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退一时方可厚积薄发(功成身退实属无奈)

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表面看起来是一种无奈,但也是一种处事的智慧如果与这一智慧背道而驰,那么不但不能显示自己的功劳,反而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危险,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忍退一时方可厚积薄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忍退一时方可厚积薄发(功成身退实属无奈)

忍退一时方可厚积薄发

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表面看起来是一种无奈,但也是一种处事的智慧。如果与这一智慧背道而驰,那么不但不能显示自己的功劳,反而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危险。

历史上大部分兵戈上位的皇帝,在开国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总会削除大部分开国功臣的 兵权,当然这个削除兵权有两种:一种就是和平解决,另一种就是随便加个罪名,“名正言顺”地铲除。

历史上和平削除兵权的例子不多,唐太宗李世民算一个,宋太祖赵匡胤也算一个。而功成后 谋杀功臣的皇帝则比比皆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等,他们的开国功臣 中,只有极少数懂得“功成身退”道理的才幸免于难。韩信就是因为不懂得“功成身退”而惨遭杀害的典型。

毫不避讳地说刘邦的江山有一大半是韩信打下来的,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西汉王朝,刘 邦也更不可能当皇帝。韩信功高盖主,在刘邦当皇帝之后他本应该想到这点,然而他还是傻乎乎地以功臣自居,完全没有了当初带兵打仗时的聪明智慧。刘邦可想到了这点为了巩固他的皇帝地位,他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弱韩信的势力,把当时还是“齐王”的韩信封为“楚王”,使其远离自己的发迹之地,然后又有人适时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又再将他贬为“淮阴侯”,不出几个月吕后又和刘邦唱了一出双簧:前脚刘邦带兵出征,后脚吕后就让萧何将韩信诱至长乐宫冠以谋反之罪杀掉。同韩信并称“汉初三杰”中的张良则聪明得多,刘邦即位后,大封功臣,张良再三推辞,最后只领留侯的头衔,坚决不受三万户食禄,忘掉了以前的丰功伟业,过着隐逸恬淡的生活。怪不得后人用诗来称赞张良的智慧过人:“运筹帷幄见真知,暗度明修尚未迟。业就功成身引退,免遭吕氏害贤时。”

在古代“功成身退”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方法,只有智者可为。人生在世竭尽所能报效社会是必要的,但当成功了,危险也就来了。可能在论功的时候就包含了分配不公,或自己骄傲让人嫉恨,更有功高震主等危险和矛盾潜伏着,要学会化解,更要学会韬光养晦,锋芒内敛。

《道德经》讲得好:“夫为不居,是以不去”。学会功成适时身退,对于保存自己的名节、延长自己的寿命都很有益处。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功成身退”也是他人生成功智慧上的一“环”。在40岁时他成功地 推行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创造了福特公司日产汽车七千辆的辉煌。但福特在中年以后就退隐了。他在故乡营造了一个住所,在那里和家人一起过着清闲的日子。他在这安静、惬意的农庄度过了32年安静、舒服的日子一直活到83岁才去世。这位当时在美国数一数二的巨富,家庭生活却令人难以相信的俭朴,据说只用5个仆人和半个洗衣工人。但他曾以700万美元捐助一所医院,又降低货价,提高工人工资、红利;收容伤残,福特公司收留的残疾工人近万名。福特这样的功成身退,更是一种人生的成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