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发生怎样的改变(玛蒂尔德的个人悲剧与带来的启发)

提起莫泊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世界所公认的短篇小说巨匠,也是法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家之一。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发生怎样的改变(玛蒂尔德的个人悲剧与带来的启发)(1)

他笔下的作品虽然简短,但是都有很强的社会讽刺意味,对现实有很强的批判性。如《羊脂球》、《两个朋友》、《我的叔叔于勒》,而《项链》也被很多人当做那个时代的讽刺产物,而我对于《项链》却有些不同的看法。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故事简介

小说的故事很简单,年轻貌美的女子玛蒂尔德出生于普通的职员家庭,希望过上贵族的生活,但是却嫁给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职员,生活平淡。她渴望着富裕的生活,想要混迹于上流社会。当丈夫把一张上流社会晚宴的请柬给她时,她为了风光出席,花掉了丈夫的积蓄买礼服,还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发生怎样的改变(玛蒂尔德的个人悲剧与带来的启发)(2)


她凭借着光鲜亮丽的外表在晚会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回家之时却把项链弄丢了。为了补偿,她和丈夫四处借钱借高利贷,最后买了条一模一样的还给了朋友。之后十年,她都在劳累中度过,最后终于把钱还上,她也不再年轻漂亮。而她的朋友知道后却告诉她那条项链其实是假的......


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讲说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莫泊桑就是通过刻画玛蒂尔德这一形象对那些爱慕虚荣的人和拜金社会进行了批判。而最近,再读这篇文章,感受很不一样。

玛蒂尔德固然有其不对的地方,但是爱慕虚荣这顶帽子有些太大了。她只是单纯的喜欢漂亮,向往富足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我想莫泊桑刻画这个人物形象也不是为了让我们对她口诛笔伐的。

玛蒂尔德的形象

在我看来,玛蒂尔德主要有这几个个形象特点:爱美、纯真和勇敢。

①:爱美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而玛蒂尔德又是天生丽质,爱美之心更甚。在《项链》前六段都没有出现故事的主干,而是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女主是多么爱美。出生于小职员家庭的她没有机会去接触有钱有地位的人,最后还是嫁给了一个小职员。生活的拮据让他不能够讲究打扮,这让她感到痛苦,她觉得自己本是为了一切精美和豪华的事物而生的。她对那些精致的生活充满了幻想。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发生怎样的改变(玛蒂尔德的个人悲剧与带来的启发)(3)


正因为她爱美,当她有机会去参加晚会时,她才会不遗余力的打扮自己,花重金做礼服,找朋友借项链。而真正将她爱美之心写出的还是她挑选首饰时的描写。面对琳琅满目的首饰,她“先看”、“后看”、“随后又看”的犹豫不决,看到钻石项链时心都快跳出来的狂喜,借到项链后的“跳”、“搂”、“亲”、“抱” ,都将她的爱美之心刻画的惟妙惟肖。

②:纯真

纯真,是她涉世未深。她出生于小职员家庭,又嫁给了职员家庭。这使她没有机会能够接触到复杂的外部世界。她的内心是纯真的,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当她想要做新衣服时只能泪眼婆娑的去征求丈夫同意,想要首饰时却恼苦而不知道去找朋友借,丈夫给她出主意去找朋友借时她又发出惊喜的尖叫,说自己没有想到。与其说没有想到,不如说是根本就没有往那儿想;在借到项链时又跳又吻,这些都是她单纯的体现。正因她的这种性格,她在借到项链的时候就不会去考虑一下这条项链是真是假,在弄丢项链之后,不会去跑路,而是尽心尽力去弥补。而在小说结尾,她告诉朋友当年事情的时候,原文是这样描述的:

