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体虞世南蝉的作品欣赏(执手诗评惠风斋评论)

颜体虞世南蝉的作品欣赏(执手诗评惠风斋评论)(1)

颜其麟先生简介:

颜其麟,又称颜麒麟,生于1935年,诗人、著名辞赋家、书画家。现居深圳,原中华辞赋研究院院长。专集有《颜其麟赋集》、《颜其麟骈文集》。之外,尚有《古诗新魂》、《三峡诗汇》、等古诗集问世。

颜体虞世南蝉的作品欣赏(执手诗评惠风斋评论)(2)

浅谈颜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喜读颜其麟先生赋集兼评《郑州赋》

李刚太

赋,作为一种文体,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我国文坛上兴起的一种亦诗亦文、亦骈亦散的新文体。它滥觞于先秦,屈原、宋玉、荀卿始发其端;鼎盛于两汉,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直书其事,寓言写物”的大赋为主流,枚乘、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是其代表;流变于魏晋六朝,小赋、骈赋代替了大赋地位,曹植、王粲、潘岳、陆机、左思、庾信颇有佳绩;绵延于唐宋,演为律赋、文赋,王勃、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吴融、王安石、欧阳修、邵雍、苏轼又辟蹊径。到了明清,赋体文学暂趋式微,至于近代,及乎不传,似乎这一颇有争议的文学样式命定要寿终正寝。当代作家,也有一些以“赋”名篇的作品,其中如孙荪的《云赋》被选入中学教材,已经脍炙人口,但这些作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赋体文学,只是白话散文的一支流派而已。待当代辞赋大家颜其麟先生的作品问世,方知赋体文学不仅没有衰亡,而且仍然充满生机;不仅可以继承,而且尚能发展;不仅为封建时代歌功颂德所需要,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呐喊助威。颜其麟先生的赋作,上承汉代大赋,多以铺张扬厉的手法,主客问答的形式,对偶排比的句式,绮丽华美的辞章,赞颂社会主义新时代,讴歌祖国山川之美、人文之盛,既继承了正宗汉赋的文学成就,又对汉赋进行了变革和发展。这里,着重就颜赋对汉赋进行的变革和发展谈一谈颜赋的文学成就。

颜赋的文学成就,首先在于其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作者善考据而尤重考察,作品善铺陈而尤重实录,亦赋亦史,亦颂亦风,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反映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本质特征。其思想内容的真实性、广泛性,先进性、深刻性,使历代赋家不可望其项背。

封建社会的词章学家所推崇的汉赋,以枚乘、司马相如、杨雄、以至于班固、张衡等人所创作的那些描写宫苑、畋猎、都邑等内容的大赋,为中国赋体文学的正宗。作为一代文学的代表,汉赋是伴随着汉帝国的繁荣强盛为了“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应运而生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特色,极大地丰富了文学语汇,促进了我国文学观念的形成。然而,如《子虚》、《上林》、《甘泉》、《羽猎》、《两都》、《二京》这些大赋,虽然也反映时代风貌,但却未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本质,其思想内容主要是歌颂帝王的功业和帝国的声威,表现了较多的局限性。它长于铺陈排比,却往往流于空洞,甚至浮夸失真。故前人(其中包括某些辞赋作家本身)对汉大赋的缺点有所觉察,刘勰评价汉赋为“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杨雄晚年认为写赋“欲以风”却“劝而不止”,“于是辍而不为”。西晋的挚虞《文章流别论》论及汉赋时说:“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辞过壮,则与事相违;辨言过理,则与义相失;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左思认为:“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非本非实,览者奚信?”。“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且夫玉卮无当,虽宝不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而当代辞赋大家颜其麟先生,以赋家之手秉史家之笔,铺陈渲染而无浮言虚夸,使其作品真正成为了“时代的一面镜子”。在《香港赋》中,作者以大量篇幅痛陈了香港沦为殖民地的惨痛历史,记述了人民的灾难和抗争,讽谕鞭挞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以及封建帝王和旧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又在结尾讴歌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英明决策,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百年国耻,一朝得雪”的狂喜,大书特书了香港回归这一世纪主题。《三峡赋》中,作者以记游体描摹了既惊心动魄又风光无限的三峡山川之美,同时也歌颂了“又桔城,又电城,又葛州坝,又三斗坪”这一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以及“百万移民居雄阁,数十新城择美陬”的景象,洋溢着人民积极参与的热情和欢欣。《江西宾馆赋》避免了汉大赋靡丽过美的偏失,赋中所言之人、事、物皆有所据,有夸饰但不虚美。《郑州赋》在描摹了郑州山川之美、人文之盛之后,又以浓墨重彩讴歌了刘邓大军解放郑州、毛泽东四十七次视察郑州的历史,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新郑州的前进步伐,讴歌了改革开放给郑州带来的繁荣昌盛:“迈开放之步”、“倡改革之声”、“东西南北,千车驰骤;春夏秋冬,百业飞腾”、“彼四廛之紫陌兮,人潮翻涌;彼十省之通衢兮,焕然一新。翠陌芳陌兮,虹桥凌空飞架;南环北环兮,云路极地延伸。接发列车於一时,不拘东西南北;乘坐飞机於每日,何限冬夏秋春。孙口黄河特大桥,获亚洲第二之美誉;货运列车编组站,享亚洲第一之殊荣。或曰‘全国第一市’,因商贸之额大;或曰“亚洲第一跨”,缘钢桥之距尊。大厦鳞次兮,画栋摩天而雕梁摘斗;宾馆栉比兮,琼楼伍霞而玉宇薄云。科技兴盛,五洲儒雅纷至沓来;商贸繁荣,四海豪商前迓后迎。外资商有七百企业,已堂堂名世;开发区兼六个功能,正楚楚诱人。”“郑人不满踌躇之志,近来又起驰骋之心。乘‘东引西进’之春风,驾领域拓宽之戎。‘三个代表’,已隆隆发轫;一代精英,又跃跃应征。”这些描写,生动而且真实,几乎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处非事实。

