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眼睛有星空(猫头鹰的神奇)

今天我们来聊聊“猫头鹰”

猫头鹰眼睛有星空(猫头鹰的神奇)(1)

看看猫头鹰还有哪些特别的知识点

由于脸盘、双目的分布及神态和猫相似,所以这种鸟类被我们称为“猫头鹰”,属鸟纲下的 “鸮形目” ,总数超过130余种,在除南极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大部分为夜行性肉食类动物。

【眼睛】

“夜猫子” 就是猫头鹰的别称,用来形容其白天睡觉,晚上勤劳的习性再贴切不过了。猫头鹰不仅夜视能力强,而且还是远视高手,不过近处的视觉能力就差了些。

猫头鹰有3张眼睑,眨眼睛时上眼睑下翻,睡觉时下眼睑上翻,而神奇的中眼睑上下翻动时能起到清洁眼睛的作用。

这是此前红极一时的小猫头鹰,因天生生理缺陷,小猫头鹰的眼睛看不到任何物体,看看这深邃的宇宙星空眼,是不是楚楚可怜又神秘绚烂?!

猫头鹰眼睛有星空(猫头鹰的神奇)(2)

【脖子】

你会发现,猫头鹰往往瞪大眼睛直直地看着你,这可不是它没礼貌或情商低的表现,而是因为猫头鹰的眼球无法向其他方向随意转动,也正因此,猫头鹰凭借其灵活的颈骨,可实现270°转动,真是个奇妙有趣的动物。

【腿】

猫头鹰尽是深藏不露的大长腿选手

猫头鹰眼睛有星空(猫头鹰的神奇)(3)

“我有长腿,健步如飞,我这么美!”

猫头鹰眼睛有星空(猫头鹰的神奇)(4)

【耳】

猫头鹰的两只耳朵是不对称的,一只耳朵比另一只耳朵低,当树下的动物发出声响时,声波先到达下方的耳朵,再到达上方的耳朵,这样它就能够依靠这种不对称的耳朵在夜间捕猎食物。猫头鹰是用 “双耳效应” 来确定猎物位置的,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当猫头鹰听到声响时,会立即转动头颈,而非侧耳倾听,这个动作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其两耳不对称的特性,通过迅速转头使声波传递到两耳的时间产生差异,当这个时间差达到30微秒以上的时候,猫头鹰便能准确地判断猎物的位置。

猫头鹰眼睛有星空(猫头鹰的神奇)(5)

【鸣叫】

猫头鹰的叫声真的说不上悦耳动听,说到猫头鹰的鸣叫,不得不提到“笑猫头鹰”,“笑猫头鹰”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它的叫声十分奇特,它常常像炫耀胜利似地放声大笑。

猫头鹰眼睛有星空(猫头鹰的神奇)(6)

笑猫头鹰生活在新西兰。几个世纪中,笑猫头鹰边放声大笑边繁衍自己的子孙,但是在欧洲人来到这里以后,捕捉地上的猎物成了笑猫头鹰的致命弱点。和欧洲移民一起来到这里的大老鼠,摧毁它们的巢穴,贪婪地吃它们的蛋。猫也经常袭击他们。与猫和老鼠一起来到岛上的兔子成了笑猫头鹰新的猎物,这看上去似乎补偿了猫和大老鼠给笑猫头鹰带来的伤害,可是兔子的繁殖速度太快了。为了对付泛滥成灾的兔子,政府采取了猎杀和引进黄鼠狼的办法,兔子很快减少直至消失,热衷于灭绝兔子的黄鼠狼便将目标转向猫头鹰。对于黄鼠狼来说,岩石、峭壁都不成问题。笑猫头鹰在地上的巢更是成了黄鼠狼品尝猫头鹰的蛋和小猫头鹰的餐桌。

从1850年到1890年,很少能在新西兰北部岛屿看到笑猫头鹰,人们捕捉到的只有2只。1900年,北部岛屿再也看不到笑猫头鹰了,南部岛屿也是同样的情况。人们看到的最后一只笑猫头鹰是1914年在南坎特伯雷的布鲁科科夫,之后人们再也没有见到笑猫头鹰,再也没有听到它那炫耀胜利似的大笑声。“笑猫头鹰”于1914年灭绝。

所以,人类对生态食物链的影响轻轻松松地就将“笑猫头鹰”给灭绝了,而人们却久久都没意识到这点。可见,维持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

猫头鹰眼睛有星空(猫头鹰的神奇)(7)

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假如在一个岛屿上只生活着草、鹿和狼。在这种情况下,鹿一旦消失,狼就会饿死。如果除了鹿以外还有其他的食草动物(如牛或羚羊),那么鹿一旦消失,对狼的影响就不会那么大。反过来说,狼首先绝灭,鹿的数量就会因失去控制而急剧增加,草就会遭到过度啃食,结果鹿和草的数量都会大大下降,甚至会同归于尽。如果除了狼以外还有另一种肉食动物存在,那么狼一旦绝灭,这种肉食动物就会增加对鹿的捕食压力而不致使鹿群发展得太大,从而就有可能防止生态系统的崩溃。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这叫做生态平衡。

在一个具有复杂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中,一般也不会由于一种生物的消失而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但是任何一种生物的绝灭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所下降。当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变得非常简单的时候,任何外力(环境的改变)都可能引起这个生态系统发生剧烈的波动。

所以,当我们身处自然中,我们就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份子,我们需要思考和设计如何维护生态平衡,唯有和谐平衡的生态系统,我们人类才能生存得更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