说完,她用一阵自负而又天真的快乐神气微笑了。

仿佛一个闯祸的小女孩儿在勇于承认错误后面对父母老师的骄傲。莫泊桑之所以有这样一段描写也是为了体现出玛蒂尔德的单纯。正是因为她的单纯才会有了后面的悲剧。

③:勇敢

而勇敢则是在项链丢失以后她的责任和担当,不退缩。为了赔偿项链,她欠下了巨债。她没有让丈夫独自承受这一切,也不走歪门邪道,完全靠自己的双手和毅力去还债。从一开始她就打定主意一定要还清这笔债务,一个钱一个钱挣,一个钱一个钱省。她仿佛就像是变了一个人,变得更加坚强勇敢。用莫泊桑自己的话说,“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十年过后,债务终于还清,她也不再美丽。

玛蒂尔德的悲剧是个人悲剧

莫泊桑生活在十九世纪后期,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盛行,资本家对底层人民剥削严重,再加上法兰西与普鲁士的战争,所以他的作品很多都是反映那个时期社会和人民生活的,而且讽刺意味儿居多,如前文中提到的《羊脂球》、《两个朋友》等。但是很多人也把《项链》强行代入到类似的环境中去解读,这是很不对的。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发生怎样的改变(玛蒂尔德的个人悲剧与带来的启发)(4)

《项链》这个故事相较于莫泊桑其它小说淡化了它所发生的社会环境。其它小说都是通过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剖析当时社会对让的影响。而通读《项链》,你根本就找不到小说发生时的社会背景。作者无心去为玛蒂尔德勾勒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矛盾,玛蒂尔德的悲剧只是她个人的悲剧,不用上纲上线到社会、阶级之间。

就像鲁迅先生一样,写过不少批评时政,抨击旧社会黑暗的文章,但是我们不能随便拿他的一句话都去强行代入那个时代过度剖析。这样做是很片面的。

那么作者通过刻画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小说的发展就是围绕着玛蒂尔德和项链展开,项链这个意象具有哪些具体的含义?

项链的特点

①:外表华丽

小说开篇大量笔墨就是在描写玛蒂尔德是一个爱美的女人,而这也为她接触到项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她看到那条项链时:

发现了一串用金刚钻镶成的项链,那东西真地压得倒一切;于是她的心房因为一种奢望渐渐跳起来。

若不是项链十分美丽,她也不会如此激动兴奋。至于到底有多美丽,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耳熟让我们自己想象。

②:内在虚假

在小说的结尾,喜剧性得一幕出现了,项链的主人告诉玛蒂尔德那条被她弄丢的项链其实是假的。

外表将女主迷的神魂颠倒的项链内质是假的,外美内假是作者赋予项链的内涵。外美具有极强的迷惑性,而内假则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小说主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莫泊桑的这篇小说,绝对不是用来批评时政和讽刺,玛蒂尔德的悲剧只是她个人的悲剧而不是社会和阶级的悲剧。

正因为玛蒂尔德天性爱美,她才会去借那条首饰,那条项链的表面又是如此漂亮,吸引到了她,才会借走项链,而正是因为她的纯真,根本没有去想那条项链会是假的,弄丢之后生怕朋友怪罪,没有告诉朋友真相而是“照价赔偿”,才会有了她以后的悲剧。

我想莫泊桑《项链》的真正用意是向那些和玛蒂尔德一样天性爱美的人敲响警钟:仅仅凭借着单纯爱美,缺乏涉世经验和判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只看表象,不去认识它的本质,是会付出惨痛的代价的。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发生怎样的改变(玛蒂尔德的个人悲剧与带来的启发)(5)

但是莫泊桑的寓意还不仅于此,如果仅仅诗为了警示那些爱美之人,大可不必花费笔墨去详写还债务的情节。莫泊桑不仅仅是为了让读者对玛蒂尔德的悲剧表示同情,他更是在鼓励那些陷入困境中的女子不悲观、不退缩、不堕落,更加成熟,勇敢面对,希望她们用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

反过来想,难道玛蒂尔德那十年就真的只有悲剧吗?她虽然不再风光,但是她也走出了虚无的幻想,脚踏实地的生活,与丈夫更加相濡以沫。

纵然如何喜爱,也要有辨别的能力,于表象之中看到本质,遇到责任,不逃避,不退缩,这才是《项链》给我的启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