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海塞尔hd580和hd650(十年后再听森海塞尔HD580)

十年前我分别听到这几只耳机的时候,第一感觉是都不太好听650太暗,有些沉闷;600中频是中频,低频是低频,分得太开,不过好在低频够多,远多于sr80(那时候我,以及我同龄的外行们,大都是低频狂,觉得所有耳机都没低频,可见当年我们被日本人的低音炮摧残的不轻……);如果非要挑个好听的,我那时候觉得还是580好听,因为够清楚,感觉声音“满满的”当时听的580是1995年改款之后的版本,中频厚,多,而且平滑,驱动不好的时候当然是很“充实”的 十年后能凑齐这三只耳机的头版(都是黑色压缩羊毛纤维滤网,爱尔兰产),并请出一台叶立先生的旗舰耳放42版8pr伺候,也算是给被我乱七八糟的版本论祸祸得够呛的你们一个交待 爱尔兰93年生产的hd580声音多少还是有些540时代的感觉,有一点儿活泼,但主基调还是“故作深沉”,低频比540时代有不小的增加,540时代那种会化开的烘托感低频变成很有存在感,整个声音立刻结实了很多 580相对于540(300欧普通版)的一个重要改变是失去了一种毛茸茸有点眩晕的光泽感,那种540时代歌手脑袋上泛着圣光的感觉消失了,变得非常清楚和单纯(单调?),很像“工人阶级”的作品540时代听古典乐有种高贵感,而580时代那些乐手似乎都脱掉了西装燕尾换上了牛仔裤方格衬衫 早期580相对于之后换用580j(600)单元的95款580,声音上最大的区别是更原始,更“生”,初版的声音粒子更粗也更密实,中高频飙出去呈现出的线条似乎是由很多股更细密的线条并在一起组成的,而后期580则打磨了这些颗粒和毛刺,变成一条完整的粗线飞舞,很流畅,很光滑,但缺乏纹理和质感(事实上这种感觉延续至今) 和后期素质更高的耳机相比,580的最大弱势在于“像听mp3”一样,两头缺乏冗余量,总觉得过于干净利索,没有悠扬的延伸、无穷无尽的感觉 我很喜欢引用网友picaqiu对初版580的评价,老婆孩子热炕头——一种非常满足的踏实氛围 ================================== hd600在8pr上是有明显加成作用的,这在于8pb的对比中显得更为凸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用8pr,尤其是42版8pr,对580和650稍有不公 hd600一连上8pr就能呈现出与其他所有耳机都不一样的强烈的契合感,有一种8pr一丝一毫能量都被hd600充分把握的意思,这里面有一种非常精妙的控制感,声音保持着非常好的秩序 从580换上600,有一种收缩的感觉,能立刻感觉到600像是抱着臂,展开一种攻击前警觉的姿态,这种蓄势待发是580和650所没有的 600能呈现出比580和650更丰富的层次,中频的氛围,低频的氛围,高频的氛围都是不一样的,低频的根基还是来自580,但呈现出540时代能化开的意思,量大,蓬松,但并不具有太强的侵略性中频像是580的凝聚后缩款,非常谨慎高频明亮,带有540g式的金黄色彩整个空间是分层的,远景,近景之间是有开阔距离的很显然,600,或者说8pr下的600一开始就展现出为“交响乐”而生的姿态信息量,色彩,音效,全部就绪,这套系统本身就像一场演出 很容易感觉出580j是600的原型机,600声音上核心的,基础的部分全部来自于580j,中低频的质感,三频分布,声场的规模和场面,两支耳机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600相对于580j声音上不那么平坦,低频和高频被人为拉伸和强化了,就像一个指挥除了要准确表达音乐内涵的同时还要注重演出效果的意思,有种表现欲,有种模仿金色大厅的意思600声音上的这一点微调究竟是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我很难界定,我只能说,如果你每天平均听45分钟以内,是画龙点睛,45分钟以上则相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在售的600声音其实是有向95版hd580致敬的意思,我觉得认为新款600是600和580的合体未尝不可新款600改用了650振膜,整个频段内都显得比铜环600更平坦,中高频线条又再一次像95款580那种线而不是初版580和初版600那种细密的颗粒中低频上失去了老600遗传自540的金黄色彩,变得有些金属腔新600保留了580和600的典型形体,但并没能保持这两只耳机各自的灵魂 ========================================= 650是大而全,“剧终”的姿态特别明显 