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

本回答来源于@什么值得买SMZDM.COM|网友 匿名

AMD作为万年老二,当年也曾经辉煌过:速龙Athlon一度把老大Intel打得节节败退,后来Intel扔掉了Netburst,推出了Conroe架构的Core 2,一举挽回了颓势。虽说如此,AMD当时的Phenom羿龙也是颇有性价比的,但是绝对性能已经落后不少了。再后来的事情想必老一点的玩家也都知道了,在主流高性能处理器市场,2011年AMD罕见的放弃了“X龙”的称号,推出了冠以FX之名的推土机CPU——然而似乎并不稳当,一直翻车到现在。

从2006年Core2的发布到现在,是AMD最失落的十年,甚至“今天AMD翻身了吗”已经成为了一句调侃,更多的新玩家甚至已经遗忘了这个CPU品牌。如今,AMD CPU携全新的“锐龙Ryzen”系列重回高性能CPU战场!今天,我们看看,AMD到底翻身了几度?

规格介绍

此次锐龙Ryzen首发的产品有三款,均为定位高端的8核心16线程产品,分别是锐龙AMD Ryzen 7 1800X、1700X和1700,其主要的区别是带X的版本自带XFR自动超频功能,不带原装风扇,而不带X的版本带有一款RGB灯原装风扇,XFR功能的幅度受到了限制。这次锐龙的几款产品功耗都非常惊艳:带X的标称TDP 95W,不带X的仅有65W!要知道这可是8核心16线程、3.6-4GHz的CPU,标称到95W,这个功耗水平,Intel都不敢说。至于具体性能如何,我们慢慢往下看。

AM4接口的芯片组共有6款,但是实际上是锐龙和APU共用的,从规格来看适合锐龙的芯片组是X370、B350和ITX优化的X300芯片组,其主要规格我根据目前搜集来的信息整理了一个表格。不过需要注意的是AM4平台实际上的结构是SOC 南桥的形式,本身CPU就已经带了完整的传统CPU 南北桥,主板芯片组只是其功能的补充,所以关于USB、SATA和PCIE的分配就显得比较复杂,而用于ITX的300系列芯片组现在还未见真容,具体的情况还要等产品出来才能确定。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1)

开箱展示

这次我给大家带来的抢先开箱是万众瞩目的华硕ROG系列的Crosshair VI Hero,Crosshair作为ROG系列的开山祖师,由于推土机的翻车,已经在大众的视野里消失了好几年了,这次随着给力的锐龙发布,也一起回到了市场。

作为ROG本系列的产品,自然要搭配此次最高端的X370芯片组了,其余的配置和同为Hero级别的M9H类似,连包装都很像: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2)

内盒,主板就静静地躺在保护罩下面。新版的ROG包装更加高大上了,一句“Welcome to the republic”简直让人热泪盈眶!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3)

附件和M9H也差不多,ROG家族通用配件基本都有,连辅助CPU安装的支架都有了AMD版本。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4)

主板全貌,似乎除了CPU部分,和Z270平台的M9H差别并不大...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5)

Socket AM4接口,从原来的940针一举提升到1331针,主要是加入了DDR4和集成显卡的支持。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6)

X370芯片就隐藏在这个败家之眼下面,这个LOGO是附带RGB灯光的,并且可以用Aura软件同步控制。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7)

壮观的12相供电,个人猜测应该是10 2的配置,应付最大TDP功耗仅仅95W的Ryzen系列绰绰有余。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8)

内存也采用了两项供电,C6H的内存支持一开始标称是3200双条,2400四条,但是发货临近,又更新了BIOS,目前已经支持四根内存2666和双内存3400了,这个成绩已经超过了X99(我的5960X就只能四通道2400,2666会掉内存),但是距离Z270还是有一点距离。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9)

USB3.1插针,需要注意的是锐龙自带2个原生USB 3.1,这一点比Z270和X99都强。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10)

RGB灯带接口,这个接口现在成为了华硕ROG的标配,这次Ryzen 7 1700也会带一个原厂RGB灯散热器。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11)

