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

桐柏山区处在中原与荆楚交接地带,其饮食风俗兼具南北方特点,以大米、小麦,玉米、红薯、米酒、茶为主,东部区域多吃大米,西部区域偏面食。

家乡日常饮食俗称“一天三顿饭”。三餐之名,过去叫“早起饭”,“晌午饭”,晚饭,西部叫“喝汤”。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1)

一日三餐中,家乡多食米汤、大米饭、馍、面条、包子、饺子和汤圆等,西部稀饭以糊涂、包谷糁和面疙瘩为多。

最具地域特色的饮食习俗有以下几种。

稠米汤。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家乡东部深山区的早起饭。用大米和少许豆类(豇豆、绿豆为多,其他豆为尝新)熬煮的稠粥。粘稠、浓香、耐饿,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当家饭。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2)

豆类、桂圆、花生、山药等稠米粥

做法简单,煮、哻(han)、馇(cha)三个环节。用老柴灶,淘洗净的大米和豆加适量水,大火烧开,煮几分钟后停火,由灶里的柴炭晘半个小时左右,再添火烧滚,边滚边顺着一个方向馇,米汤在搅动中逐渐粘稠,香气溢出,撤火米汤成。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3)

板栗红枣稠米汤

每到初春时节,山坡旁河溪边,有种灌木长出的嫩叶,叫糯米芽, 米汤锅里放上一小把,煮出的米汤色泽金黄,更加粘糯,味道清香。人们进山砍柴或踏青时,都会留意采摘糯米芽回来,享用这春的美味。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4)

中秋前后新米下来,家乡人有吃新米汤尝鲜的习俗,新米浓郁的清香,粘糯的口感,这口不吃会觉得一年少点啥般。寄些新米给在外地生活的亲人,也是家乡人的习惯。

吃稠米汤要配菜,家乡就形成早饭炒菜的习俗,一般是熘绿豆芽、小葱拌豆腐和时令小青菜,冬季有自腌五香白菜心、萝卜丁、豆豉和豆腐乳等。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5)

小葱拌豆腐

我觉得最下饭的当属烧豆腐渣块和豆渣面,所谓百姓生活粗茶淡饭,这就是最好的注解,既体现了旧时生活的艰苦,也反映出家乡人民的生存智慧。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6)

霉豆渣

豆腐渣块的制作也有讲究,先把新鲜豆渣拌些酵母,用碗做模,盛满压实,碗口反扣取出,待其发酵生出白色绒毛,成为副产品和豆腐一起售卖。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7)

焙干的霉豆渣干

买回作菜,需两道工序,先把渣饼上的白绒毛揭掉,再切成小薄片,饭后放进锅里摊开,利用柴灶余热焙干备用。炒制时,热锅凉油把家乡产黄姜红辣椒切丝和蒜片炸香,小火将焙干的豆渣片入锅,油煎翻炒加盐入味后,加开水盖锅盖,中火闷烧至透,再加本地黄葱或蒜苗段,大火颠锅翻炒,淋上小磨油出锅装盘。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8)

清炒霉豆渣

素烧豆渣块本身的焦香和吸足的调料味道,,与粘糯的豆米汤清香,在口里融合,那种感觉无以形容。

我曾尝试过用荤油高汤闷烧豆渣块,总觉得还是清油素炒味道最为纯正,这可能是小时候,家里都是吃斋长辈做菜,味道已固定在味觉之中。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9)

五花肉烧霉豆渣

如今已很少有人吃稠米汤,以豆腐渣块佐餐了。我自发现用电压力锅做省事,且口感更佳后,退休在家早餐常吃这口,米汤除粘稠外,加上豆类、花生、薏米,桂圆、红枣、山药等食材,营养利健康。没有豆腐渣块就以渣面佐饭,偶尔尝之,如回到当年。

酸菜与霉干菜。在家乡民间冬令有腌菜风俗,俗称“冬腌菜”。霜降过后,家家户户院子,门前晾的都是洗净的大白菜、腊菜、芹菜和韭菜等,晾半干后,将缸洗净,铺一层大白菜,洒一层盐,用石块压实,一直一层层踩压倒出水为止,里面可同时放芹菜、韭菜和鲜红辣椒等,三五天后再压上石块,过一个月即可食用。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10)

腌酸白菜

冬腌菜,叶子可炒了吃,茎可以煮汤,还可用其水做酸辣可口的酸菜面条,把腌的芹菜和韭菜切碎,放点小磨油,味鲜香美。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11)

腌酸韭菜

家乡“冬腌菜”素有,小雪进缸,冬至出缸,春节吃光的说法,因为春节一过,漫长的蔬菜淡季过了,各种春菜紛紛上市。

家乡民间还有食用“霉干菜”的风俗,制霉干菜有选菜、洗菜、晾菜、堆菜、盐渍,晒干等传统过程,那个年月,季节一到家家都要腌制一批干菜,特别是干霉豆角、香椿盐菜。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12)

霉干青叶菜

这些山货是过去农家常备菜,买不起肉就把霉干菜炒熟下饭,而霉干菜炖肉不仅倾倒了普通民众,眼下已走进城市宴会的餐桌。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13)

干霉豆角

干霉豆角炖柴鸡,肉香汁鲜,霉干豆角软而不烂,鲜香醇厚,愈嚼满口生香。选用头茬鲜嫩江豆制作的干霉豆角温水泡发,家养柴鸡现宰,剁成块后,稍加腌渍半小时,热油中火爆炒,炒至出油后,加香料干辣椒和适量盐,小火炒香入味,老抽上色,加骨汤盖锅大火炖烧,烧至肉将离骨放入发好的干霉豆角,中火炖至肉软汁粘关火,闷三分钟后掀盖装碗。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14)

干霉豆角炖柴鸡

霉干菜和五花肉做蒸肉扣碗,不仅有干菜清香,而且酥而不腻,鲜而不咸,也是佐饭佳肴。

米酒和汤圆。桐柏山区盛产优质糯米,各家都会自制甜(米)酒。其制法是把糯米淘净蒸熟捞起,加拌特制酒曲,发酵而成。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15)

发酵成的桐柏米酒

食用时,烧好开水,放甜酒,再打荷包蛋,放糖即可。逢年过节,各家以甜酒敬客。“甜”象征幸福美满,“酒”谐音“久”,取永久幸福之意。此民俗,源远流长,至今仍很普遍。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16)

荷包蛋米酒

正月十五闹元宵,吃汤圆,是家乡最受孩子们喜爱和向往的日子。汤圆的包法上,东西部区域有差别,东部叫“搓”汤圆,加馅收口时,用虎口轻捏成鸡心状,馅用核桃芝麻和红糖制成,无馅的直接在手心团搓成小球形。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17)

桐柏有馅汤圆

西部是团馅为丸,蘸水,用簸箕盛糯米面,置丸其中,反复滚动,曰“滚元宵”。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18)

桐柏无馅汤圆

记得年少时,跟着母亲粉汤圆面,寒冷的腊月里,我挑着几十斤泡好的糯米,来到城北关一个大院的水磨房,随着水磨的转动,洁白的浆液从磨盘口嘴流出,再用吊着的细布滤出粉汁,经过沉淀,成一块一块的糯米粉,挑回去掰碎摊开,利用寒冷空气风干,渐成米粉后,乘有太阳的好天晾晒。

有一年是个暖冬,粉块出,但冷空气寒度不够,没及时风干,结果粉面有些焐,那年吃的是淡红色汤圆。

县城特有的饮食(小城闲话)(19)

桐柏西部区域元宵

愿所有条友生活如汤圆般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