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秋至光照晓暖(宁可枝头抱香死)

“为什么喜欢菊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臣妾喜欢它的气节”

叶落秋至光照晓暖(宁可枝头抱香死)(1)

叶落秋至光照晓暖(宁可枝头抱香死)(2)

整句话也是眉庄性格的真实写照,“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出自宋代郑思肖的《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

(菊花开放在秋天,不与百花一同齐放)

独立疏篱趣未穷。

(独自立于稀疏的篱笆旁,你的情操趣味并不减少)

宁可枝头抱香死,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绝不会吹落于凛冽的北风之中)

叶落秋至光照晓暖(宁可枝头抱香死)(3)

小知识:

①不并:不靠在一起

②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在泥土中,仍在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

③何曾:哪曾、不曾。

④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赏析:北宋时期,朝廷时常受到来自北方的蒙古族的侵扰。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 诗中前两句写到菊花不与百花争春争夏,秋季百花枯萎,唯独菊花开放在稀疏的篱笆旁,这里的“趣”指:菊花不惧风霜、独放光华之趣。结合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及“此中有真意”可知这里的“趣”也指:诗人自己高洁坚贞,纯真自得。

叶落秋至光照晓暖(宁可枝头抱香死)(4)

后两句是全诗精彩绝伦之处,菊花凋谢后,仍在枝头枯萎而死,不受北风的侵扰吹落在泥土之中。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讲自己宁可坚持气节而死去,也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深切的展现了诗人爱国忠贞、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