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钢琴家歌曲合集(钢琴诗人肖邦Chopin)

钢琴诗人浪漫乐派中有一位深具浪漫形象,他仿佛是从少女绘画中在出来的音乐家,他所创作的音乐饱含感性和诗意,而这位音乐家短短39年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首诗他的外型白净秀气,举手投足间散发出贵族般的优雅气息,当他顶着浓密的棕发出现,用迷人的褐色眼睛向全场观众致意,并且献上一首钢琴曲的时候,很少有人不沉醉在他的琴艺和个人魅力之中这位不论性格和外表都带有女性柔美特质的作曲家就是肖邦,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肖邦钢琴家歌曲合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肖邦钢琴家歌曲合集(钢琴诗人肖邦Chopin)

肖邦钢琴家歌曲合集

钢琴诗人

浪漫乐派中有一位深具浪漫形象,他仿佛是从少女绘画中在出来的音乐家,他所创作的音乐饱含感性和诗意,而这位音乐家短短39年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首诗!他的外型白净秀气,举手投足间散发出贵族般的优雅气息,当他顶着浓密的棕发出现,用迷人的褐色眼睛向全场观众致意,并且献上一首钢琴曲的时候,很少有人不沉醉在他的琴艺和个人魅力之中。这位不论性格和外表都带有女性柔美特质的作曲家就是肖邦。

或许是因为双手长得纤细小巧,天生又体弱多病的缘故,肖邦弹奏钢琴的方式非常温柔,和当时习惯把手举得高高、重重敲击琴键,使用“捶打法”来演奏的钢琴师全然不同,他的指法纤弱,但速度奇快,弹奏出的琴声如同珠玉滚落般轻盈,虽然响度不高,却流露着细腻的情感,聆听他演奏,就好像聆听他吟诗一样,因此在音乐史上,肖邦拥有“钢琴诗人”的美誉。

钢琴是肖邦的灵魂、肖邦的心,有别于其他把钢琴曲当做小菜的音乐家,肖邦是全心全意为钢琴而活的,他也是少数以单一乐器曲成名的音乐家。除了仅有的几首歌曲与一首大提琴曲外,他的作品全都是钢琴曲,这些曲子大多是小品,里面却包含了丰富的和弦和独树一帜的弹法,仿佛告诉世上所有的钢琴曲创作家和演奏者:钢琴,也可以这样弹!

热爱钢琴的肖邦,连曲子都是用钢琴写的,他总是即兴作曲,往往灵感一出现,就立即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肖邦讨厌将音乐用笔凝固在乐谱上,这对他而言代表着曲子的死亡,但是为了留住稍纵即逝的乐曲,他还是会花费许多时间将之谱写出来。

他的情人乔治·桑曾记载过他的工作习惯:“肖邦会先将雏形写下来,然后一再地分析,而当作品不能完美地具体呈现时,他就会绝望到底。连续好几天,他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不是上下来回地跑,就是弄砸笔,重复着单一小节百来次,或是将单一小节改了百来次,写写涂涂地,明早辛勤地重新再来。光是一页谱,他会花上6个礼拜之久……”

肖邦就是这样一位抱持着完美主义的音乐家,由于对自己的作品批判得很厉害,在他去世之前,还曾经将几首他认为不够好的作品焚毁,绝不允许不足以代表他水平的作品留在这世上。

就是钢琴让他哇哇大哭的

1810年2月,波兰小镇热拉佐瓦沃拉一个温馨的小家庭中,降生了一个男孩。此一时代,波兰这个地处东欧的国家正遭遇列强无情的瓜分,混乱的政局让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不过,男孩的诞生,却带给他担任法语教师的父亲与温柔娴雅的母亲无限的喜悦,这个家中的父亲17岁就从大革命中的法国到波兰来谋生,精通多种语言,不仅熟读伏尔泰,还会拉小提琴,他与妻子都很爱好音乐和艺术。然而,他们甫出生的小男婴,却每次听到钢琴的声音就哇哇大哭。难道自己的孩子这么讨厌音乐吗?对于这一点,这对夫妻着实担心了一阵子。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会成为赫赫有名的钢琴诗人肖邦。或许是与钢琴有宿命的不解之缘吧,原来是因为小肖邦太喜欢钢琴了,所以见到钢琴就哭,等到稍稍会爬,他就经常爬到琴键上,敲敲打打起来。看到这种情形,他的父母才恍然大悟,安下心来。

后来,小肖邦见到大姐露易丝每天练习钢琴,心里很羡慕,于是主动要求父母也让他学钢琴,父母将他托给多才多艺的波希米亚人瑞夫内教导,由于天赋异禀的缘故,肖邦的弹奏技巧很快就超越了姐姐。

事实上,肖邦的音乐知识一开始是由母亲和姐姐传授的,而他日后会长成一位风度翩翩、带着贵族气派的美男子,也是来自母亲的遗传。肖邦的母亲茶丝汀娜其实是波兰的贵族,肖邦8个月大时,他们举家迁往首都华沙定居,与当地贵族阶层也保持着密切的往来,童年的肖邦最早就在这群贵族中,找到了知音。

