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于发展)

在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后的几年里,美国的大学校园出现了计算机供不应求的情况,数以千计的工科学生带着成箱的穿孔卡片涌进计算机房,申请在计算机上处理数据的时间,却常常需要等待1个星期以上的时间才能轮到1次,对于像IBM709这样的大型机,其计算速度早已足够应付学生们的所有要求,但他却只是具有同时执行一件任务的能力程序员们早就知道,大型机即使在处理一叠卡片时,大部分时间也是闲着的出于共享的需要,麻省理工学院将1台IBM大型机进行在加工,增添了一批带有键盘的监视器终端,使一群终端共享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这些终端分布于MIT校园各处,然后用于导线与大型机连接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级研究规划署信息处理技术处(IPTO)负责人鲍勃泰勒对于他不得不使用3台不同类型的终端的处境十分恼怒:“这就像一间小破屋里乱糟糟地开放着好几台电视机,同时播放着不同频道的节目很明显,我们得想办法把这些活宝连到一块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于发展)

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在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后的几年里,美国的大学校园出现了计算机供不应求的情况,数以千计的工科学生带着成箱的穿孔卡片涌进计算机房,申请在计算机上处理数据的时间,却常常需要等待1个星期以上的时间才能轮到1次,对于像IBM709这样的大型机,其计算速度早已足够应付学生们的所有要求,但他却只是具有同时执行一件任务的能力。程序员们早就知道,大型机即使在处理一叠卡片时,大部分时间也是闲着的。出于共享的需要,麻省理工学院将1台IBM大型机进行在加工,增添了一批带有键盘的监视器终端,使一群终端共享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这些终端分布于MIT校园各处,然后用于导线与大型机连接。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级研究规划署信息处理技术处(IPTO)负责人鲍勃泰勒对于他不得不使用3台不同类型的终端的处境十分恼怒:“这就像一间小破屋里乱糟糟地开放着好几台电视机,同时播放着不同频道的节目。很明显,我们得想办法把这些活宝连到一块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1980 年,DEC、Xeon 以 及 Intel 联合宣布了商业化的以太网技术,以无可争议的事实证明了局域网在商业化领域中的可行性。几乎在同一时间,IBM也宣布了令牌环局域网技术。IEEE标准委员会通过对以太网和令牌网的研究,随后发布了一个作为局域网基础的草案标准,其中以太网和令牌环网都作为可选方案予以接收,这就是 IEEE802 草案。到了 20 世纪90 年代,IEEE802 草案成为局域网通信的 ISO、IEC、8802 标准。

在 1985 年,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使用ARPA网技术建立了一个类似但更大的网络。除了一些大型的计算机系统,NSF网络还连接了更多局域网。随着越来越多的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加入,NSF网络最终形成了众所周知的互联网(Internet).

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的按照不同概念设计的网络,有力地推动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