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广平怎么埋掉朱安的(许广平曾中断朱安生活费)

“大秀说,姐姐你别犯糊涂了,山林的兔子跟蟾宫的兔子都是兔子不假,却相差了一轮,十二年,就是说叶家的四爷不是比你大六岁,是整整大了十八!” ---《状元媒》

叶广苓的短篇小说集《豆汁记》描写了满清遗老和八旗子弟后人的故事,其中《状元媒》中描写了主角的父母经由“满清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做媒的整个过程。

刘在说媒时故意隐瞒了“父亲”的年纪和家中具体的情况,只说比“母亲”大了六岁,家中正妻过世了,4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最小的也已经高中毕业,然而新婚之日却发现“父亲”是个已经谢顶的四十来岁中年男人,家中甚至还有一房妾侍,孩子大大小小近乎十个!

“母亲”在洞房花烛夜听“父亲”讲完实情,当场哭得惊天动地,手脚冰凉几欲晕厥,但是这桩“骗局”已经无可挽回,“母亲”终究成了“父亲”的填房。

叶广苓不愧是写故事的高手,她笔下的故事生动有趣,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时刻牵动着人心,一哭一笑都让人觉得既真实又无奈。

许广平怎么埋掉朱安的(许广平曾中断朱安生活费)(1)

包办婚姻在上个世纪的中国还是非常普遍的,我们所熟悉的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经经历过家中包办婚姻的痛,这种落后的老观念造成了当时许多婚姻悲剧。

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就是典型的包办婚姻受害者,徐志摩根本不爱这位原配夫人,认为和她的结合就像是小脚与西服一样,不般配。后来他为了追求林徽因,甚至和刚刚生产的张幼仪离婚,无情地抛弃了这个女人。

鲁迅先生和他的原配妻子朱安之间也是一场父母包办的婚姻,更过分的是,鲁迅的母亲甚至没有经过儿子的同意就给朱安家下聘,还把鲁迅从日本骗回中国结婚,她的种种行为导致了朱安终其一生都独守空房,孤独半生。

许广平怎么埋掉朱安的(许广平曾中断朱安生活费)(2)

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因为鲁迅是家中的长子,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就开始为他的婚姻大事操心。

鲁迅的祖籍在绍兴,祖父是当地有名的士大夫,后因考场受贿事件而入狱,父亲又染病身故,因此家中一下子变得经济困难。

朱安出生于绍兴的商人家庭,从小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教育,缠小脚,擅长女红、烹饪,脾气和顺但目不识丁,长相也并不特别突出。

这样的女性与鲁迅先生心目中理想的另外一半相去甚远。然而鲁迅的母亲却非常中意朱安,认为她温良恭俭,是一个合适的媳妇人选,于是她在没有征得鲁迅同意的情况下,贸然就向朱家“请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给两个孩子“订婚”了。

许广平怎么埋掉朱安的(许广平曾中断朱安生活费)(3)

结果鲁迅和朱安就在完全不认识的情况下,订下了这桩让朱安痛苦一生的婚姻。

1899年,两人正式订婚,朱安比鲁迅大上两三岁,按照当时的风俗确实是非常般配的。到了1901年年底,鲁迅即将从矿路学堂毕业,本来是两个人成亲的好时机,但是鲁迅却得到了公费出国留学的机会,1902年3月就坐上了开去日本的轮船。

朱家期待的婚事只能延期,但他们安慰自己,姑爷去留洋回来后身份就不一样了,对朱安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然而,鲁迅一直待在日本学习,中间只回国过一次,就是1903年回家探望家人,那个时候他已经剪去了辫子,还身穿西装,与当地的民俗很不一样了,大家都知道了周家少爷是一个新派人物,朱家越发担心这桩婚事,害怕鲁迅退婚。

鲁迅通过母亲传达过他对女方的一个要求:放开小脚,然后去学堂读书。

许广平怎么埋掉朱安的(许广平曾中断朱安生活费)(4)

