被被定性为了男人压迫女人的“帮凶”

这究竟都是怎么回事呢?

幸遇良人却大半生守寡

东汉时期出了个史上著名的才女。她去世时,当朝皇太后亲自素服举哀,为她行国葬之礼。这个女子,就是我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

班昭她出生于一个“家有藏书,内足于财”的显贵人家。其父班彪,是当时有名的史学和儒学大师;长兄班固,是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次兄班超,一位投笔从戎的志士,两次出使西域,成为打通“丝绸之路”的赫赫功臣。

正是得益于父兄的影响与鼓励,班昭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后随年龄渐长,又掌握了丰富的天文、历史、地理等知识,不仅在班氏家族中因博学多才而出类拔萃,更终成满腹经纶、声名远播的一代才女。

读一读诗书,写两笔字,闲看风月和落花,这让孩提时的班昭,很小便知道自己与旁的女孩不同。她似乎只喜好诗书二字。每每看见兄长执书灯下,便觉得甚好。那一种潜下心来的端凝之姿,是她所痴迷的。

就这样一步步走过来,虽非刻意,却也到了当时普遍认为,女孩该谈婚论嫁年纪。

在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一个自视不低的女子能遇得真心人,绝非易事。多数女子都在逆来顺受的感情境遇里,死抱着认命的态度,嫁给了一个也许是内心隔着千山万水的男人。比如朱淑真、贺双卿,结果都成了因婚恋失意,沦落至生无可恋,饮恨而终的怨妇。

班昭却很幸运。14岁那年,她嫁给了同郡男子曹世叔为妻。

曹世叔不过是世间万千寻常男子之一,却对自己和班昭都不甚苛求。他只负责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

以个性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二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俩人育有一子数女。

只是天下眷属,纵使情深,又怎奈缘浅,以致好景难长。不久曹世叔病故,令班昭自30来岁便开始守寡,此后不曾再嫁。

按说像班昭这样上流社会的名媛,只要她愿意改嫁,成群结队的媒婆没准都会将她家门槛踏平,而且有资格追求她的,不是王公贵族,就是名门清流。

不过班昭却还是选择了宁为曹家守寡。又因她始终是曹世叔在世之妻,独立抚养儿女长大,终生没有改嫁,加之班昭经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老师,人们为了尊敬他,就称她为“曹大家”(这里的“家”字读“姑”音)了。其中“大家”,是当时人们对有学问且德行好的妇女的尊称。

按说才情高标的女子,多半难免孤伶,似是注定。班昭也没例外。

班昭这一生,除了她有过曹世叔这么个对她深爱蚀骨的男人,其更为后世所道种种,多与她自己一身的绝世才华密切相关。

其中半部《汉书》,足令她在男权社会以巾帼之姿让无数须眉汗颜。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女子无才便是德)(2)

昆曲《班昭》

女史学家成了后宫时尚引领者

班昭的才华,首先表现在她帮哥哥班固续修《前汉书》上。

这部书的写作始于班昭的父亲班彪。只因其父早对时人所续《史记》之类大感不满,于是立意收集资料,开始写一部上起汉高祖刘邦创业,下至王莽篡权的伟大著作。但未及完成,即因病辞世。

班彪死后,其长子班固为完成父志继续编著。其间,他因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为此专门上书汉明帝,才使得班固得以免罪,并被召为兰台令史,本以为从此可以专心著史。

后经20余年笔耕不辍,至汉和帝刘肇永元元年(公元89年),正当这部巨著即将完成之际,班固又奉命作为中护军跟随从大将军窦宪攻打匈奴。及至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到牵连,死于狱中。

《汉书》至此仍未完成,稿本散乱。幸而汉和帝刘肇知道班固的妹妹班昭是一位博古通今、学识过人的巾帼奇才,即召她到皇家东观藏书阁续修《汉书》。

此前就参与了《汉书》编纂的班昭,除将父兄所著部分分类整理、修订外,又补写“八表”和“天文志”。这样,中国又一部伟大的史书《汉书》,在班家两代人三四十年的努力下,终由班昭在自己40多岁时,整理完成。

这让班昭作为史上第一位女史学家,从此名留青史。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女子无才便是德)(3)