汉赋虽然常被论者斥为“虚词滥说”、“假象过大”,其实这种评论不无偏颇。据考据,具有代表性的《两都赋》、《二京赋》所摄入的材料,绝大部分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根据。到了西晋的左思,则更加注重作品的真实性,他甚至公开声称,他所创作的《三都赋》,“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风俗歌舞,则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颜其麟先生创作的赋作,则更加注重实地考察、考订实录,力避虚词假象。他创作《三峡赋》,是他“往之泛舟抑或数十遭”、“仰瞻俯瞰静言思之”的产物。他创作《郑州赋》,曾八次莅临郑州,其中一次客居三月之久,考察了郑州的角角落落,详读了郑州的古今方志,听取了方方面面的评论。所以他笔下的郑州,有血有肉,丰满充实,将郑州历史与现状的主脉大事囊括无遗,绝无“繁华损枝,膏腴害骨”(刘勰《文心雕龙》)之憾。《郑州赋》写郑州之古,从10万年前的织机洞遗址,8千年前的裴李岗遗址,5千年前的有熊故都,至禹都阳城、商代都城、周代管城、春秋郑韩故城、汉代冶铁遗址,虎牢、鸿沟、官渡古战场,少林禅宗祖庭,杜甫白居易故里,宋代七帝八陵,所有重要史迹几乎全部涉及。写郑州之今,对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开放式的城市公园,商家云集的二七广场,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凌空飞架的城市立交,独具风格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铁路、航空、邮电的枢纽地位,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被称作“亚洲第一跨”的郑州钢桥,开襟畅怀的黄河游览区,风景怡人的河滨公园、绿城广场,四季盛开的市花月季,等等等等,几乎全部给予礼赞。对于郑州被评为全国城市投资环境四十优、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中国优秀旅城市的荣誉,等等等等,几乎全部给予颂扬。所有这些,无一不是实录其事,考校详核,连郑籍人士也不禁叹为观止。

颜赋对汉赋的发展,还在于其艺术风格的成熟完美。创作以大赋为主,兼采骚赋、小赋、律赋、文赋之长,熔赋家诸多流派风格于一炉。以典雅的文言句式为主,又不露痕迹地融入现代语汇,亦骈亦散,亦文亦诗,声情并茂,酣畅淋漓,气势恢宏,剪裁得体,结构谨严,收放自如,给读者以心灵振撼和美的享受。

