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

近年来,出现了有一些大汉主义的思想,甚至认为满清入关不是改朝换代,是中国灭亡。这种观点是因为是对中国古代历史,东北民族的历史源流不清楚造成的。满族的祖先是肃慎、扶余、勿吉、靺鞨、女真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曾经在东北建立过扶余国、高句丽、渤海国、金国、后金等政权。除了满族之外,东北还有很多其他的民族,他们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一,商朝的建立着来源于东北红山文化

在西周之前,中国版图上的民族并没有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的说法,只有夷、狄、戎、羌、蛮(苗)的说法,这些都是他称。例如羌是商朝人对西边民族的统称,而夷又是夏人和周人对东边民族的总称。夷字,是一个人背着一把弓,《说文·大部》又云:“夷,东方之人也”。的确,东方的夷族十分擅长于射箭,这个民族出现过大羿、后羿、寒浞等著名的射箭人物。而东北的民族也属于夷,都十分擅长射箭,今天的韩国人属于古代夷的一支,在奥运会上射箭了得。

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1)

羌来自于西,夷来自于东,中原是战场

夷族在山东半岛创造过辉煌的大汶口、龙山等文化,在西辽河流域,他们创造了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考古学家经过对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的玉器和殷墟遗址的对比发现,殷墟文化是从红山—夏家店发展而来的。而从古代史料的记载来看,商朝人也来自于东北。《荀子·成相篇》说:“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世本·居篇》中记载:“契居亳,昭明居砥石”。可见砥石商朝人最早居住地。又《淮南子·墬形训》曰:“辽出砥石。”高诱注解中说:“砥石,山名,在塞外,辽水所出”。《水经注》也曰:“辽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屈而南流,入于海”。可见砥石就是辽河的发源地,位于西辽一带,正好是红山文化和夏家店文化地区。另外,《十六国春秋·前燕录》记载:“昔高辛氏游牧于海滨,留少子灭越以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又《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紫蒙川在营州西北……秦汉之间东胡邑于紫蒙川”。可见,紫蒙也是位于西辽河一带。

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2)

龙山文化:中国龙文化的产生地

更十分让人惊讶的是,通过对商朝坟墓考古进行了考古,发现了商朝人的发型基本都是辫发。从出土文物形象资料看,商代男子辫发样式较多。有总发至顶,编成一条辫子,然后垂至脑后的;有左右两侧梳辫,辫梢卷曲,下垂至肩的;也有将头发编成辫子盘绕于顶的。中国古人的辫发主要流传于东北地区,除了女真、满族之外,还有扶余、高句丽人等。

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3)

商朝人的发型

实际上,在中国史学界,早就有人提出商朝人来自于东北的意见。早在30年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就写下了《夷夏东西说》,提出了商族发迹于东北、建业于渤海与古兖州的观点。1978年,金景芳发表了《商文化起源于我国东北说》,提出契居北方,昭明所居砥石在辽水发源处,即今内蒙昭鸟达盟克什克腾旗的白岔山。八十年代,干志耿等人发表《商先起源于幽燕说》认为“只有在红山文化中才能找到商先文化的基因、主千和渊源”等。

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4)

商朝武士

商朝灭亡之后,大部分留在了中原地区,西周在商朝故地设置了宋、郑、卫、鲁、齐、燕等国以管理殷商遗民。其中还有一部分商人退回了东北地区,如箕子率领殷商遗民退回了辽东和朝鲜,建立了箕子朝鲜。在东北的殷商旧势力还有山戎、孤竹国,其中孤竹国是商朝初年,封同宗血亲墨姓为君家里的国家,在春秋时期被齐桓公所灭。西周时期,这些商朝旧族纷纷表示臣服于西周,于是就有了“肃慎、燕、亳、吾北土也”的说法。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说“商之兴也,自东北来,商之亡也,向东北去”。

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5)

