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与公益慈善 他一生财富捐社会

5月11日,来自上海各区120多名民营企业家、商会负责人、工商联干部集中前往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之一的南通博物院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并先后来到张謇企业家学院、五山滨江片区、南通创新区等地开展学习交流。

此次题为“重整行装再出发,奋楫潮头谱新篇”的参观见学活动,旨在身临其境感悟张謇实业救国、开拓创新、投身公益的爱国精神,笃定创业信心、坚定发展目标,同时考察和了解南通改革发展新机遇,进一步促进沪苏两地企业交流合作。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企业家、政治家、教育家,1853年出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常乐镇,祖上几代都以农商为生。为了改变家庭命运,他从小就被父亲送入私塾学习。1894年,41岁的张謇高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步入仕途。面对帝国主义侵略,他毅然放弃功名仕途,以极大的勇气回到家乡创业办厂。他这样表明心志:“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1895年,他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大生纱厂自开工后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建成四个纱厂,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系统。张謇还先后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数十家企业,并投资江苏省铁路公司、镇江大照电灯厂等企业,为我国近代实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张謇主张“父教育而母实业”,倡导通过实业壮大国力,又通过教育来为国育才。1903年,中国第一所民办师范——通州师范学校开始招生。张謇独自创办或参与创办师范、纺织、医学、农业等高等学校和职业、专科学校近400所。在普通教育中,又构建起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的教育体系。

张謇一生所获财富,皆为社会服务——他先是兴办实业,而后倾资兴学、以商养学,并将从商的红利捐作教育、慈善和地方公益经费。

张謇与公益慈善 他一生财富捐社会(1)

“一个人点亮一座城,一种精神影响几代人。”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黄国平说,张謇的名字已经与南通融为一体,并永远为后人所铭记。他希望广大企业家牢记对张謇事迹的高度概括,学习和弘扬张謇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敢为人先的创新实干精神、回报桑梓的社会责任意识,把所学所感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行动。他强调,上海的民营企业家要在更大格局看待企业发展,要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要继续秉承光荣的传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一名有立场、有思想、有情怀、有匠心的新时代企业家,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大的价值。

在聆听主题报告后,市工商联副主席、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市总商会副会长、森信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文其,市总商会副会长、上海新通联包装公司董事长曹文洁,市工商联执委、上海波克城市网络科技公司总经理徐仁彬等4位企业家结合企业发展经验,围绕如何践行企业家精神、争做爱国典范展开分享交流。

回顾一种精神,笃定前行的道路,获取前行的力量,企业家们普遍认为,张謇心系家国,知难而进,创新实干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参观见学活动是一次难得的思想洗礼,向张謇学习的过程是回归初心、重温使命的过程。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张骏

来源:作者:龚尚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