博采众长,形式多样,是颜赋艺术的一个重要成果。

汉代赋家,非常重视作品的艺术美。司马相如说:“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作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也。”文质并茂,经纬交错,宫商相谐,此是赋之形式美;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赋之气势美。然而,汉大赋多数作品,虽具有文采光华、结构宏伟和语汇丰富的特色,而一般特色,是缺少感情,缺少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喜用艰深的词句,生僻的文字,按类罗列,有些作品几乎成为类书,词虽丽而乏情,文虽新而少质,结构单一,形式板滞。到了后代出现的一些小赋、文赋,颇有清新之篇。颜其麟先生创作的赋,则能杂取前代辞赋流变的各种形式而挥洒自如。其作品多为洋洋数千言的大赋,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也有象《南榭赋》、《鄂州赋》、《丹阳赋》、《鳖赋》这些仅有数百字的小赋,小巧玲珑,耐人玩味。有些作品,如《江西宾馆赋》中“何佳木之葱茏兮,何奇卉之缤纷;何琼楼之华构兮,何玉宇之美轮”,又吸收了汉初骚体赋的风格。大多篇章,出语典雅,文采斐然,音调谐协,属对工巧,既有散体大赋挥洒自如之气度,又有骈赋、律赋公整、严谨之古雅。以词丽为质,但并未坠入辞艰深而意浮浅之泥淖。

对仗工巧,辞采华美,是颜赋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

作者学识宏富,具有娴熟地驾驭文言的能力,这在当代学者中似乎无人匹比。作品对仗工巧,用韵精当,整齐中有变化,排比中见流动,佳句联珠,美不胜收。如《黄山赋》写云:“或若高瞻:则云庭云阙依稀于云巘之上;或若俯瞰,则云涧云壑恍惚于云谷之间;或若平视,则云壁云崖濛瀧于云幔之际;或若远眺,则云帆云辂混沌于云湄之巅。”在两组对偶句中,从“高瞻”、“俯瞰”、“平视”、“远眺”四种视角观察黄山云世界的绮丽,一气连用十二个“云”字,又用“庭”、“阙”、“巘”、“涧”、“壑”、“谷”、“壁”、“崖”、“幔”、“帆”、“辂”、“湄”十二种事物比喻黄山云的形象,用“依稀”、“恍惚”、“ 濛瀧”、“混沌”四个近义词表现若梦若幻般的感受,其遣词造句的功力实在令人惊叹。如果说,这两组偶句稍显古奥,那么,在《郑州赋》里,作品直接以现代汉语词语骈比成文,则极其明快清新。《郑州赋》写嵩山旅游的特色:“比及登山游、风光游、 宗教游、地质游、天文游、武术游、风情游、考古游、森林游等旅游范围,其细无内;天文学、考古学、生物学、建筑学、地质学、林业学、美术学、艺术学、宗教学等学科领域,其大无垠”, 以现代学术术语融入偶句,而无拼凑之嫌、斧凿之痕,实在令人拍案叫绝。写郑州文化事业的繁荣:“博物院之文物种种,古文明已示幽远;科技馆之硕果累累,新世纪又展鹏程。艺术宫之锦绣天地,任凭百花齐放;美术馆之缤纷世界,逗引百家争鸣。出版社旺,杂志社旺,报社尤其更旺,华章风起云涌,海陆百籁传吉语;广播台忙,电视台忙,舞台何尝不忙,金嗓山鸣海啸,乾坤万频送祥音”,以现代汉语语汇排比铺陈,语言精炼而不晦涩,对仗整齐而不板滞,音韵和谐,辞采华美,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感。颜赋作品既有古文之精粹,又有白话之鲜活,既接近于汉赋的原有风貌,又贴近于现代的生活实际,使古老的文学样式显现出了勃勃生机。

颜赋中的对偶,不仅限于句与句的对仗,而且有段与段的对仗,如《三峡赋》中有一长联:

千年兵燹压荆门,几缕缭绕狼烟,屡塞蜀楚咽喉。稽白起焚陵,查岑彭炷锁,溯王浚熔链,源陆逊烧营;以至步阐降晋,杨素克陈;仿佛逆亡顺昌,皆系之于火。然孰为英雄,孰为竖子,跻天然塔凝思,竟默无言语。盖千秋功罪,纵笔山墨海,使天案之牍,也难弹劾!问史界鸿儒,惟叹将相帝王,都付与黄沙埋骨。诉前朝废墟荒城,冷月悲茄,不尽长江呜咽水。

万叠壑山连蜀道,三座崔嵬雄闸,并作峡江輨轂。诵大夫立藻,听阏氏琵琶,读陆羽茶经,析郭璞雅注;再钦元和珠玑,嘉祐粉绘;依稀地灵人杰,悉汇诸斯邑。而谁是圣哲,谁是顽愚,登至喜亭瞑想,方微有准绳。夫万世荣辱,舍利梏名缰,取先忧后乐,亦易褒贬。访文坛耆贤,祗知诗词歌赋,终赢得青史流芳。咏此日平湖高峡,移山叱石,引来大坝紫金波。

