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猴望月是什么动作(金猴奋起千钧棒前该做些什么)

  一直觉得,在一个健康、和平的社会里,任何阶层都应拥有上升的空间,无论是权、钱、名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或者心灵、修为、智慧等方面的满足和提升等,只要有,就算身处底层、困于逆境,也会各安其位、上进拼搏,社会就会井然有序,不至于死水一潭或戾气十足沦为丛林。

  这也是写《还给不给妖精一个活路啦》的初衷。

也许是笔力不逮,《还》文推送后,有论者认为文章站位有问题:“难道妖精不该打吗?”“打而不死,是为不打。要打就打死。”和文章想要阐明的论点分明是两码事。不过,好吧,我们下面来谈谈妖精该不该打的问题。

有部电影,我没看过,却牢记其中一个情节。

这话没毛病。小时候,有邻居在文化部门工作,家里不时出现类似电影剧本的本子,我借看了许多。现在也不知道这部电影究竟有没有公映,还忘了本子的名字。

  应该是前苏联电影。卫国战争时期,有一个德国军人,随部队占领了苏联一个村庄,他为人还不错,也向当地村民展示了友好的一面。然而,当一个农妇手中拿到枪时,她还是将枪口对准了这个人,两人间有一段简短的对话,农妇最后好像说:但是,你是敌人。然后开了枪。

当时很震惊,也很惋惜:一个还算不错的人死了。

可也明白,如果他不死,死在他手里的就不止农妇一个人了。

二  

战争胜利的根本标志之一,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特意上网了解了一下“消灭有生力量”的意思,是指让对方的兵员或马匹丧失战斗能力,无法战斗。也不一定死亡。

  以孙悟空的能耐,它不需要在肉体上消灭妖精,也能让它们丧失战斗能力。

当然在战争年代,特别是上个世纪的战争,让对方无法战斗,是多么富有技术含量且麻烦的事情。 那个苏联农妇,即便有能力让这个德国军人丧失战斗力,还要考虑他的吃喝拉撒,担心他的反抗、逃跑、报复,哪有一枪崩了来得干脆利落。

也难怪我们一度会相信一旦“金猴奋起千钧棒”,便能“玉宇澄清万里埃”了。真是简单痛快。

金猴望月是什么动作(金猴奋起千钧棒前该做些什么)(1)

“金猴奋起千钧棒”是伟人为绍剧《三打白骨精》所题诗句,后来人们创作有同题艺术品。这是一个酒壶。

战争年代有战争年代的实际情况,我们不能犯幼稚病。可即使在战争年代,不是还有争取团结一大批还有优待战俘这些说法,不是还要讲人道主义吗?

何况西游取经本不是战争大片。它应该是一条求善向善之路、是佛学的传播旅,有必要把一切妖精都划在敌人范畴吗?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西游记》里的妖精也一样,有将唐僧视为食物和性骚扰对象的,就有将他看做诗友茶朋的。像孙悟空的心态,自居正义,把一切妖精视做假想敌,正常吗?--这世上认为自己手握真理口含正义,正气凛然,对他人生活、他国内政指手画脚的还少吗?

还有一些自大狂,认为自己能力超众,气概非凡,不惧把一切异己者推向对立面。这不是强大,是愚蠢。

再讲一个德国人之死。

  1989年2月,20岁的东德人Gueffroy与同伴试图翻过柏林墙逃往西德。4名守卫柏林墙的东德士兵阻止了这起事件,同伴被投入监狱,Gueffroy被士兵亨里奇的枪射杀。

 因穿越边界而被枪杀的东德民众约200余名,Gueffroy被认为是最后一位遇难者。

  这一死亡事件成了网上热传的“枪口抬高一厘米”故事的前奏:

  1992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亨里奇受到审判,其律师辩称他仅仅是为执行命令,然而法官西奥多·赛德尔却不这么认为:“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拾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知’。当法律和良知冲突之时,良知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而不是法律。尊重生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最终,亨里奇因蓄意射杀格夫洛伊被判处三年半徒刑,且不予假释。

  故事的真假、最后的判决到底依据的是法官见解还是东德旧律,等等,都曾引发争论。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引用这个带有鸡汤味的故事,是因为赞同其中的观点:拿枪的手,可以听从命令、屈从现实,但也要拍拍心口问问良知。还想再加一句,如果你的良知不会痛,那再问问你的大脑:对面站着的,是你的敌人吗?

