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纣王最后当了什么(封神商纣王要挖叔叔比干心肝)

封神纣王最后当了什么(封神商纣王要挖叔叔比干心肝)(1)

本文为“勘破封神”76章

《封神演义》写了一圈西岐崛起后,回归到商朝覆灭故事中。

《封神》和《水浒》的调调像极了,都主张“乱自上作”。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闹得天下荒荒,罪魁就是高高在上的帝王。

因此,在封神故事的前20回中,重点描绘纣王的荒唐。从纣王在女娲宫题写淫诗写起,到纳妲己为妃,逼反了冀州侯苏护,再到借刀杀人,害死了原配姜皇后,诛杀了东南方伯,逼反了四百镇诸侯。

首相商容的卸任与最终在九间殿撞死,其死亡意义不仅仅代表商容个人,更象征着整个商朝皇族、权贵阶层对纣王的失控。纣王与商朝高层渐行渐远,最终成为真正的独夫。

商容死后,纣王再也没有任命首相,其皇叔比干,一直以亚相的身份,干着首相的活。只是,“名不正则言不顺”,比干不是首相,就没有首相的威权,对纣王的约束力几乎为零。当然,即便比干当了首相,以其才干与魄力,也终究会一无所成。

不过,比干虽然无用,但比干之死,尤其是被挖心而死,还是具有非常震撼的悲剧效果。比干在临死前面对妻子哀哀悲泣:“我死之后,你母子好生守我家训,不可造次。朝中並无一人矣!”

其实,在当时的商朝高层,还有许多实权派人物,比如皇族微子、萁子、武成王黄飞虎。这些人或文或武,手中都握有重权。纣王对这些人,表面上也颇为尊重。

只是,这些人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是有胆无识、难成大事。比干之悲,不仅仅是悲叹自身性命难保,更是悲叹六百年商朝社稷即将溃灭。

然后,比干剖心而死。

噩耗传来,原著说:“微子等百官无不伤情。”只是,伤心归伤心,真正敢冲出队列,直面纣王的,唯有一个非常卑微的龙套——下大夫夏招。他拿了一把剑直接冲上鹿台要杀纣王,结果没走几步,就被武士拦住。他也不求饶,直接跳下鹿台,摔了个脑浆迸裂。

夏招这么一闹,让朝歌百官更加不安。最终,哪位大臣再敢为比干喊冤。相比所谓道义,还是自家富贵重要。

比干就这么默默死了。生前,风光无限;死后,孤孤单单。以黄飞虎、微子为代表的比干老友,聚在一起不免怨天尤人,悄悄嘀咕纣王坏话。

只是,若我们深究比干之死,就可以发现,真正坑杀比干的,其实不是纣王,也不是妲己!

纣王对比干,其实很好,比对文武百官都要好。

就在比干被杀的前几个月,时逢仲冬,天寒地冻,雪花飘飞。比干献了一件狐裘大衣给纣王。纣王大喜,当场穿上,并且夸赞说:“朕为天子,富有四海,实缺此袍御寒。今皇叔之功,世莫大焉!”

就这一幕看,二人之间全然都是叔慈侄孝,君臣融融。纣王对比干哪里有半点忌惮与不满。

既然纣王对比干很好,那为何几个月之后他执意要杀比干?

当时,妲己染病,有人告诉纣王,必须取七窍玲珑心一片,煎熬成汤喝下,方能治愈妲己之病。纣王一听,立刻追问哪里有这玲珑心。那人告诉纣王,亚相比干就有。于是,纣王立刻下诏,要比干献上心肝。

朝堂上,纣王面容和善,对比干说:“御妻偶发沉疴心痛之疾,惟玲珑心可愈。皇叔有玲珑心,乞借一片作汤,治疾若愈,此功莫大焉。”

听纣王言语,彷佛那心只如一件凡物,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比干立刻恼了,大骂纣王猪狗不如,糊涂至于极,竟然不知道人没有心就会死。

纣王难道真是糊涂了?当然不是!

只因对纣王来说,事有轻重,人有亲疏。比干是他皇叔不假,但妲己是他爱妃。与一般人相比,纣王自然与比干亲些。若比干与妲己要二选一,那纣王毫不迟疑要选妲己而弃比干。

除了他自家性命不能给予,妲己就算是要取尽天下人心,纣王也会毫不迟疑下令。

纣王为何对取比干之心事件,毫无任何愧疚之意?

只因在纣王看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下人都是他家私有财产,可以任意取用。更何况比干乃是商朝臣子,食商朝俸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既然国母有需求,那身为臣子的比干本就应该乖乖献上一切。

比干能为国母妲己而死,是比干的荣耀!所谓强盗逻辑,不都是如此吗?

《勘破西游》掀品西游热潮,勘破封神系列再续精彩,按章节阅读全部文章,敬请关注叶之秋读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