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电动汽车展(直击进博会唐仕凯)

本报记者 尹丽梅 童海华 北京报道

11月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拉开帷幕,一年一度的进博会已然成为车企角力的窗口。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携旗下品牌核心进口产品阵容,包括旗舰豪华纯电车型全新奔驰EQS、至臻豪华梅赛德斯-迈巴赫S级轿车、越野传奇梅赛德斯-奔驰G级车、梅赛德斯-奔驰GLE 插电式混合动力SUV,以及一款基于梅赛德斯-奔驰6×4卡车底盘阿洛斯(Arocs)打造的高度专业化的应急救援卡车,参加此次进博会。这已是戴姆勒连续第四年参展。

进博会电动汽车展(直击进博会唐仕凯)(1)

全新EQS是诞生于奔驰大型纯电汽车架构的旗舰车型。其完美体现了梅赛德斯-奔驰“感性·纯粹”的设计理念,拥有动感优雅的弓形车身以及无缝设计的驾驶舱。不仅如此,全新EQS打造了低至0.20的超低风阻系数,打破了现有全球量产车的纪录。据悉,全新EQS在CLTC工况下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

戴姆勒此次在进博会上带来的多功能应急救援卡车系挖掘抽吸车,可在市政工程及电力、消防、石油等众多行业进行重要作业。据悉,2021年,梅赛德斯-奔驰卡车继续领跑在华进口卡车品牌,尤其在专用车领域,不但保持着在传统市场的优势,还在市政等更多细分行业精耕细作。

进博会电动汽车展(直击进博会唐仕凯)(2)

“戴姆勒已连续四年参加进博会,对此我们深感自豪。此次参展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市场和客户的至臻承诺。进博会是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更加紧密连接在华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很好平台。今年恰逢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对于梅赛德斯-奔驰而言,这过去的20年无疑是我们发展历程中的一段华彩篇章。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继续秉持‘在华发展,与华共进’的理念,不断扩大投资,拓展戴姆勒在华战略布局。”对于此次参展,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Hubertus Troska)表示。

为大众所熟知的是,当前戴姆勒正在倾注诸多心力在电动化转型上。今年7月,戴姆勒集团旗下公司梅赛德斯-奔驰发布电动化战略新目标,由“电动为先”向“全面电动”战略转型。根据规划,至2022年,梅赛德斯-奔驰将为其所有细分市场提供纯电车型;2025年起,所有新发布的车型架构将均为纯电平台,其每款车型均将向客户提供纯电版本。

为推动这一转型,梅赛德斯-奔驰发布了一系列全面计划,包括大幅提速相关研发工作等。按照计划,2022年至2030年,梅赛德斯-奔驰在纯电动车型方面的投资将共超400亿欧元。

在此次进博会上,唐仕凯再次谈到戴姆勒对于向电动化转型的战略蓝图。“梅赛德斯-奔驰正在从‘电动为先’加速转型为‘全面电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推出许多款纯电车型,其中大部分将引入中国市场甚至在华本土化生产。因此,我们也在不断提速研发进程,加大对电动化的投资并推进我们的电动产品组合计划。戴姆勒致力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不局限于产品本身,而是贯穿于汽车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覆盖技术研发、供应网络、生产制造、车辆使用周期及回收利用。中国将在我们这一转型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同时也是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正在通过‘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提振气候雄心。”

将更多资金以及资源投入到中国本土研发能力的提升上,已经成为传统外资车企的一致策略。一直以来,本土化是戴姆勒取得在华业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仅在过去的5年里,戴姆勒就与本土合作伙伴共同投资了300多亿元人民币,以不断拓展在华布局。从开始布局本土化研发到现在,戴姆勒在华研发已历经16个年头。

今年10月21日,戴姆勒在北京启用了全新的中国研发技术中心。该研发技术中心总投资达11亿元人民币,将进一步强化戴姆勒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研发布局和技术研发实力。

戴姆勒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新的研发技术中心聚焦重要技术趋势和本土创新,并将大幅加快包括电动车在内的梅赛德斯-奔驰产品的本土化。“在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梅赛德斯-奔驰将在2030年前做好全面纯电动的充分准备。”

戴姆勒方面透露道,在未来几个月里,戴姆勒全新EQA SUV、全新EQB SUV、全新EQS以及全新EQE将在中国市场陆续推出。与此同时,2022年第四季度,梅赛德斯-奔驰重型牵引车也将在华投入本土化生产,其将结合戴姆勒卡车的先进技术和工程专长,并为中国客户需求量身定制。

记者了解到,得益于中国汽车行业的回升和发展,戴姆勒旗下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在华销量保持稳健增长势头。2021年前三季度,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共在中国市场交付了592203辆新车,同比增长4%,约占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

(编辑:张硕 校对:颜京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