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征信意义(互联网金融带来网络征信变迁)

互联网征信意义(互联网金融带来网络征信变迁)(1)

这个周末多方救市的消息层出不穷,不过还有一个消息也是值得关注的,那就是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互联网金融也正式升级为国家重点战略。当互联网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也意味着由此带来的互联网征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在互联网金融落地的同时,也应该对网络征信倾注更多的关注,包括创新性方法。

事实上,有人甚至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喊出了今年是网络征信元年的说法,这也是从有关方面对P2P监管的加强开始的,又加上国务院把互联网金融定位一个战略性高度进行铺设的时候,网络征信进入到更大的应用市场也就变得越来越紧迫。我们看到,进入到2015年,互联网巨头对于网络征信也越来越在意,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公司都动作不断。

征信市场,一池春水开始荡漾

在国务院发布互联网 行动指导意见之前,我们看到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在布局自己的网络征信体系建设了。其中不乏一些创新性产品的问世。有券商研究显示,如果个人征信服务可以帮助坏账率降低0.5个百分点,就能形成700亿元的市场空间。而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如果市场发展一旦成熟,个人征信市场的空间很可能达1000亿元规模。很显然这不是一个小数目,甚至可以说是另一个站在风口上的大市场。

除了个人市场之外,如果交易额更大的企业征信信息也一并纳入到市场体系建设中,达到降低坏账率的话,市场空间无疑会进一步拓展,或许能够达到数千亿元的空间。据悉,从征信规模来说,我国目前只有几十亿元规模。而美国三大征信局2013年的市场规模近百亿美元。我国目前征信的整体覆盖率不足,随着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兴起,这些领域对于征信的需求十分旺盛。

目前拿到征信牌照的多家互联网金融巨头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布局工作,阿里系的芝麻信用是最早推出相关产品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日前,芝麻信用“牵手”北京银行,开启了商业银行应用互联网征信的先河。而P2P公司宜信旗下的致诚征信也发布了一款小额信贷风控产品,该产品是专门为P2P机构、小额信贷机构和银行信贷部门设计,将致诚信用评分、个人借款数据、个人风险名单数据三合一而成。

不久前,招行与联通也进行合作,双方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将进行深度业务合作。众所周知,移动运营商的用户和入口优势一直是金融机构垂青的对象,移动运营商掌握了大量的用户和连接用户的现有渠道,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拓展无疑优势巨大。甚至包括家电巨头也在布局互联网金融市场,这其实都是对大数据的一种应用。

政策支持,网络征信号角已经吹响

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央行就发布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这意味着个人征信市场正在向互联网企业及民间金融机构逐步开放。而此前央行又向26家企业发放了征信牌照。

随着国务院对于互联网 普惠金融的指导意见的出台,鼓励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提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和个人的投融资需求。规范发展网络借贷和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探索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支持金融企业与云计算技术提供商合作开展金融公共云服务,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产品。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企业稳妥实施系统架构转型,鼓励探索利用云服务平台开展金融核心业务,提供基于金融云服务平台的信用、认证、接口等公共服务。这是互联网征信的一次很好的衔接和尝试,利用大数据进行征信的分享乃至共享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对于个人征信业务的建设方面,指导意见也有所涉及,其中谈到,利用大数据发展市场化个人征信业务,加快网络征信和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和投资者保护,建立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改进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服务安全性,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外溢效应。目前来看,房地产商、汽车厂商、P2P平台、金融机构等是征信报告的主要使用方,并且为了不受制于第三方,愈来愈多的使用方开始加入到搜集个人及企业的征信信息中。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有了信用,企业之间、个人之间的经济纠纷、社会矛盾等会减少很多,信用在此时比金钱更有价值。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成为两大痛点。而中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只有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才能从根本解决,同时民间资本也需要作为有益的补充,进行积极参与,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共同助推网络征信体系的完善。

网络征信有利于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

目前就对个人征信信息而言,有效的征信信息包括四部分:

1、用户的基本信息,姓名、出生地、职业、收入、学历以及住址等;

2、金融和借贷信息,包括助学贷款、车贷、房贷以及信用卡还款记录等;

3、消费信息,包括商场和网络的消费信息,频次档次都是怎样;

4、社会公共信息,是否有法院判决、是否偷税漏税,是否有公交地铁逃票记录等。而进入到网络征信体系之后,消费、电商、证券等等大数据都可以进行嫁接,不断完善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

据悉,依靠支付宝上3 亿实名用户,芝麻信用拥有日均30PB 以上的数据量,涵盖网购、还款、转账以及个人信息等方面。就用户量和用户活跃度而言,腾讯则更胜一筹,腾讯旗下的微信用户接近5亿,QQ 的月活跃用户8 亿多,据悉其微众银行的大数据系统汇集了40万亿条数据信息。当前,我国征信行业发展进入一种新的发展态势。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正在引领征信领域变革,征信市场竞争互补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数据应用实践对权益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应用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和个人更多行为可记录、被应用,全社会数据源得到极大丰富,新型征信业态开始涌现,大数据机构正在进入征信领域,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征信领域得以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深刻影响着传统征信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动大数据应用创新的同时,个人隐私保护也非常关键。在采集数据、加工处理和对外提供的过程中,要切实保护信息主体权益,高度重视征信业务中所涉及的公民隐私问题。不久前,浦发银行和腾讯征信合作,浦发信用卡中心接入腾讯征信信用评分、反欺诈等征信产品就是一次新的尝试。

近日,蚂蚁金服也表示,芝麻信用和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实现专线连接,实时更新“老赖”数据,直接扣减老赖芝麻信用分。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专线将“老赖”名单共享给芝麻信用,“老赖”们的失信违约记录实时同步到其个人芝麻信用。借助这一名单的数据,芝麻信用也能够直接辨别出“老赖”,更好地在芝麻信用平台上约束“老赖”的行为。这种平台联动,一方面能够实实在在地约束“老赖”行为,另一方面也帮助商家直接过滤了违约风险高的客户,保护商家的利益。

对于网络征信的发展我们观察有几方面值得长期关注:

一、大数据应用将更加普遍,这是网络征信的关键之一。

二、数据共享是未来的发展需求所在,只有更多的数据达成贡献,在网络征信中才能获得更多的透明信息和资源。

三、第三方征信系统的发展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衍生机会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安全数据共享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市场需要一家独大的征信体系出现。

欢迎关注鸣金网(mingjin-wang)

一个互联网金融大咖都关注的微信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