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英杰太极拳创始人(嫡孙董增辰讲述)

熟悉太极的朋友应该都对“董英杰”这位太极名家非常熟悉,在学习太极拳的道路上,几乎是人手一本《太极拳释义》,董英杰老先生不仅是上世纪的著名的太极大家。也是中国最早将太极拳传播至国外的太极宗师。如今的董家,在历经四代人的努力下,已经有20多个国家,10万多的外国人每天跟着董家人学习太极拳。

董英杰太极拳创始人(嫡孙董增辰讲述)(1)

太极宗师——董英杰

董英杰老先生一生所学拳类诸多,成名后授拳是弘扬杨式董传的太极拳,但在董英杰大师刚接触武学的时候,更是拜了很多家乡的名师,学习三皇炮捶等武学,后习得武式太极、杨式太极、陈氏太极等诸家太极技法。也是因为有百家武学的经历,才有最后在南京打败“英国拳王艾斯波尔”的灵活技击本领。

在董英杰大师的家乡任县,更是流传很多的董英杰事迹,董英杰的嫡孙董增辰大师描述任县时是这样说的:“从小在任县长大,任县的武学风气是及其浓厚的,平时也没啥好玩的,也没有别的嗜好,就只有练拳。小时候的任县没有通电,没有电灯,就经常抹黑打拳,很多人一起练拳。很多年轻人的娱乐就是一帮人大家在一起打拳和切磋。爷爷(董英杰)的一些比武打擂的故事在家乡流传很广,年轻人也听的很起劲,激发了我们练拳的兴趣和热情。我们很多年轻人在一起就是练拳、推手,没别的事儿”。“比如我听我爷爷的徒弟崔先生讲过一件事。我爷爷那时候经常外出教拳。有一次出门,到邢台坐火车,崔先生等人去送他。到火车站以后,车站有一个站长,也是一个练武术的,功夫很好,在当地也很有名,听说我爷爷来了,就非要把我爷爷请到屋子里,试一试身手。我爷爷再三推辞,那人一定要试。我爷爷一看他功夫也的确不错,跟随我爷爷去的人没有一个能赢他,就是能自己动手。就说,你一定要试试那就随便比划一下吧。那人就往前猛扑,我爷爷双手一张,没怎么用劲,就轻轻把那人送到屋里的八仙桌底下去了。那人起来又一扑,我爷爷还是双手一张,又轻轻把他送到桌底刚才的位置去了。连续几次同样的位置,那人最后起身说,董老师的功夫名不虚传。拜谢送爷爷上车。”

董英杰太极拳创始人(嫡孙董增辰讲述)(2)

太极大师——董增辰

崔先生是董家的老亲戚,原来是董英杰同辈,后来就向董英杰拜师。他亲身经历了董英杰的很多事。初跟董英杰学拳的时候,董家有5间房,专门用来练拳,很宽。练推手的时候,董英杰扔崔先生,满屋子说扔哪就扔哪,没法躲,上来就扔,没有具体招法,感觉浑身都是手。还有吴宝仁跟董英杰学拳时,也是同样情况。院子中有很多的非常大酒坛子,每个酒坛子都有空当,董英杰大师也是把吴宝仁往空当中扔,很准。起来就扔过去,有时候说扔酒坛子上就扔酒坛子上,想扔哪就扔哪,没有偏差。扔的劲还恰到好处,不伤人。

因为早年间董英杰大师的家里开酒馆,要用一些煤、碳,烧火用的东西,从邢台往董英杰大师的家里用独轮车推。那几个伙计都是状小伙,凑在一起说我能推几百斤,那个说我能推几百斤,大家兴致很高。董英杰大师在门口看见了,就提出让小伙子们去推他的主意。两个小伙子站在董英杰两侧去推董英杰的胳膊,使劲推,董英杰面带笑容,纹丝不动。两个小伙子使着劲,两人就逐渐离开地面,被董英杰给提起来了,用太极拳给粘起来了。后来董英杰双臂一张,大对角把两人给扔出去了。董英杰的绷劲非常出名,常人难及。

董英杰的事迹在家乡任县掀起太极拳的狂潮,从上世纪开始就经久不衰,任县也在董英杰大师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的太极名家。正是着一种榜样的力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董英杰太极拳创始人(嫡孙董增辰讲述)(3)

董英杰和他的各行各业的学生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和娱乐业的蓬勃发展,我们逐渐发现,男孩子越来越像女孩子,越来越精致和娇养,画眼线擦粉已经不在奇怪,但这是中华男儿原本的样子么?现在我们对太极的普及,真的遇到瓶颈了么?这当中需要很多热爱太极和深知太极对身体好处的人们,与我们共同努力。从小练太极,是家长对孩子未来的储备,一个好的身体素质,才有好的未来。能有一代代身康体健的青少年,才是中华未来栋梁的根基。太极文化不能断代!不能在书本上了解先辈们的传奇故事!如果没有传承,太极文化的灵魂何在?只有更多的人练习太极,传承下去,在受益自身的同时,为中国太极文化,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