最初的650一改hd600时代的明亮和金黄,变得非常低调,暗(就像舞会散场,喧嚣之后归于沉寂,一种落地的现实感),但是有非常好的延伸感,650没有600和580到一定程度似乎戛然而止的意思,非常悠扬,很尽兴(甚至有点过)650的声音毫不刺激,如果说600相对580在低频上化开了,那么650是全频段都融化了,变得非常丝滑,可以说没有颗粒,也可以说是极细极细的颗粒以至于让你感觉不到从低频到高频是一气呵成的,没有哪个频段显得突出,没什么值得单独拎出来说的,非常流畅 或许是这个40mm单元潜力已经被挖掘光了,我总觉得650的低频解析似乎已经到了这个单元的极限,650和使用650单元的hd600低频上都能听得出一种金属声,打下去似乎像某种机械结构之间的摩擦和碰撞,宝马汗血的意思而在580和600上,显然有更多的冗余度,虽然不算极致清晰(纹理略欠,尤其是600),但足够宽松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感觉在540上也有,在580和600上失传,在650上又回归了 因为平坦,所以自然650对声音的表达和我常去的档次不高的西安音乐厅很像,尤其是坐满人的时候650的优势也同时是他的局限,650似乎有种置身事外的“客观”态度,对什么音乐都一视同仁,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这种平坦工整背后有一种冷漠如果说580下的人健康只不过是黑白的,那么650下的脸色似乎缺乏红润的一面,所有的一切都泛着白光,平淡,高风亮节,但似乎营造出了隔阂,hd600那种让人兴奋的带入感在650上弱化了一些 接下来,650寒光闪闪的高冷姿态被hd800发展到了极致 ==================================== 对这三只耳机,我的看法一直混乱,也一直在变,直到今天我也很难给你一个板上钉钉的确切答案目前基本上能确认的是,三只耳机其实都只是中规中矩的作品,相对他们的前辈,后生,都只是正常发挥,而且纵使只是在这三只之间对比,他们更多的也像是同一个人被赋予不同的时代属性,就像你20、30、40岁的样子接触森海塞尔耳机11年,唯一可以确认的就是森海从不会跌份儿,也没有惊喜,永远都站在那个“刚刚好”的位置,一个音乐和器材的平衡点 (想到什么随时补充,另外有错误欢迎指正),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森海塞尔hd580和hd650?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森海塞尔hd580和hd650(十年后再听森海塞尔HD580)

森海塞尔hd580和hd650

十年前我分别听到这几只耳机的时候,第一感觉是都不太好听。650太暗,有些沉闷;600中频是中频,低频是低频,分得太开,不过好在低频够多,远多于sr80(那时候我,以及我同龄的外行们,大都是低频狂,觉得所有耳机都没低频,可见当年我们被日本人的低音炮摧残的不轻……);如果非要挑个好听的,我那时候觉得还是580好听,因为够清楚,感觉声音“满满的”。当时听的580是1995年改款之后的版本,中频厚,多,而且平滑,驱动不好的时候当然是很“充实”的。 十年后能凑齐这三只耳机的头版(都是黑色压缩羊毛纤维滤网,爱尔兰产),并请出一台叶立先生的旗舰耳放42版8pr伺候,也算是给被我乱七八糟的版本论祸祸得够呛的你们一个交待。 爱尔兰93年生产的hd580声音多少还是有些540时代的感觉,有一点儿活泼,但主基调还是“故作深沉”,低频比540时代有不小的增加,540时代那种会化开的烘托感低频变成很有存在感,整个声音立刻结实了很多。 580相对于540(300欧普通版)的一个重要改变是失去了一种毛茸茸有点眩晕的光泽感,那种540时代歌手脑袋上泛着圣光的感觉消失了,变得非常清楚和单纯(单调?),很像“工人阶级”的作品。540时代听古典乐有种高贵感,而580时代那些乐手似乎都脱掉了西装燕尾换上了牛仔裤方格衬衫。 早期580相对于之后换用580j(600)单元的95款580,声音上最大的区别是更原始,更“生”,初版的声音粒子更粗也更密实,中高频飙出去呈现出的线条似乎是由很多股更细密的线条并在一起组成的,而后期580则打磨了这些颗粒和毛刺,变成一条完整的粗线飞舞,很流畅,很光滑,但缺乏纹理和质感(事实上这种感觉延续至今)。 和后期素质更高的耳机相比,580的最大弱势在于“像听mp3”一样,两头缺乏冗余量,总觉得过于干净利索,没有悠扬的延伸、无穷无尽的感觉。 我很喜欢引用网友picaqiu对初版580的评价,老婆孩子热炕头——一种非常满足的踏实氛围。 ================================== hd600在8pr上是有明显加成作用的,这在于8pb的对比中显得更为凸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用8pr,尤其是42版8pr,对580和650稍有不公。 hd600一连上8pr就能呈现出与其他所有耳机都不一样的强烈的契合感,有一种8pr一丝一毫能量都被hd600充分把握的意思,这里面有一种非常精妙的控制感,声音保持着非常好的秩序。 