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10篇(初中第11节记叙文阅读)

【阅读】领会文思,感知情理

——记叙文:感悟启示延伸

思维导图

初中记叙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10篇(初中第11节记叙文阅读)(1)

知识精讲

一、感悟&启示:

1.感悟:受到感动而领悟。

2.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

二、考题示例:

1.结合文章内容及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2.试举一例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3.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收获。

注意点:

(1)明确题干要求,立足并结合文本。有的时候有限制,在结合文章内容上会有所取舍。(2)启示可以从多方面多个角度谈,但一定要审清题目要求,对答题角度有无限定。如无限定,可以从文章主旨或主要人物的角度谈感悟;如有限定,就一定要遵从题目要求,从指定角度谈。

三、解题步骤:

1.引:提炼文段的中心。(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观点重新演绎一遍)2.感:自己的感悟、认识。3.联:联系社会和个人的实际或阅读体会,引发感悟。

小试牛刀

皮箱与柿子

尤金

①从义乌搭乘火车到上海,历时三个小时。

②从来不把购物当作旅游重点活动的我,来到义乌后,却抵制不了诱惑,一头扎进商品海洋里,大买特买,原本携带的两只皮箱装不下,只好另外买了一只超大的箱子。上了火车后,才知道“累赘”两个字怎么写。把两只较小的箱子放到头顶上的行李架上,那只超大的皮箱,只好硬塞在座位旁边的空间里 --那个空间,原本是让乘客伸展双腿的。

③刚把一切安顿好,上来了一对日本夫妻,手拿着车票找座位,来到我们面前,对了对号码,他们的座位正是对着我们的。一看到挤在座位旁的大行李,他们便露出了极端不满意的神情。他们指着那件行李,叽叽咕咕地说了一大堆话,我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嫌那件行李占据了应该属于他们的空间。语言不通,我只好通过手势“说出”困境——头顶上的行李架实在承受不了这件行李的体积和重量呀!他們虽然明白了,可是,脸却像一块铁,沉沉地坠着。

④对着眼前这两张好像被火烤焦了的脸,可真辛苦啊!我心想:三个小时的行程呢!不过,理亏的是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呀。

⑤火车在奔驰,我们为了避免四目相对的尴尬,都极不自然地把脸扭向一边,假装看窗外的风景。我的脖子因为长时间扭向一个方向,变得有点酸痛了。

⑥就在这时,我想起了前一天在义乌市场购买的四个柿子。这柿子,皮极薄,红似火,饱满亮滑。我把它们从手提袋里小心翼翼地取了出来,将其中两个特大、特圆、特饱满的,递给他们。

⑦他们惊了一下,原本紧紧绷着的脸,出其不意地松懈了,还慢慢地注入了一点笑意。然后,两个人齐齐伸出双手来接,以日语说道:“谢谢啊,谢谢!” 僵持的气氛,全然扭转了。两张硬硬的脸,变成了两团软软的棉花糖。他们一边吃一边竖起拇指称赞,甜甜的汁液自嘴角淌出。过了不久,有服务员前来兜售橘子,他们一买便是四包,投桃报李,送了两包给我们。大家高高兴兴地剥着橘子吃,金黄色的橘子皮,化成了浮动在空气里一圈圈美丽的光晕,我们在氤氲的橘子香里对视、微笑。

⑧少顷,他们从皮包里掏出了一本袖珍字典 --是日语和中文对照的--翻开来,指着一些日常用语,虚心地向我讨教汉语的发音。我起劲地教,他们开心地学,有些卷舌音,他们怎么也无法发出准确的音,边学边笑,大家笑得几乎岔气。

⑨火车抵达上海后,夫妻俩见我们行李超多,自告奋勇地帮我们将那个累赘的大皮箱一步一步地拖下火车去。

⑩站在绚丽的阳光下,他们用蹩脚的汉语喊道:“再见,再见!”

⑪那声音,蕴含着甜甜的笑意。

1.读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

【答案】示例一:从日本夫妻的角度,不要将那些无意妨碍自己乃至得罪自己的人拒之千里,而是要接受他人的善意,和谐相处。示例二:从“我”的用度,要善于化解与他人的矛盾,热情待人,乐于助人。

拾废品的人

梁凌

①在饭店门口,我遇上了那个老人。

②老人穿着破旧的衣服,背着两个硕大的编织袋,袋子里是他捡来的“宝贝”,许是纸张,许是酒瓶。他的脸,黑,瘦,有着风和阳光的痕迹。秋夜的风,吹在他的秃顶上,几根白发,迎着灯光,茅草似的飞。

③他一会儿看看饭店,一会儿看看灯下吃面的人们。那是一家老牌的砂锅面店,华灯初上时分,里面坐满了食客,他们大口地嚼着羊肉串,呼呼噜噜地吃着砂锅面,大口喝酒,大声吆喝,笑语声喧。烟火深深处,一片人间繁华之景。

④当我经过,听到老人的低语:“这面条多少钱一碗?”他的声音那么小,像在肚子里说。可能是自言自语,也可能在问我。如果我不注意他,可能也听不到他的问话。

⑤我停下来说,十块钱一碗。

⑥老人“哦”了一声,又站在那儿迟疑,张望。我则匆匆上楼。

⑦我和先生点了两碗面,坐下。

⑧在等面的间隙,我趴在窗口向外看。老人还在,站在路边舍不得走,却也不敢靠近。路边有几张桌子,是饭店摆在外面的。桌前坐满了吃面的人,这会儿都埋头享受美味,没有人看老人一眼。

⑨老人也自觉跟他们保持相当距离,他好像知道自己脏,怕引起人家的厌恶。

⑩我想,他可能很想吃一碗面,却舍不得。十块钱,对他可是大数目,那要拾多少个瓶子才能换来。不吃吧,却更舍不得离开。馋了?饿了?也许,反正就是走不开。

⑪我下楼,走到他身边问,老先生,我想请你吃碗面,可以吗?

⑫他嗫嚅道,可以带走吗?我问,是要带给你家人吗?

⑬不是的,我家没有人,就我自己,是人家不让我坐在这儿吃。他说。

⑭我扭头问服务员,我想请老先生吃碗面,你们可以让他在这儿吗?

⑮服务员见我这么“光鲜”的人物在说话,立刻道,当然可以吃的!

⑯他从角落里特意拉出一张桌子,对老人说,你就坐这儿吃吧。

⑰我上楼给老人买了一碗面,又替他拿了筷子、勺子,把餐牌放在他前面的桌子上。老人迟迟不肯坐下,说,我是想把这份带回家明天早上吃。又说,我一天都没有吃饭了... ...老人边说边揉着瘪瘪的肚子。我想了想,又拿出十块钱,让他第二天买早餐,这会儿只管安心等他的面。

⑱一会儿老人的面上桌了。看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才上了楼。我的面早已上了桌,等急了的先生问,你刚才去哪儿了?我说,我刚才做了一件小事... ...

⑲我们离开时,老人还在,他的编制袋放在一边,他自己,坐在阴暗处,还在享受着那碗面。先生说,也许这是个巧要饭的。我说,可能吧,但那又有什么关系。

⑳这真是个美妙的夜晚,举手之劳,老人享受了一碗面,我享受了快乐的时光。也许,我应该感谢老人呢,因为我获得的回报,实在比那碗面多得多。

2.本文给你带来哪些关于“助人”的思考?结合全文写出你得到的启示。

【答案】示例一:对于弱者,我们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举手之劳即可让弱者感受到温暖。

示例二:帮助他人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是对自己心灵的洗礼,“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这个道理。

示例三:任何人都有可能遇到困难,帮助他人,其实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