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一首少有人知的诗(李商隐最洒脱的一首诗)

李商隐一生命运多舛,其诗多凄苦语,但也偶有洒脱之作,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李商隐写得最洒脱的一首诗:《赠郑谠处士》。

赠郑谠处士

浪迹江湖白发新,浮云一片是吾身。

寒归山观随棋局,暖入汀洲逐钓轮。

越桂留烹张翰鲙,蜀姜供煮陆机莼。

相逢一笑怜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

郑谠(dǎng),其人不详。处士,指隐居不做官的读书人,也泛指未做过官的读书人。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给隐居的好友郑谠的,诗的前六句都是以郑谠的口吻,描写他“浪迹江湖”的生活。

李商隐一首少有人知的诗(李商隐最洒脱的一首诗)(1)

首联总括郑谠“浪迹江湖”的生活。郑谠无心官场,一生在江湖四处游历,在浪迹江湖的生活中,岁月渐渐流逝,白发渐渐生长出来。

时光流逝,白发渐生,在古诗词中一般是较为伤感的情绪,但李商隐用了一个“新”字,将伤感的情绪转变成闲适的情绪。内心逍遥,时光流逝也就没有什么可伤感的了。

《颜氏家训》有云:“吾今羁旅,身若浮云。”《颜氏家训》中用浮云来形容人生形迹,强调的是漂泊之感,而李商隐则强调的是身如浮云一样无拘无束,逍遥自在。

第二联写郑谠随遇而安,天气凉了,就回到山观中,下一两局棋,天气和暖,就去沙洲上钓钓鱼。世人大多随波逐流,追逐名利,而郑谠却是“随棋局”,“逐钓轮”,突出了郑谠高雅的志趣。

李商隐一首少有人知的诗(李商隐最洒脱的一首诗)(2)

第三联用了许多典故。

越桂、蜀姜:《吕氏春秋》:“和之美者,(蜀郡)杨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桂是指肉桂树的皮,有香味,可作调料。

张翰脍:《世说新语》中记载,西晋齐王司马冏(iǒng)执政时,征辟张翰为大司马东曹掾(yuàn),张翰在洛阳见秋风起,思念起家乡吴地的美食菰菜、莼羹、鲈鱼脍,他说:“人生求的就是让自己活的开心,何必漂泊千里做官追求名爵呢?”于是辞官离去。后来,齐王司马冏在争夺权力的“八王之乱”中被长沙王司马乂(yì)所杀,张翰因为早早离开而未被牵连,当时人都称他懂得见机行事。后人常用“莼鲈之思”来指思念家乡的心情。

李商隐一首少有人知的诗(李商隐最洒脱的一首诗)(3)

陆机莼: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后因以"陆机莼"借指家乡特产。

郑谠因为浪迹江湖,因而能享受到各地美食,而这些典故背后,则是说高官厚禄,不抵人间美味,与其费尽心机往上爬,不如浪迹江湖欣赏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事物。

最后一联是说,你我相逢,一笑相知,彼此都是放浪形骸的人,他日扁舟偕隐,有故人相伴,也是人生一大快事。疏放意为放浪形骸,不拘常格。

李商隐一首少有人知的诗(李商隐最洒脱的一首诗)(4)

李商隐的这首诗,写出了一种自在逍遥的生活方式。人生于世,有名缰利锁,有人情网罗,总有各种各样的束缚,让我们不得自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或多或少的向往过浮云一片浪迹江湖的生活。能看尽世间美景,口味人间美味,岂不快哉。更快意的是,能有知己相逢,彼相怜,也是人生幸事。

不过,李商隐最终并没有过上这样的生活,我想,世间大多数人也没法过上这样的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