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发展要闻(南方观察莞城讲好东莞故事)

城市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集大成者。迈上“双万”新起点的东莞有怎样的特质,又该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

8月31日,“东莞故事会”系列品牌活动在莞城拉开序幕,首期聚焦“故事东莞:听得见的城市”的主题,共同探讨讲好东莞故事的方法论,让更多人听到“东莞声音”,留住“东莞记忆”。

东莞市发展要闻(南方观察莞城讲好东莞故事)(1)

“东莞故事会”活动现场。

当前,东莞提出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莞城全新推出“东莞故事会”,是其作为“城市原点”,主动提升基层末端执行力的具体行动之一。

“作为东莞历史文化的发源地、集聚地,莞城有责任、也有能力讲好东莞故事,塑造文化品牌,让更多人了解东莞、融入东莞、爱上东莞。”莞城街道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主任汪泓表示。

东莞市发展要闻(南方观察莞城讲好东莞故事)(2)

东莞中心城区。孙俊杰 摄

东莞是故事的富矿,需要被听见

“东莞是一座看得见的城市,也是一座‘看不见’却‘听得见’的城市,它活跃在千百年来通过口耳和纸笔生成的故事和传说里……”主讲嘉宾袁敦卫教授解释,每个人除了能从自身所见中了解东莞,也会从听到的各种故事中认识东莞。

东莞市发展要闻(南方观察莞城讲好东莞故事)(3)

袁敦卫教授。

袁敦卫是东莞市委党校(东莞行政学院)文化与社会教研部教授、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特聘教授,也是广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活动期间,他围绕“城市,为什么需要被听见?”“东莞,我们能听见几分?”“故事东莞:类型与方法”共三大板块,从历史典故到文学艺术,再到社会生活等,层层解读讲好东莞故事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方法论。

“东莞是一个故事的富矿,它发展迅猛,也积累了大量有待讲述的故事。4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农业县,现在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工业城市。很多故事如果不及时讲,很可能会被信息的泡沫淹没。”袁敦卫表示。

东莞市发展要闻(南方观察莞城讲好东莞故事)(4)

中国散裂中子源。黄政正 摄

城市,为什么需要被听见?袁敦卫从三个维度进行详细解答。从城市主体视角上看,有意味的历史需要回忆、总结,群体思想情感需要表达、抒发,有缺憾的地方需要弥补、修饰;从城市客体视角上看,故事的构建有利于塑造城市形象,促进个体认同,实现价值传导;从故事本体视角上看,故事可以无限延展、不会自我消耗、允许多种讲法、更能感染受众……

如今的东莞,为什么需要被听见?

2022年,东莞成功进阶为全国第15座GDP过万亿、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当前正聚焦“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朝着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挺进。但也正如袁敦卫所言,新的起跑线上,东莞文化也将变得更加多元,社会文化结构更加立体,需要用不同声调、不同方式、不同频道来讲故事。

东莞市发展要闻(南方观察莞城讲好东莞故事)(5)

清溪麒麟。刘辉 摄

早在今年1月,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也已指明了方向:“要加快把东莞建设成为城乡共融、特色鲜明、宜居宜业、文化繁荣、近悦远来的大湾区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其中,要求全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强城市形象塑造和宣传等。8月初,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召开,同样释放了东莞高位谋划文化建设的强烈信号。

如此看来,莞城全新推出“东莞故事会”系列品牌活动,可谓应时所需。“我们希望邀请名人名家前来讲述他们与东莞的故事,给东莞的城市形象加分。”汪泓表示。

明确文化定位,发出自己的声音

故事里的东莞,我们能听见几分?讲好自己的故事,我们要聚焦哪些关键问题?

东莞市发展要闻(南方观察莞城讲好东莞故事)(6)

活动现场。

在此之前,袁敦卫曾做大量梳理总结工作,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东莞事故存量资源多,发掘利用少;增量素材多,重塑再造少。同时,讲故事的自觉意识相对比较匮乏。

事实上,东莞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脉络的城市,在社会发展与时间的沉淀中又孕育了多元的文化形态。当前,东莞提出要建设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潮流文化、体育文化、莞邑文化、生态文化“七大文化”,擦亮“近代史开篇地”“国际制造名城”“潮流东莞”“篮球城市”的“四张名片”。

东莞市发展要闻(南方观察莞城讲好东莞故事)(7)

