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诗遍插茱萸少一人(端午节旖旎情词五首)

端午情词五首:彩线轻缠红玉臂,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大节,是传统四大节日之一,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四大节日,是传统中国人祭祀先祖,团圆相守的美好日子。我所在的地区,当代老人们看重的是家常团聚的节日,是春节,端午,中秋。端午之所以重要,因为有着重要的团圆含义,还有健康长寿的祝福。寻常的日子都可以忽略,谈起再会,往往会说,你端午节回来吗?

在过去,游子们如果春节,清明无法回家,也会选择在端午,端午在古代,是年中大节,又叫“天中节”,其准备工作虽然没有春节那么隆重,但是家家艾草,户户彩丝,香粽堆盘,新衣相见,户外则有踏青斗草,泛舟采莲,龙舟竞渡,别有一种年中之年的欢悦。

回到端午的起源:

一是夏商周的夏至节,对于太阳神祝融的崇拜,太阳之火可以兴万物,但是也有阳盛气之火毒,所以祈福上苍,用五色之土,五色之衣代表土地之虔诚,亦用五色之绚丽,抵御夏天的疾病邪疫。

二是上古是龙之崇拜。午月午日,星宿苍龙,飞龙在天,也是夏天雨水旺盛,万物生长的最佳时期。周朝天子,会在午月设置祈雨坛,巫师作法,舞于雩坛。这是国家级的祭祀。

实际上先秦战国时期,端午节就已经是全民的盛会。

端午节诗遍插茱萸少一人(端午节旖旎情词五首)(1)

人们在端午节,采集用于防病治病的香草,烧开水之后,将香草投入,沐浴身心,然后穿上夏天轻薄鲜艳的五色衣裳,祭祀山川祖先,祈求风调雨顺,夏秋收成。

那么献给神灵,包括太阳神,龙神,水神的祭品,也颇有季节和地方特色。北方是此季节的谷物,南方用竹筒粽叶,包裹食物,延长保鲜,防止夏天的霉变,从日常的饮食上升到祭品,实在是正常。

在春秋战国的晚期,楚国都城被秦军白起攻破,流放到湘沅地方的楚国大夫屈原听到这个消息,悲愤万端,却因为自己困在边境,无法挽救,悲愤自沉。楚地向来民风彪悍,崇尚巫神,热爱祖国,祭祀屈原,振奋民气,成为楚国晚期端午的特色。自屈原死后,楚国延续长达五十年,其中也有中兴时期,这和屈原之死,在楚国的感召力有关。后来,有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是只的楚人这种爱国之心。

当楚地和竹筒和粽叶饭,在秦汉以后流传到其它地方时,也带着楚人缅怀屈原和故国的情怀。所以很多人认为粽子的起源和楚人祭祀屈原有关,而楚人如此盛大的过端午节,也让后世的人们认为,可能端午节的起源,和屈原相关。

但是端午节在先秦,不只是楚地特有。端午节是一个祭祀神灵先祖,驱除夏天疾病的重要节日,在秦汉之后,融合了各个地方的特色风俗,形成了有端午特色全民的节日。比如艾草,粽子,五色丝,就是经过长期融合,形成了端午节南北统一的端午特色节令物品。

谈这么多,是因为端午节虽然有着屈原之死,值得缅怀纪念,发扬爱国忠贞精神,更含着蓬勃的民俗内核,团圆,健康,长久。

所以端午节的诗词里,往往会呈现多种层面,有的祭祀缅怀屈原,更多的是写端午节,带给人们年中大节的那种喜庆愉悦,以及饱含在生活中对家人爱人的祝福和思念。有深邃的缅怀,更有一种节日的旖旎明丽。

端午节诗遍插茱萸少一人(端午节旖旎情词五首)(2)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北宋 · 欧阳修《渔家傲 》

正是端午节是年中大节,唐朝宋朝官方端午节都放假,且本身官员还有休沐假,这个五月初过得相当轻快,而民间则前三后四都算,裁夏衣,买夏扇,包粽子,酿菖蒲酒,准备夏天的凉席,还有洗沐用的香花香草,到了端午节那天焕然一新,等待家人爱人的团聚。

