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行星谷神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

宇宙的年龄估计为138亿年,地球或形成于45亿年前,智人是经过40万年慢慢进化而来,而人类最早的文明出现在9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国发现最早的农耕文化遗址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自文明之初,人类就开始了在这广袤大地上的无尽探索。那人类基因中早被烙印下的“好奇”,驱使着人类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今人类的足迹几乎已经遍布了整个地球。然而那好奇的种子依然在人类中滋养,孕育。探索永不停息。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太阳系最大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 「专题-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 ,和离我们最近的矮行星-谷神星(Ceres)「专题-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谷神星(Ceres))。这一期,我们来看看太阳系质量最大的矮行星-阋神星(Eris)。如果您对于矮行星和太阳系星体的划分还不太清楚,请参照 「专题」你所不知道的星体——太阳系星体的划分

阋神星(Eris)

命名:阋神星是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纷争女神Eris(希腊文:Ἔρις;意为“不和”)来命名,她是争斗与不和的女神,她与古希腊的和谐女神哈耳摩尼亚(Harmonia)对立,后来荷马将她与古希腊的战争女神约恩(Enyo)等同。她在古罗马的对应神灵是女战神贝罗娜(Bellona)。由于Eris是纷争女神,在中国,人们就将这个星名译作“阋神星”。

数据:阋神星的半径有1163公里,是地球的1/6。 如果把地球比作篮球,那么阋神星就和乒乓球一样大。阋神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01.25亿公里,约68个天文单位(AU)。 一个天文单位(AU)代表的是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它与太阳的最大距离(远日点)约为97.65天文单位,最近距离(近日点)约为37.91天文单位。它在1977年左右到达远日点,并将在2256年到达近日点。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近日点甚至比冥王星还要接近太阳(因为轨道共振等原因,两者不会碰撞)阳光到达阋神星大约需要9个多小时。科学家估计,阋神星和冥王星一样有一个岩石核心,其上被水冰覆盖。地壳则是由岩石组成,在星球表面则是一层甲烷的“雪”。阋神星的表面温度低达-217至-243摄氏度之间。在近日点时,星球表面的甲烷就会升华成薄薄的大气,在远日点时大气又会凝结并“降雪”到星球表面。

矮行星谷神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1)

阋神星与其卫星

图片版权(By ESO/L. Calçada and Nick Risinger (skysurvey.org) - CC BY 4.0)

时间:阋神星是位于离散盘中的一个星体,它比处在柯伊伯带的冥王星还要远处了将近29个天文单位,这致使了它的公转周期更加的漫长,大约557个地球年它才会完成一个轨道运行。它的自转周期为25.9小时,一天的时间和地球类似。阋神星的轨道高度倾斜,它公转轨道平面与其他行星的黄道面呈至少44度的夹角。

矮行星谷神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2)

阋神星高度倾斜的轨道

图片版权(By User: Orionist - Own work, CC BY-SA 3.0)

卫星:阋神星只有一个已知的卫星,这颗卫星是在2005年被发现的,并以纷争女神厄里斯(Eris)的女儿丝诺米娅(Dysnomia)为其命名。阋卫一是矮行星系统中第二大已知的卫星,它的约直径为700 /-115公里。它公转的周期为16个地球日,科学家估计它完全是由冰构成。

矮行星谷神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3)

阋神星(Eris)

图片版权(By NASA, ESA, and A. Schaller (for STScI), CC BY 4.0, )

探索:NASA于2006年1月19日,发射宇航探测器“新视野号”,对冥王星,冥王星卫星及柯伊伯带进行探索任务。当时冥王星是唯一一个没有被人类宇航探测器观测过的行星,然而2006年中旬,它就被归为了矮行星。这倒没有妨碍任务的进行,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飞越冥王星及其卫星系统,传回了许多有价值的照片和星体数据,此后探测器就进入了柯伊伯带进行下一步任务,其中就包括了对于阋神星的观测。


好了,对于阋神星的星球属性我们就先介绍到这里,在未来的文章中,我们会继续滋养我们基因中的“好奇”,使我们的脚印踏遍这个星球上所有的地方。

#宇宙# #太阳系# #矮行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