从580换上600,有一种收缩的感觉,能立刻感觉到600像是抱着臂,展开一种攻击前警觉的姿态,这种蓄势待发是580和650所没有的。 600能呈现出比580和650更丰富的层次,中频的氛围,低频的氛围,高频的氛围都是不一样的,低频的根基还是来自580,但呈现出540时代能化开的意思,量大,蓬松,但并不具有太强的侵略性。中频像是580的凝聚后缩款,非常谨慎。高频明亮,带有540g式的金黄色彩。整个空间是分层的,远景,近景之间是有开阔距离的。很显然,600,或者说8pr下的600一开始就展现出为“交响乐”而生的姿态。信息量,色彩,音效,全部就绪,这套系统本身就像一场演出。 很容易感觉出580j是600的原型机,600声音上核心的,基础的部分全部来自于580j,中低频的质感,三频分布,声场的规模和场面,两支耳机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600相对于580j声音上不那么平坦,低频和高频被人为拉伸和强化了,就像一个指挥除了要准确表达音乐内涵的同时还要注重演出效果的意思,有种表现欲,有种模仿金色大厅的意思。600声音上的这一点微调究竟是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我很难界定,我只能说,如果你每天平均听45分钟以内,是画龙点睛,45分钟以上则相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在售的600声音其实是有向95版hd580致敬的意思,我觉得认为新款600是600和580的合体未尝不可。新款600改用了650振膜,整个频段内都显得比铜环600更平坦,中高频线条又再一次像95款580那种线而不是初版580和初版600那种细密的颗粒。中低频上失去了老600遗传自540的金黄色彩,变得有些金属腔。新600保留了580和600的典型形体,但并没能保持这两只耳机各自的灵魂。 ========================================= 650是大而全,“剧终”的姿态特别明显。 最初的650一改hd600时代的明亮和金黄,变得非常低调,暗(就像舞会散场,喧嚣之后归于沉寂,一种落地的现实感),但是有非常好的延伸感,650没有600和580到一定程度似乎戛然而止的意思,非常悠扬,很尽兴(甚至有点过)。650的声音毫不刺激,如果说600相对580在低频上化开了,那么650是全频段都融化了,变得非常丝滑,可以说没有颗粒,也可以说是极细极细的颗粒以至于让你感觉不到。从低频到高频是一气呵成的,没有哪个频段显得突出,没什么值得单独拎出来说的,非常流畅。 或许是这个40mm单元潜力已经被挖掘光了,我总觉得650的低频解析似乎已经到了这个单元的极限,650和使用650单元的hd600低频上都能听得出一种金属声,打下去似乎像某种机械结构之间的摩擦和碰撞,宝马汗血的意思。而在580和600上,显然有更多的冗余度,虽然不算极致清晰(纹理略欠,尤其是600),但足够宽松。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感觉在540上也有,在580和600上失传,在650上又回归了。 因为平坦,所以自然。650对声音的表达和我常去的档次不高的西安音乐厅很像,尤其是坐满人的时候。650的优势也同时是他的局限,650似乎有种置身事外的“客观”态度,对什么音乐都一视同仁,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这种平坦工整背后有一种冷漠。如果说580下的人健康只不过是黑白的,那么650下的脸色似乎缺乏红润的一面,所有的一切都泛着白光,平淡,高风亮节,但似乎营造出了隔阂,hd600那种让人兴奋的带入感在650上弱化了一些。 接下来,650寒光闪闪的高冷姿态被hd800发展到了极致。 ==================================== 对这三只耳机,我的看法一直混乱,也一直在变,直到今天我也很难给你一个板上钉钉的确切答案。目前基本上能确认的是,三只耳机其实都只是中规中矩的作品,相对他们的前辈,后生,都只是正常发挥,而且纵使只是在这三只之间对比,他们更多的也像是同一个人被赋予不同的时代属性,就像你20、30、40岁的样子。接触森海塞尔耳机11年,唯一可以确认的就是森海从不会跌份儿,也没有惊喜,永远都站在那个“刚刚好”的位置,一个音乐和器材的平衡点。 (想到什么随时补充,另外有错误欢迎指正)