欧阳修的这首词,是月令词,主要描写五月京都端午节的风情。

他选取的是一个中等人家的庭院。一个少妇在端午节忙碌完之后,等待丈夫回家的情形。

庭院中的石榴花,鲜艳开放,妖艳如火,庭院中的垂柳,细雨垂垂,长条重重,显示这里是一家已经生活多年的人家院落。

那五色的彩丝绑在粽子上,用金色盘子堆好,桌子上是新的盘着双凤的纨扇,显示这里是成熟的少妇。她已经将家里打点得舒适赶紧,很有端午节过节的氛围。

这是外面小雨,而室内稍微郁热的端午节,女主人忙碌了一上午,在午间用兰汤洗沐,然后躺在床上休息。

那客厅的粽子桌子上,菖蒲酒已经摆好,两个酒杯,而她的官人还没有回来。

在午间休息的时候,她被黄鹂鸟惊醒,但是还在惺忪的梦里。她梦见了什么呢?

端午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她的丈夫会回来吗?如此齐整的端午节,她置办得如此妥帖,都是满满的心意。她的丈夫会从什么地方回来呢?

唐诗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我也在想,欧阳修词里五月端午,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情景,是因为北宋早年战事未平,家家都有等归的少妇吗?

从细节的层面,可以看到人们对端午含着团圆的重视。

端午节诗遍插茱萸少一人(端午节旖旎情词五首)(3)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北宋 · 苏轼 浣溪沙 《端午》

喜欢这首词,并不仅仅只是因为这首词,写得如此绮丽,而是因为,这是已经六十岁的苏轼,对于33岁的爱人王朝云的愧疚和祝福。

60岁的苏轼贬谪到广东惠州,和他前来的是一直从贬到黄州就跟随他的家庭歌女王朝云。王朝云在苏轼家的地位,类似红楼梦中买的芳官,因为朝云之前在西湖卖唱,小小十来岁的女孩子,伶俐动人,被苏轼和妻子同时看中,赎身回来,在家中做歌女,应酬一些场面交情。这在宋朝很常见,有一定的契约,比如做多少年,可以自立门户,出嫁什么,相对比较自由。

苏轼卷入乌台诗案后,家境骤然败落,遣散了家中歌女奴婢,本来也包括王朝云,但是王朝云自愿留了下来,代替主母陪同苏轼远去黄州,相当于侍妾。在黄州陪苏轼开荒种地,在艰苦的环境下,两个人有了真挚的爱情,王朝云还给苏轼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在贫寒颠沛中,这个孩子夭折了。

苏轼官场几起几落,王朝云无怨无悔跟着苏轼。此时苏轼贬放惠州,瘴气瘟疫之地,她亦陪伴。

苏轼对于王朝云,爱人之外是愧疚的,王朝云多才多艺,相貌清雅,她也有着自己做人的清刚,虽然是苏轼的侍妾,但是这种感情,比普通的夫妻更多一种互相欣赏。

实际王朝云在惠州,就水土不服,染上这里的瘴气瘟疫,经常生病,但是她仍旧打点自己和家,把端午节过得颇有让人欣慰的家常气。此时她已经33岁,说佳人,是老了点,可是苏轼也长情,面对这样的朝云,他只有感恩感激的份,甚至怕她病痛。

有了这样的客观氛围的描述,你再来看这首端午词,是苏轼和王朝云苦中作乐。

端午节的头天,朝云穿着绿色的夏衣,此时南方天气暑热,朝云满脸是汗,倒显得如同幽兰一样清丽。苏轼说,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你这样子很好,就像山谷中阳光下的兰花。

家庭中过端午节,总会有互动。原来我想,这是朝云在打扮自己吧,将五色丝缠在臂上,在头发上插上端午的头钗。但是后来我想了。亲密的相处,往往是互动,王朝云此时已经多病,这首词如此深情细腻,也有着苏轼的真心互动吧。

