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理解(2022初中第五节诸葛亮与诫子书详细讲解及练习巩固)

【古文】款款真情,苦心孤诣

——诸葛亮与《诫子书》

思维导图

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理解(2022初中第五节诸葛亮与诫子书详细讲解及练习巩固)(1)

知识精讲

一、作品梗概:

本文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我们可以将它看作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文中。这些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文学常识: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三、内容理解:

诫子书

【三国】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1.静以修身

古义: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今义:安静。

2.淫慢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低。

3.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

4.年与时驰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义:(车马等或使车马等)跑得很快。

5.意与日去

古义:丧失;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一词多义

夫学须静也(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学业)

词类活用

1.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作名次,远大目标)

2.非志无以成学(使动用法,使……成功)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也”表示判断)

成语积累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2.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屏除杂念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要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飞逝,意志随岁月消失,最终年老志衰,大多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的陋室,此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主题】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主要通过对儿子勤学立志的劝勉,告诫儿子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和“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放纵懈怠,轻薄浮躁。

小试牛刀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非淡薄无以明志 B.非宁静无以至远

C.淫慢则不能厉精 D.险躁则不能治性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穷形尽相   B.穷年累月   C.穷乡僻壤   D.山穷水尽

【答案】C

3.下列关于《诫子书》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号“忠武侯”。

B.本文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论述了“静”。“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是学习的

前提。

C.“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

D.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珍惜时间之意。

【答案】C

【解析】C这句话是说人生短促,要珍惜光阴,刻苦学习。

声明:本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