抡起金箍棒的手,不也该如此吗?

   当然,社会从来不乏好斗的人,更不乏往别人身上贴异类标签、而后理直气壮地喊打喊杀的人,但是,这世上总有人的武器比你的更有力;一味地对异类喊打喊杀,自己也有被视为异类的一天。纵观史书,这类事情并不少。

世界丰富多彩而变化多端。昨天让人恨不得捶死的熊孩子,明天不定就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荒原里卑贱的野草,身上说不定带着某种基因,在未来的社会里拯救我们的餐桌;500年前吃人又造反的妖猴,500年后是护送唐僧功德圆满的斗战胜佛。

每一个生命都是可贵的,只要它不做死不找死,它就不应该被轻易地剥夺。

  “玉宇澄清万里埃”是个很好的理想,但不是只要“金猴奋起千钧棒”就能做到的。斩杀和破坏总是来得容易、快速、畅快,教化和建设却总是那么缓慢、艰巨而伟大。

  而唐僧西行的本义,是取经,是教化,打杀妖精并不是目的。

下面是《还给不给妖精一个活路啦》一文,看过的亲可无视:

小时候看《西游记》,最爱看孙悟空打妖精,情节精彩啊,且正义终能战胜邪恶,有个光明的结局。

那时认为妖精就是邪恶的。可能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一阶段,像孙悟空,有着黑白分明的世界观,纯真得残忍,仅凭出身就定人生死。

所以连杏花精也不同情。

《西游记》电视剧首播时我们正上中学,有同学说杏花精如何美艳,舞跳得怎么好、歌怎么动听,丝毫无感。只喜欢《何必西天万里遥》的音乐,可又嫌歌词不够健康向上。

--受正统教育和严格管束长大的小孩,是不是都这样无趣?

然而杏花精和她的朋友们,实在是《西游记》整部书中最有趣最无辜的妖精。

别的地方的妖精,要么想吃唐僧,要么想睡唐僧,上进得很。到了荆棘岭,他们费尽心机掳了唐僧去,却只为在风清月霁之夜“会友谈诗,消遣情怀”。

一个十八公,松树精;一个孤直公,柏树精;一个凌空子,桧树精;一个拂云叟,竹子精;杏仙,自然是杏树精。此外还有丹枫、腊梅、丹桂诸树精。都是美丽的植物,寓意也不错,是中国园林、庭院和画作中常见的。

唐三藏先见到前四位,知他们目的后,倒也不惊惧,反赞他们“高年得道,丰采清奇”--此处妖精的画风也确实清奇了些。

40岁的唐僧和千岁树精对诗论玄,相谈甚欢。四树精也承诺“待天晓自当远送过岭”,让他与徒弟们相会。

这样的雅集,与兰亭诗会、醉翁亭聚会也没差啊,还管接管送。

这时,大美女杏仙出现了。

先奉茶再献诗,“渐有见爱之情,挨挨轧轧,渐近座边”。四个老树精在一旁撺掇,有欲做媒的,有欲保亲的,被唐僧疾言厉色痛斥后,一个个便“咬指担惊,再不复言”--倒有些类似现代人聚会、朋友起哄的场面--只赤身鬼丹枫精叫嚣不停,杏仙也纠缠不休。

正在这时,徒弟们找来。这些树精也不敢与他们碰面,“幌一幌都不见了”。

猪八戒“一顿钉钯,三五长嘴,连拱带筑”,将这些古树“挥倒在地”,“根下俱鲜血淋漓”。唐僧阻拦,说:“他虽成了气候,却不曾伤我。”孙悟空却劝他不必可惜:“恐日后成了大怪,害人不浅也。”

杏仙、丹枫的行为,顶多判个逼婚不遂,最后却得了这结局,也算是“罚大于过”了。至于松柏桧竹,虽有掳人之举,却无做恶之心;梅桂二位,更是冤枉,却同样遭受不测,令人同情。

孙悟空之语更是不合现代法理:仅因为它们日后有可能成为“大怪”,就断定它们肯定会“害人不浅”,因此早早除掉为好--你一个又吃人又造反的猴精都能取经向佛,难道这些风雅的树精不会修行向善?

