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1)

文|托马斯

编辑|t


2003年12月14日,伊拉克提克里特附近的一个农庄里来了许多美军。

他们在这里的一个地洞中找到了伊拉克的总统萨达姆·侯赛因。

这个萨达姆藏身的地洞口上面,巧妙地用塑料泡沫顶盖进行掩饰,若非有人告密美军恐怕很难能找得到。

随着萨达姆被捕,也就宣告了“伊拉克战争”最后以美国的完全胜利告终,伊拉克“灭国”了。

而萨达姆被抓捕的时候,已经在其境内逃亡了8个月之久。

很多人不禁生起疑惑来,萨达姆之前与俄罗斯关系那么密切,为什么不逃亡到俄罗斯避难呢?普京又为何不肯伸出援手救助他?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2)

(萨达姆)

其实普京也并非不想,而是无可奈何。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吧!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3)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伊拉克就被美国拉入了“恐怖组织的黑名单”里。

虽然美帝国主义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但是他们坚定地认为伊拉克藏有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并且萨达姆政府践踏人权、残害伊拉克人民,要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

之后,全球有49个国家投票赞成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但实际参战的只有以美国为首的英、澳、波四国联军,丹麦和日本为其提供支援。

其他大部分国家都认为美国这次的军事行动是对伊拉克的非法入侵行为,没有得到联合国批准,并对美国进行强烈指责。

与此同时,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在大声喊冤。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4)

(萨达姆)

伊拉克曾经确实拥有过大规模的杀伤性化学武器,造成过5000人的平民死亡,但那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两伊战争”时期了。

在此之后,伊拉克遭到联合国监管,便放弃了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后来萨达姆的助手在九十年代又重新提及恢复使用这些违禁武器,但都被萨达姆拒绝。

可是美国等联合国成员国并不相信,不断地派人到伊拉克进行调查,可都一无所获。

萨达姆甚至无奈地询问这些调查人员,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难道要在伊拉克待50年吗?

萨达姆也不断强调:“我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隐瞒”。

实际上后来公布出的调查资料证明,早在90年代初期伊拉克就已经销毁掉了所有违禁的武器,也终止了生化武器和核武器的研发项目,就是“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军在这里待了8年都没有搜集到任何证据。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5)

(萨达姆)

所有人都知道萨达姆和伊拉克是冤枉的,但是美国就是要给他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说伊拉克只是完成了95%的承诺,还有5%藏了起来。

就因为那原本就不存在的5%,联合国调查人员查封了伊拉克的制药工厂和杀虫剂设备不说,现在美国又要以此为借口对他们发动战争。

无论萨达姆怎么自辩清白都没有用了,美军的飞机大炮已经攻了过去。

2003年3月20日,美国与英国的联军率先向伊拉克本土发动了大规模的空袭和地面进攻。

美国总统布什直接向全国发表讲话,要速战速决推翻萨达姆政权。

紧接着,美军先后向伊拉克的基尔库克、乌姆盖斯尔、巴士拉、纳杰夫、巴格达等十余座城市和港口发射了2500枚以上的导弹。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6)

(伊拉克战争)

数以万计的伊拉克军民在美军的炮火中丧生,无数的房屋都被炸毁,伊拉克的国土化为了一片灰烬。

这就是“正义”的美国为伊拉克人民所带来的“自由、人权”。

美军的强大再次震惊了世界,战争打响后仅仅过了24天,美国便宣布已经控制住了伊拉克全境,“伊拉克战争”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

在美军坦克进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时候,萨达姆和他的亲属、心腹们便逃离了这里,过起了东躲西藏的日子。

关于美国为什么要坚持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全世界都心知肚明看破不说破。

归根到底美国就是想要抢占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同时维护美元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7)

(伊拉克战争)

当然还有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伊拉克这些年与俄罗斯走的太近,美国想要通过占领伊拉克来遏制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发展。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8)

俄伊两国的战略关系

“伊拉克战争”爆发的几个月前,伊拉克驻俄罗斯大使阿巴斯·哈拉夫才刚刚宣布俄罗斯和伊拉克有一项总额为400亿美元的经济合作计划,为期为五年。

随后,俄罗斯总理顾问布克列梅舍夫也发表讲话,声称俄罗斯与伊拉克的两国经济贸易合作是遵守联合国决议的,并不违反对伊拉克经济制裁的规定。

由于“海湾战争”时伊拉克已经进入美国的“黑名单”,遭到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俄罗斯这么做无疑是给了伊拉克经济援助,并打了美国的“脸”。

