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沟通方法(卓越的沟通艺术)

鬼谷子曰:“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也就是说,游说辞令有很多类,而世事多变,如果终日游说而不脱离原则,就不会违背宗旨,所以最重要的是不要贸然妄作评论。听闻事情,最重要的是听清楚,思虑事情,最重要的是明白透彻,用言辞说事,最重要的是出奇制胜。

卓越的沟通方法(卓越的沟通艺术)(1)

鬼谷子 ID ggzyjy1

上述内容实际上主要讲了五个要点

、游说的时候,不可事物一变,就改变一直尊奉的原则,如果随意更改原则,在不同地方所讲的说辞,就会前后矛盾,观点自相矛盾,如果被人发现,必败无疑;

、没有充分准备,不要贸然下评论,这么做很容易堵死后路和出路,是自掘坟墓的做法;

鬼谷子 ID ggzyjy1

来看《三国演义》这段:

“却说周瑜见孔明袭了南郡,又闻他袭了荆襄,如何不气?气伤箭疮,半晌方苏,众将再三劝解。瑜曰:‘若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程德谋可助我攻打南郡,定要夺还东吴。’正议间,鲁肃至。瑜谓之曰:‘吾欲起兵与刘备、诸葛亮共决雌雄,复夺城池。子敬幸助我。’鲁肃曰:‘不可。方今与曹操相持,尚未分成败;主公现攻合淝不下。不争自家互相吞并,倘曹兵乘虚而来,其势危矣。况刘玄德旧曾与曹操相厚,若逼得紧急,献了城池,一同攻打东吴,如之奈何?’瑜曰:‘吾等用计策,损兵马,费钱粮,他去图现成,岂不可恨!’肃曰:‘公瑾且耐。容某亲见玄德,将理来说他。若说不通,那时动兵未迟。’诸将曰:‘子敬之言甚善。’

“于是鲁肃引从者径投南郡来,到城下叫门。赵云出问,肃曰:‘我要见刘玄德有话说。’云答曰:‘吾主与军师在荆州城中。’肃遂不入南郡,径奔荆州。见旌旗整列,军容甚盛,肃暗羡曰:‘孔明真非常人也!’军士报入城中,说鲁子敬要见。孔明令大开城门,接肃入衙。讲礼毕,分宾主而坐。

卓越的沟通方法(卓越的沟通艺术)(2)

鬼谷子 ID ggzyjy1

“茶罢,肃曰:‘吾主吴侯,与都督公瑾,教某再三申意皇叔,前者,操引百万之众,名下江南,实欲来图皇叔;幸得东吴杀退曹兵,救了皇叔。所有荆州九郡,合当归于东吴。今皇叔用诡计,夺占荆襄,使江东空费钱粮军马,而皇叔安受其利,恐于理未顺。’孔明曰:‘子敬乃高明之士,何故亦出此言?

常言道:物必归主。荆襄九郡,非东吴之地,乃刘景升之基业。吾主固景升之弟也。景升虽亡,其子尚在;以叔辅侄,而取荆州,有何不可?’肃曰:‘若果系公子刘琦占据,尚有可解;今公子在江夏,须不在这里!’孔明曰:‘子敬欲见公子乎?’便命左右:‘请公子出来。’只见两从者从屏风后扶出刘琦。琦谓肃曰:‘病躯不能施礼,子敬勿罪。’鲁肃吃了一惊,默然无语,良久,言曰:‘公子若不在,便如何?’孔明曰:‘公子在一日,守一日;若不在,别有商议。’肃曰:‘若公子不在,须将城池还我东吴。’孔明曰:‘子敬之言是也。’遂设宴相待。”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两家之所以能够结盟,鲁肃是第一功臣,联合刘备抵抗曹操是鲁肃重要的政治思想,是他坚守的原则,所以他不仅积极反对周瑜用武力夺取荆州,而且在跟诸葛亮的辩论中,虽然处于下风,但是也没有愤怒,而是坚守原则,维持孙刘两家斗而不破的局面。

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合的蜜月期,还是赤壁之战后孙刘因利益瓜分不均而互生嫌隙时期,鲁肃在争取东吴利益的时候,都始终能维护住孙刘盟好的大局,其言行始终一致。故而受到孙刘两家人士的普遍尊敬和信任。

战国时,卫国卑小,卫君派门客到魏国去服侍魏王。但是,三年过去了,卫客仍得不到魏王接见。

卫客听说梧下先生贤能,就去拜访,求梧下先生帮忙让魏王接见自己,许诺事成后赠梧下先生百金。

卓越的沟通方法(卓越的沟通艺术)(3)

鬼谷子 ID ggzyjy1

于是,梧下先生来见魏王。对魏王说:“臣听说秦国将东出兵以攻诸侯,如今还没确定好攻击目标。秦、魏两国关系历来不太好,希望大王赶紧侍奉秦王,以避免受到攻击,此外别无良策。”魏王应诺。

梧下先生拜辞走到门口后,忽然像想起来什么似的,返回来又对魏王说:“臣怕大王侍奉秦国会迟缓不进。”

“先生为何这么说?”魏王问。

梧下先生道:“按照人情来讲,人都是对侍奉自己的人很急切,侍奉别人时则迟缓。如今大王对侍奉自己的人都表现得很迟缓,又怎么会着急去侍奉别人呢?”

魏王疑问道:“何以知之?”

梧下先生道:“臣听说卫客来到魏国三年了,都没有受到大王的接见,所以臣知道大王可能会侍奉秦国很迟缓。”

于是,魏王立刻接见卫客。

在这个例子中,梧下先生若直接谏言让魏王接见卫客,就显露其私,将难以如愿。所以他采用声东击西、暗度陈仓之计,先言亲秦,由亲秦缓急带出卫客三年不得接见之事。为了显示“无意”,梧下先生故意说了一半话就走,到了门口又返回来接着说,就更增强了奇策的效果。魏王果然立刻接见卫客。

卓越的沟通方法(卓越的沟通艺术)(4)

鬼谷子 ID ggzyjy1

如果您对鬼谷子智慧和他的徒弟们感兴趣;想了解更多关于鬼谷门生的智慧应用和分享;您可以搜索关注,ggzyjy1【国学鬼谷子】 每天会有视频分享和文字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对鬼谷子智慧的解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