1817年,肖邦7岁,当他在众人面前将自己生平创作的第一首乐曲G小调《波兰舞曲》演奏完毕,起身鞠躬时,周遭不绝于耳的掌声,无言地表明了大家的费叹,从此,不时有人替小肖邦办演奏会,还不到10岁的他在波兰上流社会中,也逐渐小有名气了。

这样看来,肖邦无疑是典型的早慧天才音乐家。不过,他一生对于创作,始终能忠实保有自己的风格,也必须归功于爱护他的老师、朋友和家人。

遇见一位天赋的护航者

肖邦12岁时,开始到华沙音乐院接受作曲训练,并且有幸成为音乐院创始人约瑟夫·艾斯纳院长的门生。这位胸襟广阔、独具慧眼的老师,一眼就看出肖邦非凡的才华在于拥有天才所具备的“独创性”,于是在教学上,艾斯纳采取开放的态度,避免呆板的制度式的方法干预他的发展,尽量提供给肖邦自我发挥的空间。而肖邦也没让老师失望,这一年是1822年,他将一枚亚历山大大帝御赐的钻石戒指献给艾斯纳老师,对音乐院的学生来说,获得钻戒,代表获得了国家的最高荣誉。4年后,肖邦高中毕业,考进音乐院就读,正式拜艾斯纳为师,到1829年毕业。人们后来发现艾斯纳的学生记录簿上肖邦的那一栏,工工整整地写着:“品行出色,音乐天才。”

请脱帽,这里出现了一位音乐天才!

才气纵横的少年肖邦,实在是朋友和家人的骄傲。他的父亲就曾经得意地表示,机械化的键盘技巧弹奏练习,并不能占据肖邦太多的时间,他的大脑比他的双手要忙碌得多了!别人埋首苦练半天的曲子,他们家的肖邦只要一个小时就能学会…

由于拥有一个交游广阔、行事风格浪漫的父亲,肖邦自小就获得许多接触艺术活动的机会。1828年,他跟随父亲的朋友到柏林听音乐会,目睹了采尔特、斯蓬蒂尼和门德尔松等名师的风采,更激发了他成为大师的决心。从柏林返回华沙的途中,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就在归途中,肖邦所搭乘的驿马车突然喀哒一声,在马路上不动了,原来是一边的车轮脱落了,无奈的马车夫只好将旅客暂时放在小镇的一间破旧客栈里。那时已经是萧瑟的秋天了,这一来不知道还得等多久呢!此时一个老人,看到疲倦的旅客们情绪相当糟,便问起是否有人可以弹奏一曲,为大家纾解烦闷之情。一听到老人这样问,18岁的肖邦立即就愉快地走到客栈的古钢琴前,拍拍上面的灰尘,弹了一首音色温暖的小曲。

没想到这架破旧的钢琴居然可以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愈来愈多的人围到这个年轻人的身边听他弹奏,肖邦也愈弹愈起劲,琴声跟着愈发精彩了。当演奏结束,那位老人向肖邦询问他的姓名,并且赞叹地表示自己是一位退休管风琴师,已经有许多年,没听过这么丰富精湛的琴声了!

18岁的肖邦,就这样运用自己的天赋,抚慰了一群陌生人的心。

1829年刚从音乐院毕业的肖邦,还与来华沙举行音乐会的意大利“鬼才”作曲家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结识。这位风趣的前辈也很欣赏万人迷肖邦,还特别在自己的记事本上记下一笔,在相遇的那一天,他注明:“青年钢琴家肖邦。”

看到的格尼尼神乎其技的演出,肖邦隐隐感到外面有一个丰富广大的音乐世界,正等待着他前去探索,于是那一年,他前往欧洲的音乐中心雄也纳。在当地开了一场个人独奏会。这是肖邦生平的第一次长途旅行。收获顾丰,并且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就在维也纳的独奏会上,他首次发表改编自莫扎特歌剧的《唐璜变奏曲》,以清新且原创性十足的曲风,向欧洲的乐迷做了一个完美、优雅的自我介绍。

当这首曲子终了的时候,座位上有一个人眼睛都亮起来了,他目光灼热、情绪异常激动地站起身来,向现场观众宣布:“各位请起立脱帽,这里出现了一位音乐天才!”这个人就是当时还是新人作曲家兼乐评家的舒曼,这位日后也成为浪漫派巨匠的音乐家,非常钦佩同龄的肖邦,并且给予他相当温暖、热切的友情。往后身体纤弱的肖邦在法国定居,舒曼和妻子克拉拉,更是在生活上对他照顾有加。

一杯祖国的泥土

结束一场愉快的旅行,回到波兰的肖邦,万万想不到愈来愈动荡不安的政治情势,会将他的人生带到另一个境地去。1830年,波兰与俄国的战事就要开始了,举国上下人心惶惶,而钟爱着肖邦的家人,以及爱惜他才华的老师、朋友们,不忍心见到身体羸弱的他在这场战争中受苦,也不愿他的天赋,在枪声炮火中被掩埋,于是他们互相商讨,打算安排肖邦到国外去,进入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好好发展他的才华。

