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栀子花香不香(栀子花开火毒不来)

栀子

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产于长江以南各省。9-11月果实成熟显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生用、炒焦或炒炭用。

黄栀子花香不香(栀子花开火毒不来)(1)

【药性】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应用】

1、 热病心烦

本品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可与淡豆豉同用,如栀子豉汤(《伤寒论》);若配黄芩、黄连、黄柏等,可用治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黄栀子花香不香(栀子花开火毒不来)(2)

2、 湿热黄疸

本品有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之功效,可用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常配茵陈、大黄等药用,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或配黄柏用,如栀子柏皮汤(《金匮要略》)。

3、 血淋涩痛

本品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治血淋涩痛或热淋证,常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药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4、 血热吐衄

本品功能清热凉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药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本品若配黄芩、黄连、黄柏用,可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黄栀子花香不香(栀子花开火毒不来)(3)

5、 目赤肿痛

本品清泻三焦热邪,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用,如栀子汤(《圣济总录》)。

6、 火毒疮疡

本品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治火毒疮疡、红肿热痛者,常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用;或配白芷以助消肿,如缩毒散(《普济方》)。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栀子入药,除果实全体入药外,还有果皮、种子分开用者。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内热。生栀子走气分而泻火,焦栀子入血分而凉血止血。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齄鼻,白癞赤癞疮疡。”

2、《本草正》:“栀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陈除湿热黄疸,加豆豉除心火烦躁,加厚朴、枳实可除烦满,加生姜、陈皮可除呕秽,同元胡破热滞瘀血腹痛。”

黄栀子花香不香(栀子花开火毒不来)(4)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

本品含异栀子苷、去羟栀子苷、栀子酮苷、山栀子苷、京尼平苷酸及黄酮类栀子素、三

萜类化合物藏红花索和藏红花酸、熊果酸等。

2、 药理作用

1) 栀子提取物对结扎胆总管动物的GOT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2) 栀子及其所含环烯醚萜有利胆作用;

3) 栀 子的醇提取物有镇静作用;

4) 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编者按语】

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从今天开始美伶营养将给大家介绍药食同源的食材,以便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食材,做到科学养生。下期给大家介绍清热淀火药类食材——夏枯草

黄栀子花香不香(栀子花开火毒不来)(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