也许是他,将五色丝缠在王朝云的胳膊上,因为宋朝流行在臂膀上捆绑五色丝,形制比丝线大而壮观,如同丝带飘飘,如果王朝云病着,这些应节的装束,有着苏轼的真心参与,也是正常。

也许是他,特意将符钗插在朝云的头发上。

他说“佳人相见一千年。”对于33岁的王朝云,佳人这个词,实在是不妥。但是苏轼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因为王朝云的确病了,这是苏轼的悲伤,这句话是宽慰病中的王朝云,也是真心祝愿她长寿健康。

在端午这个长寿团圆的日子,我愿意你永远健康,我愿意和你千年都守在一起,你永远美貌,如同不谢的兰花啊。

这是真心的祝福,是端午节的深沉内涵,是苏轼的情谊,是他们的爱情。

然而王朝云命薄,次年病故。苏轼非常悲痛,这个女子像仙女一样报恩而来,最美的青春都陪伴的苏轼,无子,可能也没有娘家。仙女最后消失在人间。

端午节诗遍插茱萸少一人(端午节旖旎情词五首)(4)

“梅子欲黄时,霖雨晚来初歇。

谁在绿窗深处,把綵丝双结。

浅斟低唱笑相偎,映一团香雪。

笑指墙头榴火,倩玉郎轻折。” 宋 · 姚述尧 《好事近 其二 重午前三日》

端午也有最美的团圆和旖旎,比恋爱更美,那是小夫妻的互动。

端午时节,正是梅子黄时,梅雨潇潇的时段。

这仿佛是从某个高台窥看到人家夫妻的恩爱场景。

那绿树如云的庭院,掩映着半开的窗户,有个美丽的女子,低头在用五色丝打着双结,那是等待她的爱人,给爱人做的最好的端午手工吧。

忽然窗户露出了丈夫的身影,两个人在窗户边,笑着喝酒,环抱偎依在一起,

女子伸手指向了窗外火红的石榴花,那旖旎撒娇的样子,是要郎君去替他折下,戴在发髻边上。

这首诗写得是夫妻美好缠绵,但是清艳不俗,灵动可人。

端午节的内核,不就是美满团圆吗?这样的幸福,值得祝福呀。

这真是节好花好,人好,无月也是圆。

端午节诗遍插茱萸少一人(端午节旖旎情词五首)(5)

“红藕丝。白藕丝。

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

鬓符儿,背符儿。

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南宋 · 李石《长相思 重午 》

不是所有的端午节有情人都会团圆,不是所有的端午节,夫妻都在一起。

但是节日还是要过的。

端午节,要裁要穿夏天的衣裳,宋明流行薄如藕丝的半透明的夏衣。

红色的藕丝布,白色的藕丝布,裁成最美的端午样子,配上有金线的上衣,看起来轻盈又华丽。头钗是过端午节的艾符,但是特地配上了双荔枝的钗子,显示她是一个恋爱中的人,或者思念丈夫的少妇。

头上戴着端午的辟邪符,胳膊上有端午节的彩带。

都说这是辟邪驱鬼的。

可是我有一个驱除不了的心病在心里,戴着再多的符,也不管用啊。

那个心病,就叫相思。

相思十二时,那端午的符,可治得了?

我看到这里真是笑了又笑了。天下的药石,难治刻骨相思。

人们说含蓄的人,相思无处辞,眉间露一丝,她的相思,在头上那两颗大荔枝。

是她心中的情郎不知,还是她的丈夫让她心焦呢?

这是夏天端午的相思,浓得只怕如端午的绿树红花吧。

是这般良辰美景,都付于心潮起落。

端午节诗遍插茱萸少一人(端午节旖旎情词五首)(6)

又是一年良辰佳节端午时,你可知道端午的来历,你可有要祝福的人,要等待的人?

端午节也是古代的爱情节,不信你看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一杯雄黄酒,生死是相思。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