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能不能挂在祠堂(升堂入室典出何处)

金榜题名能不能挂在祠堂(升堂入室典出何处)(1)

赞扬人在学问或技能方面有高深的造诣时,有人会用“升堂入室”这一成语。这一成语有什么典故、出自何处呢?这还要从《论语》说起。

《论语》的《先进》篇中,有一段记录:“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这段话是说,子路有一天正在鼓瑟,孔子看见了,开了一句玩笑,说,子路啊,对于鼓瑟,他还没有入门呢。孔子其他的学生听了孔子这个评价,对就不佩服子路了。孔子看到其他学生的表现后就说:其实,子路鼓瑟的水平,已经进入了厅堂里,不过没有进入内室而已。孔子由此提醒其他同学,你们不能因为我的一句评价而“不敬”子路,因为我这样评价是在鼓励子路呢。我说这样一句话,你们就轻视他,太不应该了。

这段话,是成语“升堂入室”的由来。堂指明堂,就是四合院的大厅,深入大厅是内室。升堂入室就是说一个人的技艺和成就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了。

除“升堂入室”这一成语外,《论语》这一段话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人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因为别人的一两句话而随便改变自己的认识。

子路鼓瑟,孔子说了一句带有玩笑性质的评价,其他学生就开始“不敬”子路,认为子路也不过如此,老师都说你没入门了啊。这就带有很大程度的盲从。对于子路鼓瑟的水平,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判断。

所以,我们在做出判断时,要尽可能做到头脑冷静,任何事情都不能轻易跟着别人转变,要有自己的智慧和眼光来做出自己的分析。尤其是对于一些观点,不管是信还是不信,都要有充足的证据并结合具体的背景进行分析。

这一点在自媒体时代更为重要。自媒体时代信息爆炸,信息碎片化。同一件事情,各种观点都有。如果我们见甲这样说,觉得有道理,就接受其观点,见了乙那样说,也觉得有道理,又接受其观点,结果就会造成,我们压根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失去自己的判断。

当然,要想不为盲从所影响,还需要有真正的学问做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