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十大基础知识(学霸区别于普通人的2点核心特征)

本文授权转自:王老师陪你读书

学霸的十大基础知识(学霸区别于普通人的2点核心特征)(1)

作为老师,学生接触多了,慢慢发现班里学习优秀的孩子都有2个共同特征:

1、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目标)

2、能够想办法抵制诱惑,不偏离目标(自律)

今天就围绕这两点跟大家聊聊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否该做,以及如何帮孩子抵制诱惑,建立自律能力。

一、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在分析一件事是否值得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评估:

一是这件事在当下给我们带来收益的大与小

二是这项收益在未来持续时间的长与短

举例来说,玩游戏,看视频、刷手机在当下给我们带来的情感愉悦是非常大的(收益高),但只要一停下来,这种愉悦感就迅速消退(持续时间短),于是有些人为了再次寻求这种强烈的愉悦感,就会继继续不断地玩下去,极端例子就是吸毒成瘾。

另一种情况,例如读书、学英语、练乐器等,对大多数人来说产生的愉悦感肯定低于打游戏玩手机(收益低),但这些收益却能长时间积累(持续时间长),而且到了一定阶段还会由量变导致质变。

如果试着按四象限进行分类的话:

学霸的十大基础知识(学霸区别于普通人的2点核心特征)(2)

收益持续时间短的活动会让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碎片化,兴奋阈值越来越高,越来越难以被满足。

但是收益持续时间长的事件就不一样,它的效益可以累积和叠加。即便每一次事件的可见效益微乎其微,但是只要它的持续时间足够长,这个效益就可以传递下去,成为奠定未来成功的一块小小的基石。

梳理过后,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做的根本原则就是:尽量少做收益持续时间短的事

这个原则暗含两层含义:

1)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当然,也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杜绝短周期的事,毕竟人还是需要适当娱乐来调剂枯燥,只不过,它不应是我们生活的重心。

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到底在做什么、要追求什么,才能做出让自己未来不会后悔的选择。

学霸的十大基础知识(学霸区别于普通人的2点核心特征)(3)

二、如何帮孩子抵制诱惑,建立自律能力?

总体原则:不能总依靠外力隔离,要帮孩子建立自律能力

1、和孩子讨论需要改掉的坏习惯是什么

除非孩子从心底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真心想改掉这个坏习惯。否则任何措施都不会产生良好效果。

作为家长可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同事,以平等的视角跟孩子沟通有哪些待改进的习惯制约了孩子的发展。可以利用图片、数据和故事等内容,避免说教,帮孩子真正了解到危害。最理想状态就是:

孩子发自内心的想改掉这个坏习惯,但是缺少方法而向家长求助。

2、和孩子一起商定最终目标和实现路径

需要克服的坏习惯只是成长路上的障碍,最终目标及如何实现才是重要的成长地图。要帮孩子在心里树立清晰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去哪以及如何到达,这样不管以后发生什么孩子都会参考心中的地图,不致出现过度偏差。

学霸的十大基础知识(学霸区别于普通人的2点核心特征)(4)

3、以自己儿子为例,说说帮孩子抵制诱惑的具体操作

1)介绍电子设备的危害

伤害眼睛,戴眼镜不方便运动(儿子喜欢跑,所以这条对他很管用)。

考试不考游戏里的内容,花再多时间也不会对学习成绩有益,不会因此受到老师表扬(一年级的孩子很在乎)。

2)目标和路径

手机和ipad可以用,但要有节制。平时手机用来读英语打卡、接收网课作业等,ipad下围棋。只有周末才可以每天玩不超过1.5小时ipad游戏(每20分钟休息10分钟)。

在所有规则要求都说清楚的情况下,最开始选择信任孩子。

不做事前“隔离”而作事后检查,给孩子锻炼“自律肌肉”的机会。

到了周日晚上我们会检查ipad的屏幕使用时间,最开始儿子孩子能够遵守约定,我们就表扬他说到做到,是一个讲诚信的孩子。

但有一周我们忘了检查,紧跟着下一周他就跟小伙伴说爸爸妈妈不检查了,就能随便玩了,结果那个周末两天就玩了将近6个小时。(可见孩子是很会抓漏洞的!)

因为有约在先,违反了就要承担责任。儿子提前把下周的娱乐时间消耗光,那再玩ipad就得7 5=12天以后了。

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常会问今天星期几,还有几天能玩ipad,可见已经有了初步上瘾的感觉,好在不管他怎么哭、怎么伤心,我和爱人都坚持原则,直到12天后才让他再次玩ipad。

期间他每天都会用ipad下围棋,每次ipad拿在手里而不能玩,其实都是对他自律能力的“淬炼”!

从那以后我们对儿子ipad的使用时间都是抽查,但儿子玩ipad再也没超时过。

很多孩子最开始接触电子设备,都是因为父母偷懒,随手甩给孩子一个平板让他自己去玩。谁曾想潘多拉的魔盒打开容易,再关就难了。

学霸的十大基础知识(学霸区别于普通人的2点核心特征)(5)

4、以下建议供参考:

1)“洗脑”要趁早,从小让他觉得每天学习,少玩电子设备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2)规则制定好,先选择相信,再随机抽查,不给孩子摸到规律的机会。

3)遵守规则表扬,可以适当采用随机物质奖励。违反规则就按约定处理,让孩子明白是自己犯错需要承担责任,而不是父母想惩罚他。

4)建立好规则就要全家人共同遵守,无原则的抹稀泥只会害了孩子。妥协可以换来一时的“风平浪静”,但长久积攒的暴风雨,你不一定承受得了。

5)父母多参与孩子的娱乐生活,填补精神空白。帮孩子发展更多爱好来分散注意力。减少孩子接触电子设备,就得想办法用其他活动来添补这段空白。

6)一些监督和隔离手段:苹果设备可查看屏幕使用时间、安卓电池信息可查看app使用时间。不做手机控、番茄ToDo等app可设置在一定时间段内只允许使用白名单内的app,相当于物理隔离,实在没办法或孩子主动要求时可采用。

三、写在最后

如果父母总是靠“藏”这种物理隔离方式来“替”孩子管理电子设备,表面看起来达到了目标,但这种平衡其实是:

父母的物理隔离 孩子自律能力 【对抗】 孩子与日俱增的“心魔”

想象一下孩子以后上初中,上高中,父母还能再禁止孩子接触电子设备么?如果孩子没有养成自律能力,一旦脱离掌控,很可能带来的就是报复性的娱乐,到那时就真的无计可施了。

所以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去做,另外对于“利害并存”的事物,要尽早帮孩子养成自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