用二百七十余字构成一副长联,而且联中有联,其驾驭语言的能力令人击节称奇。

感情充沛,声情并茂,是颜赋艺术的又一突出特点。

前面说过,汉大赋多数作品,一般缺点是缺少感情,而颜赋却能超越前人,做到文情并茂。《香港赋》写痛失国土的悲愤:“头颅之被宰割,骨髓之被敲吸,耻莫大于斯!辱莫大于斯!”则振臂扬眉,痛心疾首。写殖民者的贪得无厌:“原来饿虎不比鼹鼠,饮河何止满腹;馋狼亦非鷦鷯,巢林岂限一枝?”则拔剑投枪,义愤填膺。写占领者铁蹄下香港的雕敝:“万事顿踣,百业凋零。商不成市,民不聊生。数米而炊兮,以致灶生蛙,甑蒙尘;称薪而爨兮,索性樵其柱,炽其楹。逃亡路上,屡见凄惨之饿殍;流落途中,难数悲愤之冤魂”,则扼腕呜咽,长歌当哭。作品敢歌敢哭,敢怒敢骂,酣畅淋漓,激情澎湃,表达了作者拳拳爱国之心,引发了读者同声相应的共鸣。《郑州赋》写旧时代黄河为患时则饱蘸深情:“未至黄河而心悸,兀自叹惋而感伤:河决大殃,孰不惶惶!恶波浊浪,豹凶狼狂。沉活人於泥淖,漂僵尸於汪洋。商贾不通,欲沽无从;谷粟尽绝,欲饱无粮。舟楫覆没於河底,骨骸坠落於何方,乃千年之迷茫者也。”特别对于蒋介石“蓄意扒开花园口”一事则极尽鞭挞,指出其“乃往昔之恶极”,切齿铭心。《郑州赋》写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黄河治理的关注,则以极富抒情的笔墨,字里行间洋溢着“高山仰止”之情:“曾记否?周公运策於大河之滨,目光炯炯,夜不能寐;伟人凝眸於邙山之上,神态奕奕,天亦可吞。以致小浪坝成,依稀频鸣‘根治’之遗响;黄河水清,宛若时闻‘一定’之圣音。主席幸郑之数,何以四十有七;抑或天降大任於斯人,宜重茫茫中原之浮沉。熟谙‘得中原者得天下’,方纔如斯之频仍。中原之人,有思及此,岂不茫茫然而神乎斯人也耶?”写郑州古今名宦乡贤、仁人志士多至一百余人,虽然互不关联,却能一一对仗,写得有声有色,如数家珍,表达了心驰神往之情。至于《三峡赋》、《桂林赋》、《黄山赋》、《庐山赋》、《黄鹤楼赋》、《江西宾馆赋》、《洛阳牡丹赋》、《菏泽牡丹赋》等,写祖国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处不透露出赋家对祖国、对社会、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使读者受到深深感染。

布局合理,结构谨严,是颜赋艺术的又一重要特征。

颜其麟先生具有娴熟地驾驭古代文体的能力。其作品结构谨严,布局合理,有“序”有“乱”,首尾呼应。如《郑州赋》开篇高屋建瓴,振聋发聩;结尾余音绕梁,发人遐想。其作品善于依山造势,量体裁衣,有纵有横,收放自如,如《香港赋》写百年耻辱历史,则以时间顺序为经纵写,有陵谷沧桑之感;《三峡赋》陈千里长江风貌,则以景点转移为经横陈,有星移斗转之妙。其作品聚散得体,承转自由,杂以“客主首引”(刘勰语),笔法灵活多变,故虽多罗列铺陈而不见堆砌,虽多宏篇巨制而不感冗繁。《三峡赋》采用广角镜头写景抒情,序文对三峡险、秀、奇、雄作了概略描述之后,然后随着观察点和视角的变换,分写重庆、白帝城、三峡、荆门、葛州坝、巫山等地风光,临景结构,随物赋形,虚实相济,形散神圆。《黄山赋》采用电影“蒙太奇”手法,把拍摄镜头着重对准黄山之云,写云海、云松、云石、云泉、云磴,条分缕析,层次井然,波澜壮阔,形神兼备。