这两个要求朱家一个也没做到,也不想做,他们是一个传统旧式家庭,秉持着“所有好人家的女儿都是小脚”的老观念,万万不会让女儿放开小脚。

另外旧社会信奉女子在家从父兄,出外从夫,更没有进学堂的道理,这也就此斩断了这段婚姻通往幸福之路的可能性。

1906年,正在日本专心文学创作的鲁迅连续收到家长催促他回家的信,最后一封信上说母亲病重,让他赶快回家。然而等他赶回家,母亲好端端地坐在家中,环顾四周已经装修一新,原来写信是为了骗他回家成亲。

这场婚姻最后就是以欺骗的形式完成的,令人没想到的是,鲁迅在整个婚礼过程居然没有做出任何反抗的行为,反而任由家人摆布,到底是完成了婚礼的过程。

许广平怎么埋掉朱安的(许广平曾中断朱安生活费)(5)

然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当晚他就卷起被子睡到了书房,三天后就收拾行李回到了日本。

一直到1909年,鲁迅才再次从日本返回故乡,这期间朱安独守空房,任由眼泪流了一遍又一遍,在这场婚姻中,不仅仅鲁迅是无辜的,朱安也是一个受害者,她不能明白为什么丈夫这样对待自己,然而她不是怨恨家里人给她安排的这门“好亲事”,反而是责怪自己,认为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招致了丈夫的冷落。

这个可怜的被封建礼教荼毒致深的女人,已经将自己和周家绑在了一起,每日除了哀叹别无他法。

许广平怎么埋掉朱安的(许广平曾中断朱安生活费)(6)

再次相逢,仍若陌生人

1919年,鲁迅一家卖掉乡下的祖业,一家人来到北京,住在一处老式的三进院内。外院是鲁迅先生的住处,中院住着朱安和周母,内院是鲁迅的弟弟们住。

这样看似住在一个屋檐下,鲁迅和朱安却几乎没有交流,鲁迅曾经多次对友人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这样的话未免也太伤人了,然而鲁迅似乎铁了心与朱安拉开距离,他也想过离婚,但是站在朱安的角度看,她如果以“休妻”的身份回到娘家,日子必定过得凄惨无比,当时被休的女人地位是非常低的,娘家人都会引以为耻。

1923年,鲁迅自立门户,他问朱安是要跟他一起搬家还是回娘家,朱安坚定地说:要跟大先生一起搬家。

许广平怎么埋掉朱安的(许广平曾中断朱安生活费)(7)

不久后,周母也搬出了原来的宅子,与鲁迅、周安同住。这以后家里的财务就交给朱安负责,就算这样鲁迅和朱安之间也并没有增添许多话题,每天的交流仅限于寥寥数语。

朱安虽然爱着自己的丈夫,也满心尊敬他,却对他的事业全无了解,也许也没有想到要去了解男人的想法,她孤独地守在旧时代的女人的世界里,整日里最重要的事情是陪婆婆解闷说话,侍奉老人。

然而,就是这样单纯平静的日子都被打破了。

1927年,鲁迅在中山大学任教,许广平任助教,两人开始同居,并且于同年10月搬到上海的房子里正式开始同居生活。1929年,两人生下儿子周海婴。

这件事情一度给了朱安沉重的打击,她一直在等待自己在鲁迅心目中的地位变得重要的一天,然而事实却是如此残酷。

许广平怎么埋掉朱安的(许广平曾中断朱安生活费)(8)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

朱安孤独一生,周母生前曾经对她说过,要她用孩子与鲁迅联系感情。朱安回答道:“老太太嫌我没有儿子,大先生终年不同我讲话,怎么会生儿子呢?”

朱安的精神生活是贫乏的,到鲁迅死后,她连生活都变得贫困不堪。朱安和周母的生活费初时由许广平负担,许广平最艰苦的两年中无法再负担她的生活费,转由弟弟周作人负担,但是周作人却直言:我苦哉,我苦哉!