才刚回国不久的肖邦,不得已带着万般难舍的心情重新整装,再度前往维也纳,自此成了一位后半生流亡异国的音乐家。

在离去前的饯别会中,肖邦的家人朋友们流着泪,将一个盛满泥土的银杯递给将远行的他,告诉他无论天涯海角,这把华沙的泥土都将永远陪伴着他,此时肖邦也在心里暗暗立誓,永不忘怀祖国波兰。从肖邦的作品中,也能发现他的确始终以祖国为念,在陆续完成的一系列《波兰舞曲》和《马祖卡舞曲》里,波兰的民族乐舞和传统精神,与肖邦独特的钢琴弹奏法紧密结合,跃然曲中。

这杯祖国的泥土随着肖邦从维也纳到法国,并且在他逝世之后与他一起下葬,伴他长眠。

二度到维也纳的肖邦,已经失去前次来此地的兴奋和喜悦,这是因为这次旅程不仅迫于无奈,维也纳的情势也已经改变。一来上回在此地拥护肖邦的音乐家大部分都已经离去了,肖邦在这里不再受到肯定,当时甚至有乐评家大肆批评他新出版的前卫乐集《诙谐曲》为“一个疯子的作品”呢!性格敏感又有些自负的肖邦遭遇这种挫折,情绪不禁跌到谷底,甚至濒临疯狂的边缘,在维也纳过着阴郁苦闷的生活。

二来当时的奥地利政府,正尝试着向俄国示好,随着波兰对俄宣战,波兰人在奥国的处境也就日渐悲惨,最后甚至遭到敌视。维也纳这个曾经张开臂膀、热情欢迎肖邦的城市,如今居然成为他的伤心地!1831年,一心想要离开那里的肖邦,终于等到一个到伦敦旅行的准许令,于是便毅然决然,前往另一个国度。在离途中,突然接获首都华沙陷落消息的肖邦,将心中的悲愤之情,以及对祖国、朋友、家人的想念,化为激昂的C小调《第12练习曲》,由于这首曲子是在这个时机进发出来的,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华沙陷落》。

此时还有一个城市在等待着肖邦,那是反对弱肉强食的俄国侵略东欧、崇尚人权与艺术自由的法国巴黎,在父亲的祖国里,肖邦适得其所,觅得他生命与音乐的归宿。

孤傲卓绝的沙龙音乐家

1831年岁末。苦痛的一年将要过去,而到巴黎展开新生活的肖邦,也完成了亲朋好友的期待——到一个太平的国家去茁壮他的天赋,他们都相信,肖邦将会荣耀波兰。法国可以说是肖邦的半个祖国,这里蓬勃发展的音乐、文学、艺术,更使他的艺术家天性得到充分的滋养,愉悦灿烂的创作生活就此展开了。在巴黎,肖邦重遇故知,不仅获得门德尔松等人的援助,自己也开始教学,以非凡的身价赚取优渥的酬劳。

此时巴黎沙龙活动风行,艺术家的交流非常频繁,逐渐风靡法国乐坛的肖邦,也借由舒曼的引介,成为巴黎社交圈的一分子,由于拥有纤细优雅的外表和令人耳目一新的琴艺,即使性格极其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肖邦依然深具吸引力。这段时间他结交到许多好友,诸如与他风格迥异的钢琴之王李斯特、歌剧家罗西尼,以及文艺界翘楚雨果、巴尔扎克等,而他的身边也时常围绕着许多打扮入时、仰慕着他的妇女。

沙龙,无疑是最适合肖邦展现自我的场所,他不喜欢万人空巷、喧闹沸腾的大型音乐会,而钟爱在温馨安适的气氛中,为家人朋友弹奏钢琴。因此,沙龙里的肖邦,可说是如鱼得水。

奇怪的是,肖邦结识的朋友都对他极其热情,处处呵护他,但他自己却是个性情异常孤僻的人,吝于回报朋友们的心意。他虽然不断与穿梭沙龙的艺术家们会晤,对于这些人的作品却丝毫不感兴趣,只愿活在个人自足的创作世界中。衷心喜爱他的舒曼和李斯特,都曾经在聆听过他的演奏后,寄赠自己所作的曲子向他致意,但面对满纸的盛情,肖邦往往拖延许久,才写下一两句淡漠的感激之辞回复。

即使如此,肖邦的朋友们对他的喜爱之情,却似乎从不曾被浇熄!值得一提的是,正所谓同行相忌,惯于使用纤弱指法的钢琴诗人肖邦,和弹钢琴时会因为过度激动而面目狰狞、手指青筋浮现的钢琴之王李斯特,虽然互相钦羡彼此的优点,但潜意识里依然微微轻蔑着对方,肖邦就对李斯特的浮夸和市侩很不以为然,曾经讽刺地表示道,自己很羡慕李斯特强健的身体和充沛的活力,但他既然这么能言善道、爱挖苦别人,干脆去当政治家算了!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