因为美国这时候已经开始筹备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了。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9)

(伊拉克油田)

要知道,苏联尚未解体时就与伊拉克保持着紧密的贸易关系,两国的双边贸易总额曾达到每年20亿美元的水平。

后来俄罗斯继续成为伊拉克新的贸易伙伴,并不断努力帮助伊拉克解除经济制裁的困局。

俄罗斯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想恢复同伊拉克的贸易合作发展经济,另一方面是因为伊拉克还欠俄罗斯70亿美元的国债没有还,只有伊拉克经济有发展了才有钱还债。

双方在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后,经济贸易总额每年已经恢复到25亿美元的水准,俄罗斯的产品也成为了伊拉克国内最畅销的商品。

而俄罗斯方面最中意伊拉克的商品自然是石油了。

伊拉克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其石油储量占全球总量的十分之一,而且石油成本低,开发条件优越,质量还高,美俄两国都垂涎许久了。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10)

(卢克石油)

不过最后还是被愿意友好合作的俄罗斯捷足先登。

1997年的时候,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就与伊拉克签署了一份价值200亿美元的合同,获得了西库尔纳油田的开采权,只可惜美国从中干涉项目没有开展起来。

但很快俄罗斯公司就与伊拉克公司又签订了一份总金额18.5亿美元的石油合同。

这次采取的是“石油换食品”的策略,就是俄罗斯拿粮食与伊拉克进行石油交换。

于是俄罗斯就成为了伊拉克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2002年,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到俄罗斯进行访问,对两国的长期贸易合作进行协商,并把伊拉克境内的73处油田交由俄罗斯公司负责开采。

除此之外,伊拉克的电力、化学产品、铁路建设、物流运输以及农业灌溉等等60多个基础建设项目也全都交给俄罗斯开发,也就是那份400亿美元的合作计划。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11)

(俄罗斯在伊拉克开采石油)

这400亿美元相当于俄罗斯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绝对是相当诱人。

俄罗斯不仅答应帮助伊拉克进行基础建设,还会向该国提供武器和核技术,两国的合作毫无疑问已经从经济层面发展到了政治利益层面了。

普京成为俄罗斯总统后,想要振兴该国在苏联时期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就积极与伊拉克搞好合作关系,让伊拉克作为战略支撑点,在中东地区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建立全面的互惠互利关系。

这样一来,俄罗斯不仅能恢复其大国地位,还能利用“伊斯兰世界”对美国形成牵制局面。

伊拉克积极与俄罗斯合作除了为了打破美国的经济封锁外,也是想依靠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与其联合起来对抗美国。

“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势同水火、针锋相对,不仅大搞军事竞赛,还在世界范围内拉拢盟友,现在苏联虽然解体,俄罗斯的各方面实力都远不如美国,但美国依旧把俄罗斯当作了“假想敌”。

“911”事件后,美苏两国因为共同反对恐怖袭击有了合作,但双方的关系依旧矛盾不断。

而此时伊拉克不断向俄罗斯靠近,已经是明摆着“站队”要和自己对抗到底了。

所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既是为了教训这个不听话的小国,也是为了敲打俄罗斯等和自己作对的国家。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12)

普京对萨达姆的营救

早在美国宣布要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几个月前,俄罗斯的态度就是一直模棱两可的。

开始俄罗斯坚持要让联合国来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联合国的核查人员调查之后才能确定伊拉克是否存在大规模的生物、化学类杀伤性武器。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13)

(联合国安理会)

美国虽然是个强盗,但还是会做做样子,证明自己不是私心而是为了“自由民主”,就在联合国举行了关于伊拉克的决策会议。

在会上,俄罗斯坚决反对联合国之前已经通过的一系列决议,要求当务之急应该先调查清楚。

美国也在会上坚持要对伊拉克的核问题加一个新决议,俄罗斯也只好答应,但还是反对“一旦发现核武器就要使用武力”的强硬条款。

最后,在俄罗斯与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努力之下,“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的条款没有被通过,这是俄罗斯在外交上的一次大胜利。