班昭续史图

汉和帝刘肇看了该书后极为欣赏,便把班昭召入皇宫,让皇后和妃子们奉她为师,请她传授儒家经典。

由于早早开始守寡,结果班昭每回在去宫廷给皇后和嫔妃们讲课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班昭不属于皇宫编制,自然在穿着上可以随意,在这点上汉和帝刘肇没有硬性要求。班昭却有些犯难,穿着活泼些吧,自己一个寡妇,怕被人笑话轻浮,以为她和当朝皇帝刘肇之间会有什么桃色艳闻呢。要是穿着严肃吧,这又不是班昭的风格,虽然班昭思想很保守,但在对生活的态度上,她还是个很开放的女人。她更喜欢穿着时尚的衣服,甚至还自己设计过一套样式非常开放的服装。

不过聪明的“曹大家”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她将两种不同气质风格的衣服换着穿

今天班昭进宫穿着淡雅朴素,加上气质雍容,抱着本竹简轻车入宫,远远望去,仿佛神仙中人;过几天,班昭又浓妆艳抹,穿上引领时尚潮流的最新款式,妖娆妩媚。

班昭要才有才,要貌有貌,气质高贵,很快就征服了宫里那些贵妇人,她们对班昭崇拜得五体投地。班昭就是宫里的时尚风向标,班昭穿什么,后妃们就跟着穿什么。

当朝皇帝刘肇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逢单日,一帮穿着朴素的女人跟在一身素装的班昭后面,进了课堂上课;逢双日,还是这帮女人,个个妖冶风骚,而且还是由同样风骚的班昭带头。刘肇都看傻了,班昭在搞什么?

这倒并不妨碍班昭的学问如何精深了得。就连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能得到班昭指导,都曾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讲学,然后再由他转授给世人。

班昭学问了得,足见一斑。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女子无才便是德)(4)

班昭墓

代兄陈情,成就一段传世佳话

班昭的二哥班超,早年只是个刀笔小吏,后在发明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和“投笔从戎”这两个成语后,于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自愿由文人改做武将,跟随大将军窦固攻扫北方匈奴贵族,屡有建功。

不久,他又奉命率领吏士36人赴使西域。期间,他攻杀匈奴派驻鄯善、于阗的使者,又废黜了亲附匈奴的疏勒王,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

汉章帝初年,北匈奴贵族在西域实施反扑,班超则率部在疏勒等地坚守。后得东汉政府驰援,联合当地力量,再大举反击。从章和六年(公元87年)到永元六年(公元94年),他陆续平定莎东、龟兹、焉耆等地贵族的叛乱,并击退月氏人的入侵,保护了西域各族的安宁。

此外,他还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条支西海(今波斯湾)而还,目的只为保障“丝绸之路”的始终畅通。

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西域都护,后封定远侯。他扬汉威于西域直至中亚细亚,达30年之久。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女子无才便是德)(5)

班超像

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班超派他的儿子班勇,随安恩国入贡的使者回到洛阳,带给当朝皇帝一份奏章,希望能准予他返乡终老。

班超在这份奏章中写道:“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谨遣子勇,随安西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其目见故土。”表达出了一种浓郁的英雄迟暮,望能准其叶落归根的盼想。

然而此奏章送上去之后,朝廷竟历时3年未加理会。盖因班超是汉朝在西域的一面大旗,当时的汉和帝刘肇哪里舍得放班超回来。

其时也已渐入晚境的班昭,联想到自己早已作古的大哥班固,便对自己年已七旬却仍要客居异乡的二哥班超十分心疼。她于是不顾一切地给平时很看得起自己的汉和帝刘肇,写了份情真意切的奏章。

其中提及自己二哥班超的现状,她据实以告:“当初跟着他一起出塞的人,都已经先后死去。班超年纪最大,现在已经快70岁了。衰弱老迈,疾病缠身,头发全白,双手麻木,耳聋眼花,要拄着拐杖才能走路。就算他想要竭尽全力继续报答皇上的恩德,但毕竟年纪大了,牙齿都快掉光了,他还能做什么呢?”

