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上涨因素(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PPI)

ppi上涨因素(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PPI)(1)

(全文字数:2126字,阅读完大约需要7分钟)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大家好,我是王同学。

01| PPI的概念

如果大家搜索PPI相关的概念的话,大家可能会发现,

1. PPI是企业购买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2. PPI是制造商和批发商在生产不同阶段为商品支付的价格。

3. PPI是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

我们可能会发现他们说的完全都不一样,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恭喜你,你猜对了。PPI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它是三个概念,是生产的三个渐进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物价指数,包括原材料,中间品和产成品

但是我们新闻当中只会听见他们播报一个,就是第三个--产成品的价格,也就是商品被运送到批发商和零售商手里之前的价格。

CPI统计的是市场零售价,而PPI统计的是出厂批发价。

PPI和CPI一样,也采用的是抽样调查方式,采价员不需要去市场,他们需要到六万多家企业,对9个大类,1.1万种工业商品进行采价,每月5号和20号上报数据。具体包括燃料,动力类;有色金属类;有色金属材料类;化工原料类;木材及纸浆类;建材类:钢材,木材,水泥;农副产品类;纺织原料类;公共产品类;

02| 关于成本

如果我们看的比较仔细的话,会发现一个问题,第一个概念不是说PPI当中包含有劳务吗?可是刚刚的九个大类里面不包括劳务。要解答这个疑问,其实也很简单,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到最终产品,每一步都包含有劳动力的加工,所以劳动力的成本早就被计入了价格。

甚至,我们可以更极端一些,一切的成本都是劳动力成本,不存在其他成本

举一个例子,王同学手中拿了一把纸扇。它的所有成本都是人力成本,不存在其他任何成本。王同学从一个线下商店购买了这把扇子,他的价格里面包括了产品的采购成本,销售员的提成以及店铺的租金水电等,销售员的提成毫无疑问是人力成本,店铺的租金水电分别是付给物业,水务公司,电力公司的人力成本,因为这家店铺享受了其他几家公司的人力服务。

ppi上涨因素(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PPI)(2)

继续,这把扇子是由竹子和纸张构成的,我们单单拿竹子来说。竹子需要经过匠人的切割,烘干,定型,上色,打孔,固定等许多步骤,每一步都是人工成本。

再往前一步,当我们在土壤里边种下一颗种子,人工会对他进行施肥,浇水,大自然给他阳光雨露。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竹子会渐渐长大。这里边的成本也都是人工成本。分别是向肥料公司和水务公司的人工成本。

最后把诸多环节串联起来的物流,物流费用就是给物流部门的人工费用。

如果非要有杠精问,竹子的物料成本呢?那么答案一定是零。种子是吸收了土壤的热量和养分,逐渐生长起来的,他的能量来自于大自然,大自然从来不曾向我们说过任何费用,他给予我们的馈赠都是免费的。

ppi上涨因素(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PPI)(3)

这样应该就把成本这件事情说清楚了,但是成本和价格是两回事,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成本越高,售价越高,那么它一定是个骗子,或者还没有遭受过社会毒打的小白。

言归正传。

到这里,我们说清了虽然九大类里边没有劳务,但是仍然将劳动力统计进了PPI。

03| PPI与CPI

和核心CPI一样,核心PPI也是去除了能源和食物这两个受季节性和供需影响较大的成分。 我们之前探讨过,现在CPI和通胀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而核心CPI和核心PPI主要目的就是探讨通胀,所以这两个数据依然没有任何意义。

PPI是上游企业的收入,下游企业的成本。

CPI是下游企业的收入,消费者的成本。

企业想要生存下去,一定要将上游的各种成本想尽一切办法向下游传导。传播的路径主要有两条,

工业品

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

农业品

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

但是上游向下游的价格传导也会有一些问题。

第一,PPI和CPI的统计口径不一致,CPI中包含有服务,PPI则没有,所以两者的变化不一定是同步的,但是两者长期不同步一定是有问题的。

第二,价格传导可能中断。进行价格传导的重要环节就是下游企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零售商。可是基础的经济学告诉我们,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如果社会对我们的产品需求不大,但卖家供应量不少的话,是卖不上高价的,即使它的成本很高。另外,人为控制产品的价格,也会导致价格传导中断,这一点我们在国内应该见的比较多。

04| 常见的错误

PPI上涨,说明上游企业日子比较好过。这句话完全是错的,前者不是后者的充分条件。那如果类比的话,我是不是还可以说CPI上涨说明零售商日子比较好过呢?显然这是不一定的。零售商虽然可以上调零售价格,但是他也要承担其他的成本。他最终的利润不一定上涨了,衡量企业日子是否好过有且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利润,有利润就好过,没利润就不好过。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一些经济学家为了衡量企业状况,又发明了一个PPI-CPI剪刀差,我感觉这个概念就很扯,他是一个固定的概念,但是企业却是在一个生态环境当中不断迭代变化的。比如说有一段时间PPI-CPI剪刀差不断变大,但是工业企业的利润还不错,主要是因为一些技术的引进和流程的改造,使得企业可以更有效的控制成本。

为什么不直接使用企业的利润总额去评判企业是否好过呢?而要发明一堆术语。目前不明白。

最后PPI和股市以及利率的一些相关性,就不方便写出来,否则不容易发出来。大家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查资料。

祝勇猛精进,心想事成。

王同学

2022.5.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