他对于负担母亲和嫂嫂的生活费并不情愿,朱安对于收周作人的这笔钱,心里也并不情愿,她知道鲁迅与弟弟关系不好,不愿意收他的钱,而且周作人给的钱也很难维持基本生活的开销,她仍旧过得很艰难。

许广平怎么埋掉朱安的(许广平曾中断朱安生活费)(9)

后来周母去世,朱安不愿意再收周作人的钱了,因此,1944年的时候,她听从周作人的建议,在报纸上刊登消息,准备出售鲁迅生前的藏书。周作人让北京图书馆开列了藏书目录,预备委托别人代为出售。

许广平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去信给朱安,信中希望朱安能够保存先生的遗物,说自己并未忘记朱安的处境,并且去信给周作人,希望他能继续接济朱安,自己日后一定想法筹钱还上。

然而同时,她却在报纸上委托律师发表声明,称鲁迅死后一切遗物都应由全体家属妥为保管,以备国人纪念。

许广平怎么埋掉朱安的(许广平曾中断朱安生活费)(10)

朱安非常不安,她在一次给鲁迅友人的回信中这样写道:我今年也已经66岁了,生平但求布衣暖菜饭饱,一点不敢有其他的奢望……我也仍旧知道名誉和信用是很可宝贵的,无奈一天一天的生活压迫,比信用名誉更要严重……字字句句情真意切,只让人为老妇人的凄凉处境哀叹不已。

得知鲁迅先生的藏书要被出售,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都心急如焚,他们派出代表去见了朱安,朱安听闻来意,立刻阴沉下脸,她最后冲着来人说:“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说到最后她激动起来,长期生活的贫困又加上对来自各方面压力的反感,使得这位老妇人终于撑不住了,她心中的酸楚像止不住的洪水那样翻涌而出,她孤独半生终于说出了心里话,而众人却无法反驳

许广平怎么埋掉朱安的(许广平曾中断朱安生活费)(11)

随后众人将许广平被宪兵逮捕,周海婴生病的情况一一向她道出,这个善良的女人立即改变了态度,她关切地问道海婴的情况,还说,大先生就这块肉了,为什么不将海婴带到北平来!

最后售书一事不了了之,此后许广平在自己生活亦相当艰难的时刻仍勉力维持朱安的生活,总算是保住了鲁迅的遗物。

1947年,朱安逝世,她希望将自己葬在鲁迅的旁边,对于普通夫妻来说,这种心愿再正常不过,然而对于朱安来说却是一场空想,不仅许广平,其他亲戚也不会同意,最后她葬在北京西直门外的保福寺墓地,甚至没能和婆婆葬在一处。

许广平怎么埋掉朱安的(许广平曾中断朱安生活费)(12)

小结:

朱安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除了那次公开售书,人们几乎留不下什么对她的印象。她像是一片影子,栖息在旧封建传统的周母身边。

作为妻子,她尽了最大努力,在她和鲁迅名存实亡的婚姻生活中,是她独自照顾周家老太太一直到临终,减轻了周家三兄弟赡养老太太的压力,而鲁迅虽然也算是个孝子,但是在实际孝敬母亲生活起居方面,他是毫无建树的,更别提弟弟周作人了,在鲁迅在世的时候,周作人只提供母亲每月50元的零花钱,大头都是由鲁迅供给。

朱安是封建礼教制度的牺牲者,是这场婚姻中最不幸的一个,她不是嫁给了鲁迅,而是嫁给了封建礼教,嫁给了旧时代的婚姻观念,因为就算她一生没有得到过鲁迅的青眼,她仍说“我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她从来没有怨恨过鲁迅,对他是一心一意的爱和尊敬,这就是她一生不幸的根源!

要根除无爱婚姻酿成的悲剧,就必须要破除旧式的伦理观念和婚姻制度。

现代社会父母包办婚姻的事情已经很少见了,年轻人可以自由恋爱结婚,但是在一些地方仍有封建礼教的残余,许多年轻人被迫与父母选定的对象结婚,年轻人面对这样的包办婚姻应该要勇于说不,努力说服自己的父母,不然就会酿成更多的悲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