其言下之意是,我哥班超从前再怎么能耐,如今也都一把老骨头了,难道忍心让他身死西域,做个孤魂野鬼?请皇帝陛下赏臣妾个面子,好“让班超能在他的残年余生里活着回来”吧。

班昭这封代兄陈情的奏疏写得漂亮,可谓句句真挚感人,连汉和帝刘肇看完之后也心生同情,于是立即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前去接替班超。

永元十四年八月,最终得以告老返乡的班超回到了洛阳。他离开西域时本已有病,甚至来不及和妹妹班昭好好地聊聊,加之旅途劳累,回家一个月就病逝了。

尽管这样,班昭当年以其真诚及文采感动皇帝,助兄达成落叶归根心愿的史实,还是成了一段传世佳话。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女子无才便是德)(6)

班超墓

如何成了男人压迫女人的“帮凶”

自此编撰完《汉书》,受到汉和帝刘肇激赏,并应邀进宫做了皇后嫔妃们的老师,班昭便将这份工作坚持了很多年。

虽然当时天下大儒不少,但之所以这份工作只能由班昭来担任,是因为按规矩男人是不能进后宫的,除非去势做太监。班昭是个女人,自然不用避这个嫌,可以大大方方地进出宫闱。

汉和帝刘肇的后妃们虽然个个出自名门,比如皇后阴氏是光武帝皇后阴丽华的族人,贵妃邓绥是开国名相邓禹的孙女,她们都是从小接受正规教育的,不过刘肇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不要求能达到班昭的高度,至少也要会写几首漂亮的诗文。

班昭进宫时40多岁,从年龄资历上说是这些后妃们的长辈,从名分上来说她既是亡夫曹世叔的寡妇,始终还是曹家的媳妇。所以这些贵族女生就都尊称她“曹大家”。

班昭说是给后妃们上课做文化课老师,其实就是进宫和后妃们交朋友聊天的,在闲聊中给后妃们灌输一些女德女贤之类的道德理念,这也是汉和帝刘肇的意思。

在这些女人之中,班昭和贵人邓绥的交情最好,后来邓绥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扳倒了阴皇后取而代之,很难说班昭没在其中推波助澜。在汉和帝刘肇27岁驾崩后(公元106年),邓绥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依然同班昭保持着密切关系。

邓绥经常召班昭进宫。她如遇到什么难题,就请班昭为她分忧献策,班昭由此深得邓绥的器重。

班昭是个女人,邓绥不可能封班昭官职,要是给钱,班昭也不见得稀罕。邓绥想到班昭还有个儿子叫曹成,就把他封为了关内侯。曹成最后做到了齐国国相。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女子无才便是德)(7)

《女诫浅释》 清 光绪二十年出版

其实以班昭的真才实学,邓绥怎么赏她都不过分。这个女人简直是人间天使。若不是她70多岁时写下“臭名昭著”的《女诫》,她的人生本应相当完美。可惜因为这部极力鼓吹女人应该对男人俯首帖耳做奴隶的《女诫》,让班昭于后世毁誉参半。

这部《女诫》共为7章,在正文的前面,班昭还写了几百字的序。在序言中,班昭说得很明白,她写这部《女诫》的目的就是要女人们遵守男人们给她们制定的规矩,乖乖地趴在男人脚下。

《女诫》7章分别是:卑弱第一、夫妇第二、敬慎第三、妇行第四、专心第五、曲从第六、叔妹第七。其中在《夫妇》篇、《妇行》篇、《专心》篇中,班昭“男尊女卑”的思想表现得最为透彻。

《夫妇》篇中最要害的一句是“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意思是说男人不征服女人,那男人就没有面子;而女人要不接受男人的征服,那就是大逆不道。

《妇行》篇要求女人不要逞强好胜,“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这句话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出处。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女子无才便是德)(8)

当代“女德”教母丁璇

这些都不是最狠的,最狠的是《专心》篇那句“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意思是说男人如果死了老婆,可以光明正大地续弦;而女人要是死了丈夫,就必须终生守寡,不然就是“行违神”,一定会遭到上天的惩罚。北宋程颐那句“女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是从班昭这里引申而来的。

班昭是个有大定力的女人,她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就会做到。所以丈夫死后,她终生没有再嫁。

一般来说,君子好,小人恶,但君子要做起坏事来,破坏力要远大于小人。从哪方面说,班昭都是个好女人,但就是这样的好女人,却大肆宣扬男尊女卑论。虽然封建时代妇女地位低下是由生产力来决定的,但班昭这部《女诫》也在历史上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中国大地上曾经随处可见的“贞节牌坊”,无不与她间接相关。

不能不为班昭可惜!像她这样一个东汉知名美女外加史上著名才女,居然无意间就成了后世男人压迫女人的“帮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