箕子雕像

二,鲜卑族的入主中原:为汉族提供了新鲜的血液

汉朝以来,东北曾经出现过扶余人建立的扶余国、高句丽、百济等政权,但是其势力范围都局限于东北,没有发展到了中原,只有鲜卑族的影响范围波及全国。鲜卑族最早居住与大兴安岭一带,史学家认为他们属于东夷族或者东胡族。《史记索隐》引东汉胡广云:“鲜卑,东胡别种”,而三国韦昭“鲜卑,东夷国”。不过东胡也长期居住于西辽河一带,属于东北民族。东汉时期,鲜卑族走向了强大。公元91年,东汉击败了北匈奴,而鲜卑族乘机占据了整个大漠,成为了这里的新主人。东汉后期檀石槐统一了鲜卑各部,建立了强大的游牧国家,和汉朝对峙。不过很快,鲜卑就分裂了。

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6)

鲜卑族的分布

魏晋时期,鲜卑族开始全国范围内的迁徙,以东部鲜卑族最为活跃(鲜卑族的本部)。他们分为了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占据辽西。其中拓跋部在拓跋力微的率领下,到达了漠南、山西北部一带;之后秃发部从拓跋部中分离出来,迁居到河西走廊。还有大量的鲜卑族迁入了中原。西晋末年,国力衰微,出现了“五胡乱华”的局面。此时的中原大地,建立了无数的少数民族政权。其中鲜卑慕容氏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几个政权;河西鲜卑拓跋乌孤建立了南凉、乞伏部建立西秦、拓跋氏建立了代国。另外,东北的慕容氏一支还迁徙到了青海一带建立了吐谷浑王国(313年—663年)。

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7)

鲜卑族的服饰和发型

398年,代国国王拓跋珪改国名为“魏”,史称北魏,定都于平城(大同)。到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中国正式进入了南北朝时代。拓跋氏入主中原后,在经济上推行了均田制和租调制,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在政治上,仿照魏晋官僚制度,建立了政治体制,推行了府兵制;在文化上,推行了汉化政策,改拓跋为“元”。孝文帝时期,迁都洛阳,正是定鼎中原。534年,北魏分裂,其中西部被宇文氏控制,为西魏—北周;东部被高氏控制,成为东魏—北齐。577年,北周强大起来,又统一了北方。

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8)

孝文帝迁都

鲜卑族入主中原给魏晋时期的政治腐败带来巨大的冲击,给汉族加入了新鲜的血液,加速了中国的重新崛起。北朝创造的均田制、租调制、府兵制一直流传到了唐朝前期。此后,隋朝兴起,统一了南北朝。之后带有鲜卑血统的唐朝又建立了起来,成为了中国古代的有一个高峰。

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9)

而留在东北的鲜卑族又经历了分化,其北部称为“室韦”,南部称为契丹、奚,《魏书》记载“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另外,唐朝时期的东北还出现渤海国,曾经一度统一东北。唐朝灭亡后,契丹族崛起了,建立了强大的辽国,统一了东北地区,控制了蒙古高原。而辽国创立的南北院制度,以北院管理游牧民族,以南院管理汉族,是一种“一国两制”的制度。这种制度,后来被蒙古、金国和清朝继承和发展,为中国形成二元制大帝国(农耕 游牧)奠定了基础。辽国灭亡后,其王族在耶律大石的带领下进入了西域,建立了强大的西辽国,推行了汉文化和汉字。后来俄语中的“中国”就是契丹的意思,而在伊斯兰世界,北中国就被称为“契丹”,《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把中国分为契丹和南蛮两部分。

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10)

契丹汉化

后来在大漠兴起的蒙古族,属于室韦的一支,《旧唐书》,称作“蒙兀室韦”。后来他们逐渐迁徙到了大漠地区,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国,几乎征服了整个亚欧大陆。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东亚大陆。由于蒙古内部成分复杂,这里就不在单独算入东北民族进行了介绍了。

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11)

三,女真族和清朝: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女真族就是长期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民族,也就是过去的肃慎、扶余、勿吉、靺鞨。《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隋称靺鞨;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女真的名字在宋朝出现,是辽国人对他们的称呼,有时候也写做“女直”。辽国在统治女真族时期,将辽东一带的社会较为进步的女真族称为“熟女真”,设置州县管辖;黑龙江地区处于渔猎状态的称为“生女真”,通过羁縻制度管辖。实际上,熟女真就是过去渤海国居民,生女真就是黑水靺鞨。

