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白驹原文及翻译(经典赏析李山诗经)

点击“桃李国学堂” ,将经典握在手心

点击音频,欣赏小桃朗诵《诗经·小雅·白驹》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诗词欣赏

注释

皎皎:洁白貌。白驹:白马。驹的本义是未成年的马,此处指马。西周金文已有其例。《礼记·檀弓》:“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翰”即白色马。今人裘锡圭《古文字论集》说,据甲骨文言,殷人确有崇尚白马之俗。场苗:场圃的嫩苗。古代粮食入仓后,在打谷场种植菜蔬豆类作物,所以场即圃,严粲《诗缉》:“圃中之苗则菜茹之嫩者。”絷(zhí)、维:用绳子拴系住。《周颂·有客》篇也说:“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这句是说,为了留住客人,把他的马腿拴住。永:终。伊人:即客人。于焉:在此。逍遥:自由自在。藿:豆苗。今夕:与今朝意思相同嘉客:受优待的客人。一说,逗留、盘桓。贲(bì):有光彩的样子。思:语气词。公、侯:客人的爵位。逸豫:逸乐、逍遥。慎:认真。优游:自在逍遥。勉:免。《战国策·秦策四》:“免于国患。”鲍本“免”作“勉”,吴《补注》:“策,免、勉通。”据高亨《古字通假会典》。遁:离去。此句马瑞辰在《通释》中说:“亦望其勿遁之词。”空谷:深谷。空字或作穹。生刍:鲜嫩的草。金玉:珍重爱惜之意。遐心:远离之心。这两句是说:不要像珍惜金玉那样珍惜你们的音讯,而有远离之心。是祝愿,也是告诫。

25

诗经白驹原文及翻译(经典赏析李山诗经)(1)

大意

洁白如雪的马驹,吃我菜园嫩苗。绊住马腿栓上缰绳,留请客人欢度今朝。我珍重的人啊,请在这里快乐消遥。

洁白如雪的马驹,吃我菜园嫩叶苗。绊住马腿栓上缰绳,留请来客欢度今宵。我珍重的人啊,在这里做客盘桓要安心。

洁白如雪的马驹,光华闪耀来做客。你们这些公侯贵客啊,请无尽期地在这里消遥自在。你们尽情地逍遥快乐吧,不要想家想离别。

洁白如雪的马驹,终于还是走向深谷的离别路。献一把鲜嫩的青草,给那美玉般的人。不要像爱惜金玉那样珍惜你的音讯,因为疏远会淡漠我们的情深。

诗经白驹原文及翻译(经典赏析李山诗经)(2)

赏析

《白驹》,送客惜别的诗篇。

古代的《毛序》解释这首诗说是“大夫刺宣王也”,刺周宣王什么呢?东汉的郑玄解释说是“刺其不能留贤也”。就是不能留住贤人。可是诗篇中一点“刺”的意思都没有,只有对客人的挽留惜别之情,所以,后来的学者多不相信这样的旧说。例如清代有位不太出名的学者叫尹继美,他有一本《诗管见》的书,就说《白驹》是“述留客之意”的诗,又说是“客将归而燕饮之”的乐章。这样解释诗篇就可信多了。其实,这就是一首送客时表达惜别之情的诗篇,情意很真挚,风情很美好。