可以说,俄罗斯对伊拉克的保护也是做到了仁至义尽。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14)

(普京)

随后联合国的核武器审查人员进入到了伊拉克。

在此期间普京也不止一次地隔空警告萨达姆,如果伊拉克不完全地、彻底地执行联合国决议,或者为难调查人员的工作,那自己将承担一切后果。

这个一切后果是什么普京并没有明说,好像只是在维护联合国决议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与此同时,美国依然在紧锣密鼓地调集兵力到海湾地区,随时准备打响“第二次海湾战争”。

也就在这时候俄罗斯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普京又表示如果伊拉克真的有问题,俄罗斯会改变对伊拉克的立场问题,甚至与美国一起对伊拉克采取强硬措施。

普京的话也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到底是要维护伊拉克,还是要针对伊拉克。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15)

(普京)

但很有可能普京此刻已经知道美国的进攻无法制止了,只好以这种方式提醒萨达姆做好准备。

在战争爆发前夕,普京并非没有想过要救下萨达姆,只是最后没有成功。

当普京正夹在开战和反战的左右为难之中时,俄罗斯的前总理普里马科夫已经到达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来营救自己的老朋友萨达姆。

当初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普里马科夫就曾救下了萨达姆性命,这次他依旧希望奇迹能重现。

普里马科夫乘坐的飞机刚刚落地就迅速找到了萨达姆,向他转达了总统普京的意见。

普京表示俄罗斯可以为他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难所,虽然他会和家人、亲友一起离开巴格达,但是起码在政治上不会被彻底抹除,还有机会卷土重来。

普里马科夫乘与萨达姆交谈了将近10个小时后,便乘坐飞机回到了莫斯科。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16)

(普里马科夫)

后来有知情人士透露了二人的详细交谈内容,普京的计划就是:

让萨达姆摧毁伊拉克境内所有的违禁武器,这个武器数量不是美国列的清单而是俄罗斯提供的;

萨达姆只能再做一年的总统,一年后由新总统接任其位置;

在销毁违禁武器期间成立一个过渡政府,这个政府不是目前执政党也不能是和萨达姆有任何关系的;

萨达姆和他的家人以及所有高层亲信离开巴格达,搬到提克里特北部的某个保护所定居,不是犯人但行动受到约束。

而且普京保证,只要萨达姆答应这些条件,美国便放弃发动进攻。

萨达姆如何回答不得而知,但从后面的结果我们也想到了,他并没有同意。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17)

普京在得知萨达姆的答案后,立即派人向华盛顿和巴黎汇报了情况,好试探美法两国对伊拉克问题的态度。

最后,俄罗斯没有同意对伊拉克动用武力的提议,也没有反对。

这一刻,萨达姆的命运便已注定了。

2003年4月7日的下午,萨达姆无限凄凉地站在总统府的大门口,听着不远处美军坦克攻进首都的轰鸣声。

总统府大门的卫兵四处逃散,萨达姆大声喊着命令要逮捕叛逃者,并让士兵从军械库取出武器发给所有的伊拉克人,共同对抗美军,但并没有多少人响应。

此刻的萨达姆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败。

眼看大势已去,萨达姆只好坐车逃离了这里,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逃亡之路。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18)

(萨达姆)

逃亡期间,萨达姆还是到处撒钱来组建军队,与美军打游击战。

这也说明,萨达姆没有答应普京的条件,是做好了与美国斗争到底、与伊拉克死在一起的决心了。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19)

俄罗斯的无奈选择

虽说普京有想过要救萨达姆,但最后俄罗斯的沉默似乎还是出卖了“朋友”。

实际上这也已经是普京做出的最大努力了,毕竟以俄罗斯当时的实力还万万不敢与美国真的作对。

早在苏联没有解体的时候,就因为经济发展不起来,在军事竞赛中落后给了美国。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继承了其大部分的武器装备,但是一穷二白的经济水平根本没办法继续发展军事力量。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20)

(俄罗斯)

而美国却在同时间不断加大对国防力量的研发,先进武器已经革新了好几代,早已不是俄罗斯能与之抗衡的了。

所以在战前俄罗斯只能尽其所能通过外交手段来周旋。

战斗爆发后,美军的强大更是超乎了俄罗斯的想象。

俄罗斯国防部预测“伊拉克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伊拉克军队将会在城市巷战中痛击美军。

