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回复欢迎报考是什么意思 博导回信说欢迎报考

导师回复欢迎报考是什么意思 博导回信说欢迎报考(1)

编辑了很久的邮件,在点击发出去的那一刻,就开始焦灼了,导师会回吗?他什么时候回?他会回什么?就在不停地思考和臆想的时刻,邮箱的一声提醒......

「收到,谢谢」

「可以,只要符合条件」

「收到,(此处省略十万八千字)」

都知道考博联系导师很重要,但是,对于导师回信的解读更重要。每一个都认识的中国字背后,往往带有巨大的深意。小编盘点了一下导师的回信风格,并对每种风格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简洁型

导师回信:

·收到,谢谢,祝你成功!

·可以,只要符合条件。

这样的回信一般比较干净利落,短短几个字,甚至不带有一点感情色彩。

即便导师回信比较简洁,但是建议你还是要回信件,保持联系,留下好印象;虽然言语简略,但是不代表导师对你完全不感兴趣。导师最终可能会比较客观的根据学生能力来确定人选,所以你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硬件实力,尽量多做课题,多发表一些文章等。

热情型

导师回信:

·来信收悉!感谢信任以及对我的关注!您专研的问题与我的兴趣相近,如有机会可以共同探讨。我校考博采取“申请审核制”,申请者按曾发表论著、学术成果获奖等情况积分排序,初选后进行面试和必要的笔试,综合后确定录取名单。如您报考,建议做一些成果上的积累以便占据优势。追求学术,潜心问道,并非易事!祝愿您心想事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非常感谢您的信任,也非常欢迎您报考xx大学xx学院的博土研究生。

·xx学院招生名额较少,客观地讲,确有一定的难度,但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关于具体要求,请您详细阅读2013年招生简章规定,按照考试科目做好准备。务必要全身心准备,预祝成功!

这样的回信一般会在情绪上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老师的热情也会给学生很大的鼓舞。

导师回复的很热情,表明老师意思是同意报考,但得有优势的学术成果才能录取。而且导师说话很客气。但客气说话的背后不代表确定,你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就无法抹去这个不确定性,不如把导师的热情当作鼓励,继续深耕,拿出更多值得拿出手的东西,让导师的热情一直延续下去。

婉拒型

导师回信:

·xx同学你好,非常感谢你的信任,但抱歉的是,我今年名额已满,你再跟其他老师联系看看?祝好!

·谢谢您的来信,看了您的简介,知道您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也具有科研能力,非常感谢您的信任,但是我的名额可能只有一个,但是目前我所知道的报考人数超过30人,请您斟酌,真是十分抱歉。

这样的回信虽然非常礼貌,但是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表明拒绝。

其实这样的信件本身就已经传递出了明显的态度,这样也好,直接的拒绝表明此路不通,那么也意味着可以立刻掉头去其他的目的地,所以凡事都有两面性,遇到这样的信件,不要气馁,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和手里的“硬通货”,去往别家!

给予希望型

导师回信:

·来信收到。首先感谢你对我们的研究方向感兴趣。我看了你的材料,你各方面都很不错,且研究方向也很前沿,欢迎加入我们科研团队。我校博士招生报名要下学期才开始,请届时关注。为了加深了解,下学期开学后我将安排电话(语音)会议和你交流下,到时候提前通知你。

·来信收到,感谢你的信任,非常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团队,明天是否有空?可以再深入聊聊。

样的回信是真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一定行,但是给予了很大的肯定。

这样的信件收到必然是令人心情舒畅的,但是多数导师也不会急着立刻确定你进入科研团队,多半是会邀请电话或者微信沟通,所以读完信件后好好准备和导师的沟通尤为重要,尤其是自己的科研计划最好提前准备一下!

不回复型

发出去的信件就像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这绝对不是个别情况,很多人在发邮件的时候,可能都会面临这种情况。

因为并没有得到回复,所以也没有太多信息可以分析,既然胡乱猜测无意义,那不如沉着冷静努力提升自己。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先等三天,三天之后如果一直无回复,我们也可以尝试联系其他的导师,毕竟这种不回复有多种可能,但考博却是要争取考上的。

邮件注意事项

除了给大家分析导师的回复邮件,小编还整理了给导师发邮件的注意事项,希望各位童鞋发给导师的邮件,都是一份拿的出手,站得住脚的自荐信 简历!

1.表达诚意,自报家门,点明优势

信件开头,一定要表达自己的诚意,向老师问好(俗话说的客套话),接着是要简要介绍自己的实际情况,毕业学校、成绩、研究方向等等。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简单快速地说出自己的核心优势,让老师一眼就能看见并感受到“这是一个好苗子啊!”

2.明晰科研计划,表达自己的思考

这一段的内容主要是跟科研计划有关,申博的时候老师最看重的也是科研计划以及你的思考,所以尽可能地呈现出自己完美的科研计划。

3.附上作品&证明&精美简历

如果你有什么非常拿得出手的作品或者证明,就一定要附在后面,最好是pdf文档,让导师一眼看明。

考博的过程本身就伴随着焦灼,很多压力都只能自己独立面对。总以为压力是来自于抓破头也想不通的某一个点,或者是常年累月独自面对日光和月色的孤独,但其实,这种压力从邮箱里一封诚恳的自我介绍邮件被发出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如果说这个过程伴随着「听天命」,那我们能做且必须做的就是更好的「尽人事」!

(本文中导师回复信件均引用于知乎知友提问)

想了解更多新传考博热点,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心传考博与学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