接口,由于C6H定位高端,一般用户也不会用ATX ROG APU这样的奇怪组合,所以C6H没有提供视频输出,而受益于Ryzen丰富的USB资源,提供了大量USB接口:1个USB 3.1 Type-C,一个USB3.1 Type-A,8个USB 3.0,4个USB 2.0,另有BIOS重置按键和无U刷BIOS按键,另外还有个WIFI模块预留...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12)

接口处的系列型号也是RGB的,而且非常耀眼和漂亮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13)

强化的PCIE插槽,C6H的配置是PCIE 3.0 X16 PCIE 2.0 X1 PCIE 3.0 X8 PCIE 2.0 X1 PCIE 2.0 X4(物理16),支持双路CF和SLI。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14)

主板就看到这里,接下来是神秘的锐龙Ryzen CPU了,费尽心思搞来一块1800X,由于1800X不提供原厂散热器,因此我拿到手的只有这么一个小盒子,看起来和以前FX8300几乎一样。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15)

这就是本体了,如果不是顶盖上硕大的RYZEN字样,完全感觉不出来是一个新CPU...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16)

背面的针脚更像早年的Socket 754,不过密度显然更高了。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17)

准备停当,上机!散热器我翻出来一个以前7890K带的幽灵散热器,完美适配AM4扣具,只是由于孔位改变,需要更换扣具的大型散热器就不兼容了,好在C6H提供了两种孔位,全!兼!容!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18)

最后看看灯光效果: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19)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20)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21)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22)

性能测试

最后是这次大家期待的重头戏:性能测试了!不过时间仓促测试项目比较少,更多的测试和游戏实测随后补上。


作为对比的是我自己正在用的5960X,为保证公平运行在全默认状态下,具体如下:

CPU:intel Core i7 5960X Extreme Edition,3.0GHz 基频,3.30GHz 全核睿频,3.60 GHz 单核睿频

主板:ASUS ROG Strix X99 Gaming

内存:Corsair Vengeance LPX DDR4 2666 8G *4,运行于DDR4 2133 四通道下

硬盘:Intel SSD 600P NVMe 512GB


测试平台:

CPU:锐龙 AMD Ryzen 7 1800X,3.6GHz 基频,4.0GHz 睿频(由于XFR技术的存在,最高睿频根据散热情况而定)

主板:ASUS ROG Crosshair VI Hero,bios version 5802 beta

内存:Corsair Vengeance LPX LED DDR4 3000 8G *2,运行于DDR4 2133 双通道下

硬盘:Intel SSD 600P NVMe 512GB


比较遗憾的是我是两个平台分别跑的,时间有限实在没法拆拆装装了,两个机器的电源和散热都完全不一样,因此功耗和温度测试没法对比了,我会在后面的超频测试中补上,不过可以说95W TDP没有虚标,并且显然不是硅脂垃圾,温度和功耗都令人满意。

首先看CPUZ,之前ES版本的CPUZ可能大家见得比较多,这次来看看1800X正式版的 。

待机电压怀疑是检测错误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23)

由于Summit Ridge架构是以4核心为一个单元,每单元8M,因此1800X的L3缓存是8M X2。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24)

默认内存支持是DDR4 2133双通道,在发布前有各种新闻说锐龙的内存支持很差,我觉得很多新闻的立意就不对,当然也有可能是BIOS更新没有跟上。至少我自己拿到的这个U、主板和自己的内存测试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两根条可以跑到内存的上限DDR4 3000(穷,没有更好的内存了,这对3000还是准备给Z270用的),四根条我手里只有X99用的2666,可以运行所有的测试,完全没有问题,强烈建议拿到主板的小伙伴到手先更新BIOS。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25)

CPUZ测试,这个跑分简直炸裂啊!超过了6900K近50%,不禁怀疑CPUZ是不是对Ryzen有了什么特别优化...单核心性能由于频率更高,因此也超过了6900K,综合来看单核心性能和BDW-E在伯仲之间,但是多核心效率更高。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26)