这里特别想再提一下《郑州赋》,作品以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铺陈描写的引人入胜,成为颜赋作品中的力作,值得人们认真一读。开头一段,以短短一百余字,极其洗练、极其概括地统领起了七千字的全文。“拥轩辕而称黄帝之国;枕嵩岳而号天中之邦。襟黄河而锺神州之秀;带伊洛而葆华夏之光。登封因少林而名扬四海;荥阳以鸿沟而誉达三江。新郑因具茨而芳滋六合;新密以帝宫而声震上苍。巩义因宋陵令学者往;中牟以官渡引客徜徉。方圆七千四百余里,尽物华天宝之地;人口六百六十余万,皆文盛武昌之乡。”概述了郑州拥轩辕、枕嵩岳、襟黄河、带伊洛、自古号称黄帝之国、天中之邦这一优越的的地理位置、简介了郑州下辖五市一县的行政区划、以及人口面积数据,顺便带出少林寺、黄帝宫、具茨山、宋皇陵、鸿沟、官渡古战场这些历史名胜,简炼传神,给读者以深深的向往。接着作者对郑州作全方位、多角度的全面推介,写历史悠久的古迹,写惊心动魄的黄河,写博大精深的嵩山,写钟灵毓秀的人物,写繁荣昌盛的现状,间以主客问答形式,作承接转换之导引,娓娓道来,有条不紊。文章结尾,又对郑州未来给予展望,对郑州成为“全国区域性之名城”给予期盼,其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成为对郑州人民的极大鞭策鼓舞。

篇幅宏伟,气势非凡,是颜赋艺术的一个重要成就。

写作大赋,需要有广博的文史知识,丰富的生活阅历,独特的艺术才能,以及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而且旷日持久,耗费精神。《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写《子虚》、《上林》赋时,“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桓谭《新论.袪蔽》载,杨雄写《甘泉赋》时,“梦五脏出,以手内(纳)之,及觉,大少气,病一岁。由是言之,尽思虑,伤精神也”。 《文心雕龙.神思》说:“张衡研京(指《二京赋》)以十年,左思练都(指《三都赋》)以一纪。” 。由此看来,写作大赋是一种才学的较量,其难度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所以著名的汉代赋家,其赋作数量和篇幅规模也相对有限,而魏晋以后的赋作,长篇巨制更不多见。司马相如有赋二十九篇,但大多为短制,最长的《天子游猎赋》(即《子虚》和《上林》),不过三千六百多字;杨雄有赋十二篇,其代表作品《甘泉》、《长扬》、《羽猎》、《河东》四赋,最长的也只有一千三百来字;班固著名的《两都赋》长四千字,其规模在汉赋中已属凤毛麟角。张衡有大赋五篇,《二京赋》长七千字,创汉赋长篇之最。而颜其麟先生在短短数年中,即创作大赋十数篇,单就篇数而论,已经大大超过汉赋代表作家的平均篇数;而就规模而论,大多篇幅洋洋数千言,如《香港赋》、《江西宾馆赋》、《三峡赋》均在三千字左右,《洛阳牡丹赋》约四千言,《郑州赋》接近《二京赋》约七千言,《庐山赋》则超过《二京赋》长八千余言,其它如《菏泽牡丹赋》、《黄山赋》、《黄鹤楼赋》也均在一二千字之间。其作品只所以如此恢宏丰富,应该说是伟大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颜先生才力的体现。

总之,颜其麟先生的赋作,是百花齐放的中国文学园地里新近绽开的一朵奇葩。无论其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在现代文坛上已经并正在产生着影响,在祖国建设中已经并正在发挥着作用。颜其麟先生敢于兴灭继绝,知难而进,使汉赋这一古老的文学样式,重新焕发光采,对发扬国粹、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新的贡献,对繁荣祖国文化事业增添了又一亮丽景观。正如“盛世修志”已经引起国人重视一样,“盛世作赋”也将为国人所接受和认同。颜先生现正处于创作高峰期,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愿颜先生的创作在发扬成绩的同时,继续创新继续前进取得更大的成就。

2001年元月20日完稿

颜体虞世南蝉的作品欣赏(执手诗评惠风斋评论)(3)

点评作者简介:

李刚太,河南鲁山人。1967年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1974年入籍郑州市,曾任处长、副编审、总编辑等。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河南老年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郑州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0年曾受河南省人民政府表彰,获河南省修志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主编或合作主编有《郑州大词典》《郑州市志》《郑州解放》《河南当代诗词选》、《中华诗词集成河南卷》等20余部30余册。曾获“嵩山杯”“白洋淀杯”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和若干其他奖项。

颜体虞世南蝉的作品欣赏(执手诗评惠风斋评论)(4)

来源《执手诗词》编辑:子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