大约最后的这些情节太不合现代人观念,电视剧《西游记》第19集《误入小雷音》中,唐僧出面劝阻后,孙悟空挥棒打断石桌,申斥树精们几句,此段故事也就结束了。

一句话,在《西游记》里,做妖是没有前途的。

想走捷径、太上进的不行,老老实实修行的也不行。只要是妖,在西天路上出现,那就是死路一条。

看《聊斋志异》,那里面的妖多自在:貌美有法术,与散仙也不差什么,还可以上演一下人妖恋什么的,或偶尔出现,秀一下异类的优越感。《白蛇传》里,千年的蛇精也可以上天庭参加王母的盛宴。

同样是下凡,人家《红楼梦》中的绛珠草,是大观园里的天仙般的人儿,众读者心中的林妹妹,到了《西游记》里,天上下来的神仙人物,都变得凶恶猥琐,想吃起人肉来--当然他们是直接下凡,林妹妹是投胎重生,没有了前世的记忆,孙悟空也不能拿她当妖打--可同样没了前世记忆的百花羞公主,虽也没被打杀,却被取经团队摔死了两个孩子,又在无知觉中丢掉了自己的爱情,也是够悲的了。

越剧《追鱼》里,鲤鱼精又是变化成人家未婚妻的模样引诱凡人、又是调动水族、发动洪水对抗天兵天将,这放在《西游记》里早死三两百回了,包拯却愿意放过她--泾河老龙还求过李世民呢,照样被魏征梦斩;观音也愿意救她,还让她选择,是小隐随自己去南海修炼,500年后得道升仙呢,还是大隐拔去鱼鳞,打入凡间受苦--无论哪种路都比《西游记》里的妖精出路好 。

《西游记》中,除了选择做唐僧的徒弟和马,妖精们就没什么光明前途--名额也太少了;这四位护法者,还原本与仙界就有关联。

可在《西游记》的世界里,四大部洲的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间,生活着羸虫、鳞虫、毛虫、羽虫、昆虫、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等五虫五仙,基数巨大,不免有些不幸生而为妖,或不慎堕落为妖的,且数目也必定不少。

这些妖精,难道真的只配被取经团队打杀,填满他们勇克八十一难的功劳簿?

说说猴精孙悟空。

他开始的道路还是挺顺畅的:“以无常为虑”-四处拜师习得长生道和其他本领-闹东海闯地府-被收编上天,包括后来不畏艰险,护送唐僧取经,从一个囚犯成长为西天佛爷,都是很圆满很励志的故事。但在收编上天后,他在弼马温或蟠桃园看守的岗位上看到前途了吗?受到尊重了吗?他又不是逆来顺受的性子、走的也不是潜心修行的路子,造反简直是必然的--一年三年不反,难道十年八年还能忍受吗?

如果西天缺少上升空间,成为斗战胜佛的孙悟空又没有追求修为精进、佛法更上层楼的意识,未来如何还真不好说。

再看荆棘岭上诸树精,如果早知道和那些吃人的妖精结局一样,他们当初是否会坚持理想追求长生、谈玄求道?是否索性放弃追求,吃着人喝着血,于矛盾和无望中等待金箍棒和钉钯打来?

不管在什么世界处什么阶层,有正常的上升空间,看得见的也好看不见的也罢,只要有,人们的日子才有盼头,才能在各自的路上安分、上进。

人类社会也是这样。一城一地一个单位亦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