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12)

完颜阿骨打

辽朝后期,生女真中的完颜部兴起。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了金国,定都会宁(哈尔滨)。随后,阿骨打就联合宋朝一起进攻辽国。1125年,辽国灭亡。在灭辽的过程中,金国看到宋朝军队战斗力差,于是准备灭宋朝。1126年,金军长驱直入,进攻北宋都城开封,开封沦陷,史称“靖康之变”,此后,金朝就逐渐控制了中原地区,和南宋以秦岭淮河为界。1153年,企图灭南宋的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正式定鼎中原。在强盛时期,南宋、西夏、蒙古各部都对金朝俯首称臣。

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13)

金朝在政治上仿照辽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僚体系,建立府州制度;在女真族地区推行了兵农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度,是后来八旗制度的前身;在经济上,积极推动农业生产;在文化上,推行了高度的汉化,实行了科举制度,建立学校等。在金朝后期,迁入中原的女真族基本已经汉化,因此元朝灭金国之后,已经不能区分他们和汉族的区别,于是统一称为“汉人”。

金朝灭亡后,蒙古在东北设置辽阳行省和征东元帅府来管理东北女真族地区。明朝初期,女真族逐渐臣服于明朝,朱元璋于是在辽宁设置辽东都司,永乐帝在黑龙江流域设置奴儿干都司以管理女真族。不过宣德年间,奴儿干都司被撤销,明朝就失去了对女真族的控制。明英宗时期,女真族开始侵犯明朝,嘉靖年间,明朝修建长城以抵御女真族的入侵,万历时期,派遣李成梁镇守辽东。明朝时期的女真族被分为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野人女真)。

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14)

1583年,努尔哈赤以“兵不满百,甲仅十三”起兵,到1588年已经消灭了苏克苏浒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哲陈部,宣告了建州女真的正式统一,并且建立了“女真国”。随后,努尔哈赤又发动了对海西女真的统一战争,明朝出兵干涉。1616年,努尔哈赤宣告建立“金国”,史称“后金”,正式和明朝分庭抗礼。1619年,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了明朝明朝10万大军,随后统一了海西女真。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

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15)

努尔哈赤

1626年,皇太极继位,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政治上,引进明朝的制度,完善了八旗制度,将女真族改名为满洲。加强中央集权,限制于满洲贵族的势力;在经济上,提高汉族的地位,以恢复经济生产;在文化上,建立科举制度,大规模的翻译汉族的书籍。他两次东征朝鲜,三次西征林丹汗,占据了漠南蒙古,此四次北征野人女真,将黑龙江流域纳入了版图,多次和明朝争夺辽西,最终在1640年将明朝赶出了山海关。

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16)

皇太极时期的清朝

1644年,清军入关,“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 最终到1664年占据了整个内地。随后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击败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击败葛尔丹,得到了咯尔喀蒙古;将西藏和青海纳入版图;乾隆又吞并了准噶尔汗国,从此完成了东亚大陆的统一大业。清朝是第一个将“中国”定为国名的朝代(之前的中国是地域概念,指的是中原地区),此后中国就成为了我们正式国名。同时,清朝也重新解释了中国的民族概念,雍正说“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1912年,清朝灭亡,其清帝退位书写道“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可见,清朝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基础。

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17)

综上所述,东北的民族曾经有四次入主中原,分别是商朝、鲜卑族(北朝)、金朝和清,如果将元朝算上就是五次了。另外,东北的民族还建立过箕子朝鲜、孤竹国、扶余国、高句丽、百济国、渤海国、吐谷浑、十六国中的七国、辽国、西辽等重要的民族政权,他们在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华夏族和汉族和东北的民族也多次发生了融合,商人、鲜卑族、契丹、女真、满族都大量融入了汉族,而商朝、鲜卑、女真、满族的文化也大量融入了汉族。因此,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为中华民族了。

满清被中华文明圈为蛮夷(满清入关是外族入侵)(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