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冲刺阶段选题(中考语文一场比拼)

今年重庆市中考的“大幕”缓缓落下,这是“双减”后的第一次中考,就语文而言,确实出现了不少变化,特别是“出题方式”上,这与笔者前文分析基本吻合有必要,认真分析本次语文中考A卷,以助力初中学生更有“目的性”、更有“实效性”的学习这门学科,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语文中考冲刺阶段选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语文中考冲刺阶段选题(中考语文一场比拼)

语文中考冲刺阶段选题

今年重庆市中考的“大幕”缓缓落下,这是“双减”后的第一次中考,就语文而言,确实出现了不少变化,特别是“出题方式”上,这与笔者前文分析基本吻合。有必要,认真分析本次语文中考A卷,以助力初中学生更有“目的性”、更有“实效性”的学习这门学科。

笔者将本次中考语文A卷进行细化分类,共八个板块,如下图:

知识板块

具体知识点

备注

语文基础

拼音、汉字、词语、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为新出现的知识点。

句子运用

仿句、语序排列、病句选择/修改、语法常识

本次中考考核的是“仿句”。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

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知识点、综合实践知识点、现代文阅读知识点

本次中考考核的是“综合实践”和“现代文阅读”。

古诗词积累

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链接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作文

文学作文、情景作文

我们依据上图,按知识板块顺序一一进行分析,本文先从“语文基础”开始进行重点讨论。

☆实题(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A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4 题。

①从浸种这一天开始,一年的农事就来临了。早起,水qú( )的水明亮而半满,种子已经浸好,发出了星星点点的芽 bāo( )。看看天候,年轻人就去向老者讨一点种田经。平素里沉默寡言的老者就会从种子滔滔不绝说开去……春惊二月,一声牛哞,荡开了田畴上袅袅的烟缕。阳光很好,嘹亮的“布谷--”声声催耕,田壤上到处是明亮的水洼子。shǎng( )午,老者出现在田埂上,年轻人紧随其后,一老一少言笑晏晏,真是人声鼎沸。此际的旷野花香鸟语,让人心旷神怡;杂花生树,令人眼花缭乱。

②一场雨后,种子就疯长开了囗阡陌上,屋舍后,草篱前,万木争荣。桃花囗蔷薇竞放,十里花香囗千里春光。乡村便在蒙蒙水雾中,渐渐洇上了文人雅士的山水画卷。江南不就是半角白墙,几重瓦檐,一束桃花,两三春鸭,一蓑烟雨吗囗

(节选自王建中《耕织记》,有删改)

1.第①段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烟缕(lǔ)B.嘹(liào)亮C.水洼(wō) D.旷(guǎng)野

2.根据第①段中的拼音写汉字。(3分)

水qú囗 芽bāo囗 shǎng囗午

3.第①段中的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沉默寡言 B.人声鼎沸 C.花香鸟语 D.眼花缭乱

4第②段中四个囗处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 , —— B. ! , 、? C.。 、 , ? D., 。 ;......

☆正确答案:

1.(3分)A(B.liáo C.wā D.kuàng)

2.(3分)渠 苞 晌

3.(3分)B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嘈杂喧闹。该项语境中只有老少二人,且声音并不杂乱,故使用错误)

4.(3分)C(“桃花”“蔷薇”是词语并列,二者之间应用顿号;“十里花香”“千里春光’是短语并列,二者之间应用逗号;“江南不就是……一蓑烟雨吗”是个问句,应用问号)

☆解析:

一、通过一篇小短文,引申出若干语文基础题,这种出题方式,是重庆市语文中考历年来首次。其实个别“敏锐度较高、教研方向准确”的中学已经在今年上半年的半期考试中,尝试采取这种方式进行考核了。

二、近十年重庆市语文中考,前三题都是“拼音、汉字、词语”,每题3分,共9分。这就是严格意义上的“语文基础”。

三、今年中考,语文基础从原来的“拼音、汉字、词语”,扩展到“拼音、汉字、词语、标点符号”,增加了“标点符号”这一从未在中考中出现的语文基础板块。

四、结合“现代文阅读”考核“语文基础”,由原来的独立考核,变成对知识系统性的考核。

五、所谓知识系统性,指的是:知识的内部关系(即概念、分类、性质、特点、原则);知识的横向关系(此知识与彼知识的异同及结合);知识的纵向关系(知识由浅入深的演变过程);知识的点面关系(知识所涉及到的其它知识)。而本次中考的前四小题,重点考核的就是知识的横向关系(现代文阅读和语文基础相结合)。

六、当“现代文阅读”与“语文基础”相结合时,“语文基础”就必须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分析,尤以“词语”最为明显。

七、所谓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分析,即“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和分析词语的本义和文中义。

八、其具体解题思路为:

词语本义(词语原义、感情色彩、修饰对象、适用范围)是否与结合上下文(基本内容、核心主题、人物特点、人物心理)所需要的文中义(喻义、象征意义、人物心理、描写或搭配对象)相符合,即“词语本义=文中义”。

本次中考的第三题,就是典型例子。“人声鼎沸”的本义形容人声嘈杂喧闹,结合上下文的基本内容,只出现了“老者”和“年轻人”,两个人不足以形成嘈杂感的氛围,即在适用范围上,“词语本义≠文中义”,所以“人声鼎沸”运用有误。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建议:

“语文基础”如果单看中考,可能只有12分,但如果你认为“语文基础”在语文学习中,就只有这12分的地位,就大错特错了。其之所以称之为“语文基础”,就在于它是语文所有板块学习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其它板块水平想要提高,有质的飞跃,是不现实的。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近二十年,很多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上“寸功难进”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小学六年没有打好“语文基础”的基本功。由于“语文基础”差,语言感觉必然差,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都会出问题,“看不懂文章”、“作文不通句式多”、“错别字多”、“词语使用不当”、“标点符号乱用”......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从今年中考来看,“语文基础”与“现代文阅读”相结合的新变化,昭示着“语文基础”的考核再不会是孤立的考核,“语文基础”差的学生本身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就差,那么对这一部分学生来说,难度就又提高了。

“语文基础”的学习,没有捷径可言,不是对“智商”的考验,而是对学生“踏实的心性”的考验。

给出以下建议:

一、掌握初中六本语文教材课后“读读写写”。

二、掌握语文课标2022版附录五字表二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字形、组词、词语本义。拼音方面——轻声不考;汉字方面——偏怪偏难不考、有争议不考,重点掌握常用汉字、多音字、同音字、近音字、形近字;词语方面——重点掌握成语、固定短语。

下图为1000个常用汉字,供参考:

三、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适用范围及作用。

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四、语文的书写很重要,不要求写得有多漂亮,但起码规范,“横平竖直”,一方面是考试印象分,“机改”的情况下,书写不规范会更加“脏乱差”;另一方面是中考对“汉字”的考核,从以前的纯选择题型,向书写题型转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