东莞街头篮球。

“东莞文化发展,首先需要多做向内发掘,用好自己的资源,才能讲好自己的故事。”袁敦卫表示,随着城市向前发展,人们需要进一步建立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自信,明确自身文化定位,通过讲故事来找到认识自己的方法。“要在文化上发出独特声音,不做附庸城市、边缘城市。”

东莞市发展要闻(南方观察莞城讲好东莞故事)(8)

莞城的夜晚。

如何才能写好故事?对此,袁敦卫分享了讲述城市故事的三种模式——内容模式、流程模式及形态模式,并通过生动的案例,范围涵盖古今中外,为观众带来新的思考与启发。

本次活动的观众,大多为东莞相关市直部门及莞城街道办的党员干部、莞城相关协会及学校代表。对于他们而言,这场“东莞故事会”可谓受益匪浅。

“有些故事,听起来既熟悉又陌生,但深受启发,对未来工作开展很有帮助。”作为一名听众,莞城人社分局的一名党员干部谈到,日常工作经常涉及人才引进、服务群众等,往往需要善于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和技巧,与对方沟通交流,才能实现更好的效果。

东莞市发展要闻(南方观察莞城讲好东莞故事)(9)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

“我们的课程理念,是‘给莞英学子一个有故事的童年’ ,这与活动主题不谋而合。”莞城英文实验学校校长林的萍谈到,故事非常吸引人、打动人,能很快实现情感链接。因此,学校在课程中,十分重视带领学生一起在学习中创造美好的故事经历,其中包括让学生成为故事的主角,坚持环境在场、课程在场、意义在场等多个纬度上的设计。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林的萍认为自身也有义务和责任讲好莞城乃至东莞教育的故事。“无论是打造品牌学校,还是讲述名师故事、集团化办学等,都需要讲故事的理念和高度。我们要把一个个教育成果串联起来,做好总结和提炼,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故事,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从而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效果。”

做好传承与发展,担起“城市原点”的使命

“东莞故事会”系列品牌活动,实际上是“文化周末”大讲坛的升级版、创新版。袁敦卫本次作为受邀主讲嘉宾,离不开他与莞城深厚的渊源。

时间回到2009年,从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毕业的他来到东莞工作,难免有些落差。“当时的东莞与广州相比,文化氛围差距太大,精神上有点‘缺氧’。”

后来,偶然得知莞城每周都举办“文化周末”系列活动,袁敦卫便成了常客,从一个人去到携家带口去,女儿初来时读小学一年级,现在已经是大二学生了。13年来,“文化周末”将近三分之一的活动都有他和家人的身影。“有时候是听众,有时候是志愿者,总而言之,都是老粉丝、老朋友了。”这里不仅填补了他文化精神上的空缺,还让他近距离接触了很多名人大家,如王蒙、余光中、莫言、杨照、张大春等,扩大了“朋友圈”。

东莞市发展要闻(南方观察莞城讲好东莞故事)(10)

“文化周末”活动。

而本次“东莞故事会”活动中,主办方也贴心邀请了其他“文化周末”的老粉丝参加。“希望大家一起见证我们的蜕变与成长。”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文化周末”系列品牌活动从2005年创办,17年来一直坚持“赏学并重”的品牌特色,它为观众们带来的欢乐、感动与思考等,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莞城优化文化公共服务的生动缩影。

按计划,接下来“东莞故事会”将继续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阵地作用,利用“文化周末”品牌资源优势,在坚持文化周末“赏学并重”的品牌特色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升级,邀请不同领域的名人名家,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莞城、东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东莞市发展要闻(南方观察莞城讲好东莞故事)(11)

莞城街头。

此外,莞城作为东莞的“城市原点”,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也让它有能力发掘更多动人的东莞故事,并传播出去。其中,包括振华路、大西路、中兴路、新芬路等老莞韵味十足的老街老巷,莞城图书馆、莞城美术馆、21空间美术馆、邓尔雅•黄般若文献陈列馆等优质公共文化空间等。

东莞市发展要闻(南方观察莞城讲好东莞故事)(12)

可园。

东莞市发展要闻(南方观察莞城讲好东莞故事)(13)

鳒鱼洲文创园。

东莞市发展要闻(南方观察莞城讲好东莞故事)(14)

莞城美术馆。

当前,莞城粮食管理所更新项目加快推进;接下来,莞城还将借助打造“东莞记忆”项目的契机,以三个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这些布局,都将有望成为讲好东莞故事的广阔平台。

【记者】张珊珊

【图片】莞城供图(署名除外)

【作者】 张珊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