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市井气里找回老嘉兴)

粮票、搪瓷碗、海鸥牌电风扇、益友牌电冰箱、大哥大、BB机、录音机……走进嘉兴博物馆三楼展厅,一件件逐渐离开人们生活的老物件,安静地被展陈着,却在顷刻间打开时间的闸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嘉兴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嘉兴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市井气里找回老嘉兴)

嘉兴博物馆的基本陈列

粮票、搪瓷碗、海鸥牌电风扇、益友牌电冰箱、大哥大、BB机、录音机……走进嘉兴博物馆三楼展厅,一件件逐渐离开人们生活的老物件,安静地被展陈着,却在顷刻间打开时间的闸门。

9月12日,“嘉·年华——嘉兴市民生活变迁物证展”正式向市民开放,沉浸式的观展体验,把那些尘封已久的往日时光带到了人们眼前。就像展览前言中说的,展览通过呈现嘉兴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物证,带您触摸逝去的生活场景,回忆尘封的陈年旧事,慢下生活的脚步,漾起时光的涟漪。

光阴的角落,深藏老底子生活

走进场馆,便看到了“南湖供销社”的柜台,里面放着热水瓶、毛巾、凉鞋等“商品”,柜台上还放着一个算盘。似乎,下一秒就会出现一个销售员,低着头拨弄着算盘。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嘉·年华——嘉兴市民生活变迁物证展”通过五个单元,展现1949年至2020年嘉兴从小县城向大城市的蝶变,嘉兴市民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嘉兴博物馆馆员肖子皓其实是个十足的90后,那么他是怎样展现嘉兴这71年岁月变迁的呢?

今年3月,肖子皓开始策划“嘉·年华”。最初,他思考以理性的时间为线,但不久,他就将之调整为更加感性的衣食住行人的单元,“这更容易唤起市民的共鸣感。”

“方寸岁月”单元展现的是“食”。1954年,新的粮食统购政策在嘉兴全面实行,嘉兴人同全国人民一起,过上了长达40年的“方寸岁月”。粮票、油票、肉票、豆腐票、布票、煤油票,“一切凭票”成为了那个年代最大的特色。

“风尚永存”单元展现的是“衣”。曾经,正春和布店是很多嘉兴人的首选。到了80年代,服饰的发展呈现出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时代风貌。随着江南大厦、商业大厦、嘉兴商城的相继建成,更是将这股时尚之风吹进了嘉兴的千家万户之中。

“恋恋家尘”单元展现的是“住”。家是每个人最初的记忆,而这些曾经陪伴家人一起使用过的老物件正是家存在过的痕迹,曾经家喻户晓的嘉兴“四大名旦”如今也已卸下昔日的锋芒,披上岁月的外衣。

“路迢水长”单元展现的是“行”。四五十年代,嘉兴还是一座“水上城市”,从最初的“出门摇橹”到如今的“一键打车”,交通的发展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快、更远。同时,通讯的变化又可以让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家的温暖。

“小城故事”单位展现的是“人”。城市是生活的容器,人是城市的灵魂,他们在城市里出生、成长、告别、归来,赋予城市以生命,塑造城市以性格,从小巷到大街,从平房到高楼,从老城到新区,嘉兴这座小城随着人们的生长而渐渐发展。

用一个个带着生活气息的物件来诠释城市的变化、人们生活的变化,肖子皓说:“体现小康主题的展览很多,我希望能体现本土特色,在展览设计中着重强调了嘉兴市民的生活记忆。”

今年8月,国家文物局向社会推介100项2020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本展入选推介名单。

时光的涟漪,荡起旧时记忆

轮船的汽笛声、摇橹的水声、儿童的歌谣声……行走在展厅,扑面而来的过去岁月不是静态的,沉浸式的展示方式让时光漾起丝丝涟漪。

而此次的展品来源特别丰富,不仅有嘉博馆藏,还有原邮电博物馆、新文化电影博物馆等馆藏,周荣先、陈利敏、黄光华等民间藏家藏品,王友生、庞艺影等提供的老照片,以及面向市民征集的老物件。

看着自己的藏品被布展、陈列,民间藏家周荣先带着记者也带着些许感慨,细细地阅读一件件不起眼的老物件,聊聊彼时的生活。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过去,人们都勤俭持家,买东西要票,物质生活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展柜里,粮油食品厂的饭票、郊区农科所的菜票、嘉兴食品公司的肉票……花花绿绿的票证封存着嘉兴人当初的生活点滴。

在展览中,特地复原了嘉兴人耳熟能详的正春和布店。“以前没什么成衣,布店生意好,正春和可以说是国货大品牌,里面布料种类也很多,除了做衣服,有时候朋友结婚大家就去买一块被面作为贺礼。”周荣先指着一旁的老广告纸,上面印制正春和布店的外貌,“现在建国路上就剩下正春和的一方店面了。”

重现往日生活场景,展览中还有两块区域布置成了普通人家的客厅和房间。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嘉兴的“四大名旦”——海鸥电扇、王冠灯具、益友冰箱、嘉毛呢绒。

“有了冰箱之后,水果、菜就能保存更久了,益友冰箱有单门的也有双门的。别小看海鸥电扇,有了电扇结束了蒲扇时代。王冠牌台灯是结婚必备……”周荣先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这些“嘉兴制造”的优点,“四大名旦”的出现,其实也说明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了。

电视机、录音机、电话机、照相机……市民家里出现一件又一件“新奇”的设备,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曾经,人们通讯要靠寄信,邮筒、邮递员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后来大家开始用电话联络,大哥大、BB机、手机不断更新迭代。

曾经,看一场露天电影是年轻人最时尚的娱乐方式,后来大家拥有了录音机、电视机、电脑。

曾经,船是嘉兴常见的交通工具,后来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都见怪不怪,只有车票记录了行程。

嘉兴人生活,伴着一些东西逐渐推出历史舞台,被更先进更发达的东西替代。正如现在的我们带着新奇的眼光去看过去的生活。

展览的最后一部分也是回归到“人”。小卖部里放置着各式零食和玩具,教室里的课桌排列成行,游戏机依然通关激烈。

出生证、毕业证、结婚证、工作证……陈列着的各种文书证件里是有名有姓的过去,是某个嘉兴人的人生片段,也是几代嘉兴人的集体记忆。

(原标题《市井气里找回老嘉兴,你能想到的老物件这里都有》,原作者黄烨、张道礼。编辑顾雨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