伊拉克军队不愧有“沙漠雄狮”的称号,在战争前期一度使美军受挫,不仅让萨达姆看到了希望,也让俄罗斯军事专家们喜出望外,认为在巴格达将上演一处本世纪的“斯林格勒保卫战”。

可惜一切都是幻象,伊拉克军队在三周内丢城失地、土崩瓦解,首都巴格达的数万伊拉克军队更是直接“人间蒸发”,让美英联军长驱直入,轻松夺取伊拉克全境。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21)

(伊拉克战争)

“海湾战争”的军事奇迹再次出现,俄罗斯全军大为震动。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达70%,而俄军各部队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仅占装备总数的 20%。

自从独立以来,俄军除了战略核部队外,其他军兵种因为穷很少引进现代化的先进武器装备。

俄罗斯一半以上的空军基地需要大修,只有20%左右的军用飞机是比较现代的先进飞机,其余大部分飞机都已经使用了20年或25年。

此外,俄军尖端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与部队的使用严重脱节,少量的信息化装备也未能配套使用。

相对来说,美军装备的都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顶级武器。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22)

(捕食者无人机)

比如战机方面,美军已经有了“RQ-1B”无人机和“捕食者”无人攻击机,上面都搭载着当时最轻、最新的“GBU-38”导弹,每架飞机可装载6枚。

导弹方面有雷达跟踪的“爱国者”系列轻型导弹,可根据雷达指示精准打击目标;能实时接收卫星、无人侦察机以及地上指挥中心发来信息的“战斧-4”远程巡航导弹;可以轻松一击摧毁坦克群和指挥中心的“炸弹之母”……

仅从武器装备的对比上来说,俄军完全不是美军的对手,这还不包括俄军的训练水平、作战理论、官兵素质等方面都低于美军。

尤其是作战理论,居然还妄想伊拉克能靠巷战把美军拉入“泥潭”,这种意识怕不是还停留在二战时期。

所以后来俄罗斯亲眼见证了伊拉克的国破家亡,也只能默不作声没有采取任何支援行动。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23)

(战斧导弹)

当然,最重要的是国家之间只有利益,没有真正的朋友。

俄罗斯之前愿意帮助萨达姆是因为他积极为自己提供石油,而现在伊拉克的新政府也愿意和俄罗斯进行石油合作了。

就是在萨达姆被捕之前,伊拉克临时政府的石油部长巴赫尔·乌卢姆对外表示,伊拉克将重新审议萨达姆之前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的协议。

也即是说,与新的临时政府搞好关系,俄罗斯仍旧能继续从伊拉克搞到石油。

所以,俄罗斯方面立即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解除对伊拉克制裁的申请,要求继续履行合同。

可能在普通人看来,俄罗斯的做法很是不厚道,但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24)

(萨达姆逃亡时期)

俄罗斯需要石油来发展工业,也不打算现在与美国彻底翻脸,还希望能与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后能改善关系,这么做是实现俄罗斯利益最大化的最好办法。

但新的伊拉克政府自然是亲美的,俄罗斯还是输了一筹。

萨达姆最终只能沦为大国之间竞争的政治牺牲品了。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25)

【总结】

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萨达姆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是因为有共同的利益,普京起初维护萨达姆也是出于政治上的利益,俄罗斯最终的妥协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伊拉克,都是因为国家实力不够强大,在美帝国主义的武力威压下做出的无奈选择。

因此,只有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防力量,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独立自由,保家卫国,据帝国主义于门外。

愿世界没有战争,永远和平!

伊拉克战争中普京态度(伊拉克灭国之际)(26)

参考资料:

中国网·俄罗斯与伊拉克保持密切关系的战略考虑

新华网·伊拉克将重新审议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协议

《新民晚报》·美国《纽约时报》网站今日披露—— 萨达姆8个月逃亡生活

国际在线·萨达姆曾反复说明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南方都市报》·普京积极“营救”萨达姆

中国青年报·普京为何严厉警告萨达姆

央视网·盘点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最新武器

《军事改革》·伊拉克战争加快俄军改革步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