读这首诗,首先要注意的是其中出现的“客”字。今天我们说“客人”“客气”,“客”,意思是指外人,外人来家里做客,才需要客气,需要热情相待。当我们说“您客气”时,也是在说“您见外了”。这样的意思,其实是有其很古老的渊源的。这就说到《诗经》的时代西周王朝了。在西周王朝时期,如果是周王朝封建的诸侯,不论是同姓诸侯还是异姓,只要是周王封建的,来的客人不叫“客”,而是叫“宾”。说起来,“宾”和“客”,都有“尊敬”的意思,可是“宾”是指内部自己人,“客”则是指自己人之外的人。具体地说,周代的“客”指谁呢?其中之一,就指的是商朝人的后裔。商朝被周人取代了,可是西周封建时,却把殷商移民的一部分,封建到了今天商丘一带,就是先秦时期的宋国。他们就是被视为周家之“客”的。周人一方面表示不敢像对待其他臣子一样对待这些先朝遗民(当然是指殷商遗民的上层了),又要尽量拉拢他们,所以就用“客”礼,隆重地对待他们。于是宋国的贵族来周王室访问,就被称为“客”。这在《左传》的记载中,也是有所表现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当时需要诸侯帮助东周衰落不堪的王室,一些西周封建的诸侯没的说,可是来自宋国的贵族,一位叫做大心的,却公然讲:“我于周为客。”说我们宋国人是周家的“客人”,言外之意很明白,是不应承担接济王室的责任的。

诗中“于焉嘉客”的“客”,应该就是对宋人的独特称呼。诗中又言“尔公尔侯”,用“公侯”称呼客人,表明客人地位很尊贵,应该就是宋国来周做客的高级贵族。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客”的意思,还有一件历史不能不讲。那就是自周初起,周人就对商人遗民一方面采取瓦解分化政策,消除其叛乱的威胁;一方面则采取笼络联合的政策,以获得他们内心的顺从。这样的政策施行若干年后,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慢慢地殷商大量人群的界限和隔阂逐渐消失了。这在《诗经》其他一些雅颂篇章,也是颇有表现的。

诗经白驹原文及翻译(经典赏析李山诗经)(3)

诗篇是送客的乐章。所以必然在表示挽留的意思上做文章。诗篇反复出现的“絷之维之”,就是这样的意思,表留客,言拴住客人车马的马腿。有意思的是,在《周颂·有客》中也有相类似的诗句:“言授之絷,以絷其马。”也是说拴系马腿。这不是真要拴系,而是表达浓浓的挽留之情。诗篇最后一章表示,客人最终还是得离去,所以主人就奉献“生刍”即喂马的青草,以供路途之用。这样的意思,在《周颂·有客》中则有别样的表现,就是“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是说追赶客人,拉扯他们上车用的绳索。表现虽有不同,对客人的珍重之情却是一样的。

人们常说西周是“礼乐文明”,礼乐文明是一种什么样的文明呢?一言以蔽,就是抓人心的文明。《白驹》即是最好表现之一。政治上的笼络可以有多种方法,但是,表现为诗篇,就有《白驹》所表现的浓浓的送客之情、待客之道。这就是西周礼乐文明的属性之一。原来“礼乐”不是别的,就是表达深厚的人间情谊的。用《礼记》的话说,就是“礼顺人情”,“礼”是圣人耕种“人情之田”的果实。《白驹》这首诗篇的歌唱,就是耕种“人情”之“田”的动人表现。另外,“生刍一束,其人如玉”的句子,是何等的意象鲜明,又是何等的清新可人!粹美的人情,精美的诗句,相得益彰。

本文为“桃李国学堂”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未经授权 谢绝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诗经白驹原文及翻译(经典赏析李山诗经)(4)

taoliguoxuetang

公众号主编:李山

总监:杨春俏

编辑部主任:海彦、宛陵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taoliguoxuetang@163.com

诗经白驹原文及翻译(经典赏析李山诗经)(5)

栏目主持、本期作者

李山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诗经白驹原文及翻译(经典赏析李山诗经)(6)

责编 海彦

诗经白驹原文及翻译(经典赏析李山诗经)(7)

朗读 小桃

诗经白驹原文及翻译(经典赏析李山诗经)(8)

美编 葛燕

桃李国学堂千聊直播关注国学教育,传递古典之美长按识别二维码,浏览直播首页

一次报名

永久重复收听

诗经白驹原文及翻译(经典赏析李山诗经)(9)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桃李公开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