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遗址加入世界遗产了吗(你不知道的良渚杭州拱宸桥边发现良渚文化遗址)

编者按: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五千年前,良渚先民以勤劳为曲、信仰为歌,领唱着中华民族奔腾浩荡的历史之歌,积淀下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

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频道携手钱江晚报、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一小铲和五千年:考古记者眼中的良渚》连载,带你从记者的角度,贴身观察,追溯那些发现背后的人和事。

良渚文化遗址加入世界遗产了吗(你不知道的良渚杭州拱宸桥边发现良渚文化遗址)(1)

2013年,杭州拱宸桥附近第一次发现了良渚文化遗址。遗址在拱墅区祥符镇吉如村,所以被命名为“吉如遗址”。这个地方听上去像在郊区,但实际上它就在闹市区里——上塘高架通益路附近,周边还有个叫吉如家园小区的楼盘。

2013年5月,在拓宽河道的施工翻土时,一位退休老师捡到了陶片,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刻进行了发掘,果然发现了秘密——这是良渚人居住的聚落,时间上属于良渚文化中晚期,距今5000-4500年。

2013年11月20日,遗址完成了考古发掘,已进行回填保护。

(一)吉如遗址:老城区不断南移的新旁证

虽然这处遗址面积并不大,只有800平方米左右,但是它的出现有点意外——良渚遗址主要集中在余杭良渚、瓶窑一带,尤其是良渚古城的发现,更是让人们知道了杭州最老的老城区所在。除此,周边的聚居区一般在以良渚为中心的北面和东面居多,而这处吉如遗址却是往南十多公里,几乎处于现在杭城的主城区之内。

这不是杭州城区第一次发现良渚遗址。20世纪30年代以来,古荡老和山(现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半山水田畈,都发现过良渚人的生活遗迹。如果画张遗址发现图,我们就会看到,杭州城的位置从5000年前开始,就随着陆地的逐渐升高、海水的退却慢慢南移。

从中华文明起源的良渚,到秦汉时期的余杭郡,再到南宋时期的临安,我们从这些考古发现地点里,一步步地看到了祖先生活水平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良渚文化遗址加入世界遗产了吗(你不知道的良渚杭州拱宸桥边发现良渚文化遗址)(2)

吉如遗址全景

(二)新发现:良渚人造房技术已很成熟

吉如遗址中发现的宝贝不算惊艳,属于良渚文化的“标配”,比如罐、盆、壶、鼎等器物,一些生活垃圾,还有一些动物骨骼,有鹿下颌骨、鹿角等。房子也不大,每间在10平方米左右。而良渚贵族最爱用的“土豪金”——玉器, 在这个遗址里,只发现了一种装饰品玉锥形器。

玉器少、房子小、生活垃圾不多,距离统治阶层住的高档住宅区——良渚古城还有十几公里,对于出门还要慢悠悠划舟的良渚人来说,这里实在是够偏僻了。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这处聚居点住的不是贵族,而是平民。

“良渚古城属于良渚遗址中心区域,这里只是外围地区,用的东西和古城中用的有点差别,但是文化面貌是一致的。就好像现在城里的人开车、吃麦当劳,乡村地方也有,就是少了点。”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郎旭峰打了个比方。

虽然算是良渚时期的乡下地方,但此地的发现,倒可以证明一件事:《史记》里记载了秦始皇缆船石的故事,秦始皇率船队到达钱塘江边时,见水急浪大,一时不能过去,就命令船队开到宝石山的南岸去躲避风浪,并将皇船系缆于一块巨石上。

“钱塘江的岸线究竟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在城北发现遗迹,说明这块区域还没有到钱塘江的岸线边,这里还是适合人居住的。以前,我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以西以北的地方,现在来到了南边,说明以后的考古工作可以向这边发展。”郎旭峰说。

吉如遗址还有个非常有价值的发现,就是考古队员发现了三道墙基,两边分布着比较规则的柱洞。而这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比较少见。

“这说明当时良渚人的房屋营造技术已比较规范、成熟。先挖小坑,用木棍或者木柱支撑墙体,提高承重能力。”考古领队、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曦说。

(三)良渚文化:还有哪些是我们不了解的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而余杭瓶窑、良渚一带的遗址群是特别高级的片区,算得上是首都级别的,遗址分布也特别密集,截至2013年11月,已经发现了135个遗址点。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告诉记者:“探索中国早期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进程,良渚就是最佳样本,它是一个早期国家,刚从原始社会变成国家形态,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了城市形态的出现,良渚可以告诉我们很多。”

从1936年良渚遗址第一次被发现之后,发掘工作至今没有停下。人们发现了玉琮、玉璧、玉钺这些高级礼器,知道了普通青年穿葛麻做的衣服,贵族青年夏天穿丝绸冬天穿兽皮,出行靠筏、饮水靠井、食物靠稻、灌溉靠坝……那么,到底良渚文化还有哪些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从城市的角度看,我们对于良渚文化的探索才刚起步,不知道的肯定比知道的多。”王宁远说,如今他们只知道良渚古城系统的大略结构,知道中心礼仪建筑和城墙,发现了外郭和外围水利防洪系统的线索。但是,对于城市的功能布局、建筑形态、交通系统知道得不多。

比如,署衙在哪,作坊在哪,仓储区域在哪,房子和宫殿的形态,城门和街道的模样等,还有大量未解之谜。

“进一步说,我们对于良渚时期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城乡的经济和政治关系,如城市平民的职业分工,普通聚落的贡赋制度,家族形态等等,几乎一无所知。”王宁远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