昨天写的很高大上,开篇有例子,有引申,有幽默感。今天全删了,从头来过,单纯只是提供信息,想起来什么补充什么,只当成资料来看即可,不要用来导购,也不要当“作品”,需要的时候,说不定能找到一些堪用的信息。 谢点阅。 ============================= 以下是一些资料,无可避免地涉及到版本论,对此我也十分无奈,另外相当一些信息无力确认真伪,在此先表歉意。 如果把93、94年的平铭580单独拿出来,说比后面的580,580j,600和650更好,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最初的580确实很有特点,声音非常凝聚,乐器体型保持得最清晰,最完整,没有其他的干扰要素,最重要的是很生动,有感情,能调动情绪。就像用黑白电视看一部挺出色的文艺作品,单调的色彩并不会影响你对作品本身的理解。当然,别忘了,是黑白的。 我认为另一只把乐器形体保持的这么好的耳机是hd700,从某种程度上,我认为93款580的代替品是hd700。 580j其实也是一个很严肃的作品,但这个耳机既完整又不完整,说他完整是因为第一次做到了全面,给580的世界填上了颜色,且有优质的外观,这只耳机已经挑不出任何毛病。不完整则说的是这耳机开了个坏头(其实严格来说,开这个坏头的是hd560……),之后的器材开始逐步“器材化”,变得冷漠。 很显然580j的继任者是大家都熟知的hd800,从思路上,两支耳机设计上有很多共通之处。 1996年11月诞生的hd600可以算是森海塞尔的一次总结,1996年7月,完成了hd600的设计之后,约格森海塞尔退出了公司管理层(之后森海塞尔一直保持双ceo联合经营,2013年之前是两位外姓人,2013年年中又两位森海塞尔孙子辈经营)。hd600在1998年5月经历了一次改版,耳机包装从一张灰白色的贴纸变成了现在见到的金色大海,我能找到的资料是10000号hd600还是黑色羊毛滤网(再次重申,不存在纸质滤网,应该都是黑色压缩羊毛纤维,看上去像纸而已,当然这说法无法得到官方确认),20000号虽然还是老包装,但已经是尼龙滤网了(不平整,很少见)。hd600一只耳机能读出整个江湖。在这只耳机上,你能感受到这个圈子的光荣,梦想,伟大,深刻,也能感受到傲慢,市侩,庸俗,堕落,耳机圈所有的气质在这只耳机上都有所体现。当然,点燃铜环hd600,你还需要8pr和交响乐。 目前市售的hd600大概保持了初版70%的水准,更轻松,更理性,也更好驱动。最重要的是价格低廉。 hd650是老弗里茨森海塞尔一手栽培的一位博士级技术总监带队开发的(他于2004年年初退休),2003年6至10月,森海塞尔小批量生产了一批hd650,这批黑色纤维(比初版hd580更厚)650应该是作为媒体样机发放的,未见零售。2003年10月正式零售的hd650采用的是和中后期hd600一样尼龙滤网(很平整,较常见),2006年定版为不锈钢纤维,与hd800外壳一致,每一次改版都让650更明亮,细节更凸显,同时更理性一些。 hd650比600和580更具潜力,从8pr切换为功率大一些的8pb,或者从单端音源切换为平衡音源,从44.1切换为高码,650能显示出比580和600更大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说,650的设计颇具前瞻性。 我认为580,600(580j),650都应该算约格森海塞尔的作品,这三只耳机鲜见弗里茨森海塞尔的气质,他们可能很符合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消费者的审美,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们抓大放小,过于紧凑,都仅仅是刚够用的现实。
我自己高价收藏了一只nos的93年580,包装是个大海浪,很多朋友应该都没见过(我觉得可能不少朋友连飘彩带的95版包装都没见过……),耳机好找,耳罩不好找。 很无奈,一直都找不到能与之搭配的耳放。之前想拜托叶立先生制作一台ta26,但被告知早就没有能用的元件了。目前希望能找到一台早期的earmax。其实580和600虽然声音相当相似,但驱动模式区别不小,580用8pr和8pb(或者rkv,hp4)并不能得到580j和600那种幅度的提升。emp和ems算是个没办法的办法,最起码发挥了音色的优势。 我并不认为这支580比另外两只早期的600和650更好,尤其是42版8pr驱动hd600所具有的“一切就绪”的秩序感,我从580上从来没感受到过。我收藏580只是因为初恋情结(其实玩stax也是,最早知道的高档耳机就这俩)。 目前就我的经验,无论是007t,还是92年以前的老t1,或者叶先生的8ps,驱动580v的stax静电各个型号(sigma,signature,007,009等),都没有办法脱离“器材声”和“专业声”范畴,大概能和akg相提并论,似乎并不能做出森海塞尔的乐感(这会不会是其他大烧都用前级 717的原因?)。诸位跳静电坑的朋友请三思。 我终究还是个歌德爱好者,喜欢歌德和stax多一点,老森海对我来说有点高大上,新森海则过于严肃,非要说听着有感觉而不是讲究什么情结,情怀的话,恐怕只能是hd414和hd1000(414的扩散外壳版)作者:mvw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