Fritz象棋测试,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测试本身只支持到12线程,找到的Mod版本也不知道有没有BUG,所用的计算方法也比较古老,因此基本上没法准确计量CPU的性能,权当个参考吧。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27)

SuperPi测试,同样是比较古老的测试项目了...因此也作为参考,从superpi的成绩来看单核心成绩似乎不够高,不过应该是缺乏优化的原因,毕竟这玩意已经有十几年了。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28)

Cinebench R11.5的成绩,多线程基本上就是俩4790K的水平,单核心成绩很奇怪只有1.0,造成多核心效率高达18,应该还是软件对Ryzen的支持不够好导致的。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29)

R15的成绩更加亮眼,默认就有1585分的水平,在DDR4 2933下更是可以达到1600分,计算上频率差异,基本可以认定锐龙的单核心效率介于Haswell和Skylake之间。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30)

内存缓存带宽测试,要知道以前推土机时代AMD的内存性能就是严重短板,甚至还出现过L3缓存跑不过Intel内存的尴尬情况...但是到了这一代,锐龙的内存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甚至能接近DDR4 2133双通道34GB/s的理论上限!需要说明的是,目前Aida64的Beta版本对Ryzen支持非常不完善,甚至在这里还检测成了双路8核cpu....其跑出的内存带宽和内存延迟完全不成比例,因此内存延迟的数据是完全错误的,不能作为参考。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31)

四根内存跑DDR4 2666,完全没有问题,也没有出现之前说的不稳定、开不了机情况,跑出的带宽也是正常的,同样逼近理论极限,就内存效率上比X99强很多,不过仍然不及Kaby Lake。缓存带宽上L1远不如5960X,但是L2、L3又大大超过,很迷...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32)

之前用跑的DDR4 2933(内存直接开XMP就是2933)成绩,那会Aida64还没有更新所以识别的错误更多。综合目前的情况来看,对内存支持最好的就是C6H了,双内存最高可以跑到DDR4 3400,四内存我自己实测跑2666完全没有问题,更高的情况受限于条件没法测试,不过这个成绩已经大大超过X99平台了,距离Kaby Lake也不远。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33)

另外一个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磁盘性能测试,同样是推土机的短板...可以看到目前这个短板已经补上了,甚至由于频率和性能更高,分数还比5960高一点,大家在使用的时候不需要有什么顾虑了。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34)

等到实际测试的时候才发现由于Intel的挤牙膏,连CPU测试软件都不太更新了,近几年连个新一点的CPU跑分软件都没有,最新的测试应该是CPUZ了,但是成绩高的吓人,AIDA64更是诡异,检测都不对...为了提前给大家带来测试成绩,只能从速了,用手头现有的小型软件跑跑看,PCMark这样的就先放放吧....这是和5960X的详细性能对比表格,供参考:

另外在幽灵散热器下,1800X单核心最高4.1GHz,8核心最高3.7GHz。

amd最适合游戏的处理器(来看看AMD这款处理器吧)(35)

总结

从Ryzen的首发测试情况来看,其性能的提升虽然超出了一开始40%的预期,但是距离Intel当前最高水平尚有一点距离,IPC在Haswell到Kaby Lake之间,只能说是性能回到了当年Core 2 Vs Phenom II的对比上来——不过功耗对比换过来了。与其说是“反杀”、“碾压”这样的过誉形容,Ryzen更像是当年GTX280面前的HD4870:虽然性能不突出,但是性价比能耗比都非常惊人。8核心16线程、不锁频的CPU,性能和对手同规格产品在伯仲之间,但是价格仅仅是对手的1/3左右,实在是让人难以抵挡诱惑。被Intel的高价四核心CPU牙膏恶心了这么多年的消费者,终于能够用正常的价格买到合理的产品了。在牙膏厂昂贵的HEDT和高价四核CPU已经沦为鸡肋的现在,Intel到底会怎么应对?我们拭目以待。


本回答来源于@什么值得买SMZDM.COM|网友 匿名


想了解锐龙Ryzen 7 1700超频测试篇,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关注什么值得买值友撰写的后续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