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朝的英雄有哪些(历史上的援朝)

援朝的英雄有哪些(历史上的援朝)(1)

说到“援朝”人们首先想起的肯定是几十年前,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其实早在明朝万历年间,也有过一场“援朝”战争,也就是万历三大征里的朝鲜战争。说起这万历皇帝,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他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10岁继位,在位48年,是明朝众帝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在位前期与后期,可谓是有天壤之别,初期不仅有张居正等能人主持政务,自己也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完全是一位勤勉明君的风范,不过后期由于种种原因,不上朝,致使国家几乎停摆,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场足以影响日后东亚格局的战争。明朝却是不得不打的,往小了说像是大哥在保护自己小弟,小弟被“猴子”欺负了。大哥总是要帮出头的,也让其他小弟看看,平时不是让你们白进贡的,大哥是能保护你们的。往大了说就是压制有可能崛起的小鬼子,保障自己利益。所以历来强硬的大明王朝在此局面下几乎是一定会出兵的。此时的朝鲜,作为明朝的藩属国,朝鲜王朝以儒教治国,在国家体制方面也是向大哥学习,各种宫廷结构与明朝大体相当,当然学到的不仅是好的方面,就连出的问题也差不多,朝鲜李氏王廷掌权、各种党争、各种王子叛乱,后宫的女人也来凑热闹,而且军事上重文轻武,有关于记载道:“人不知兵二百余年”

援朝的英雄有哪些(历史上的援朝)(2)

丰臣秀吉,出身无法冠姓的下层阶级,明治维新前只有贵族阶级有姓氏。幼年时期取名为日吉丸,仕于织田信长成为武士之后改名木下藤吉郎。因长相猥琐,身材瘦小,被织田信长称为“猴子”。后又因仰慕,猛将柴田胜家与丹羽长秀名字中各取一字,创造出一个新姓氏——羽柴,自称羽柴秀吉。日本在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战国时代后,于1590年由羽柴秀吉继承前主公织田信长的大业完成日本统一并且他自己就任关白,由日本天皇赐姓“丰臣”,所以自此才被人称为丰臣秀吉,使日本延续百年的“村长战争”局面重获一统。这个“猴子”以武力统一全国后,执掌日本的军政大权,为了自己骤然膨胀的野心,也为了转移国内大名对分封不均的矛盾,便决定通过武力先侵占朝鲜,再征服中国,然后谋取天竺,进而称霸亚洲。都是从战场走出来的,士兵战力很高,可以说是兵强马壮之际,立国封赏是大事,区区几个小岛哪够一众功臣封赏,再加上刚刚平定的新势力嘴服心不服,自古以来都是一样的,让自己内乱还不如去霍霍别人呢!丰臣秀吉以宇喜多秀家为元帅,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九鬼嘉隆为水军指挥官另有黑田长政、岛津义弘、蜂须贺家政、藤堂高虎、小早川隆景等日本史书上的“黄金一代”为领军,可谓精锐尽出,以15万兵力入朝作战于釜山、庆州一线登陆,拉开侵略朝鲜的序幕。开始了这场历时七年的侵略战争。久疏军事的朝鲜哪里是准备充分的日本的对手,匆忙组织起义军也是无力对抗,那是一个摧枯拉朽。仅仅一月有余就形成了:“王京陷落,八道失陷七道,仅靠近明朝边境义州一带尚存,请求明朝援助的使者,在路上络绎不绝”的局面。唯一亮点就是朝鲜水军,在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率领下,以其发明的龟甲船为主体,展开一连串的反击,玉浦海战、闲山岛海战、釜山浦海战都获得大胜,击沉日军船舰300余艘,大大振奋了朝鲜军民抗敌的决心。

1592年7月,第一支抗倭部队出征,统帅为辽东副总兵祖承训。这支部队是辽东铁骑中的一支,祖承训也是李成梁的嫡系,战斗力较强。但是,因情报不明,又怀疑朝鲜使者谎报军情,所以这支部队只有三千人。在进攻平壤的过程中,祖承训中伏,副将史儒战死,部队损伤惨重。祖承训侥幸逃生。

12月,万历命刚刚结束宁夏战斗的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统蓟、辽、冀、川、浙诸军,克期东征。他的弟弟李如梅、李如柏任副总兵职,同军前往。十二月二十五日,明军在李如松的带领下,统领4万大军抗倭援朝。

援朝的英雄有哪些(历史上的援朝)(3)

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李如松,字子茂, 辽东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明朝中后期名将,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李如松自少骁勇善战,为人狂狷,虽爱兵如子,但在彼时“文贵武贱”的情形下,也经常不给文官面子,是当时有名的官二代,只是不知为何很为万历喜爱,想来还是因其很知道忠君爱国的。

李如松于1593年1月初,抵达平壤城附近,以围三缺一的战术,将明军主力进攻平壤的南、西、北三个方向,东面给日军留出退军路线。祖承训率领的明军率先突破城南的芦门,接着含谈门、普通门、七星门、牡丹峰也相继被明军攻占, 小西行长一看大势已去,率领残兵自东南方向突破,渡过大同江向汉城退却。沿途早有李如松部署李宁和查大受伏兵等候,当时明军配有佛朗机炮、虎蹲炮,灭虏炮...等等火炮数百门,诸炮齐发,声如天动,犯之无不焦烂。李如松收复平壤、开城,并且进攻汉城,是役,明军付出阵亡790人的代价,给予日军九千余人的损失,在平壤之战大破日军小西行长等部。由李如松率领的明军在平壤大捷后,为了快速缓解后勤危机,欲乘胜追击日军速战速决。 1593年初,侦查先锋在碧蹄馆(位于首尔西北部)南方的砺石岭遇到日军,双方前锋交战,查大受乘胜追击,并将战况传给李如松。李如松得报后,以为日军如当地人所说弃城撤退,遂率本部骑兵4000人,从开城驰援。孰料日军立花宗茂率兵在砺石岭埋伏,立花宗茂从小丸山攻击明军,而明军也很快开始反击日军,打得立花宗茂狼狈不堪,退回小丸山,日军由赶来接应的黑田长政率5000人接替了立花宗茂继续指挥战斗,时近中午时分,突然20000名日军先锋军如小早川隆景、小早川秀包、吉川广家等部赶来,后面还有日军本队20000人进军。

这时李如松率亲兵赶到战场,得知了明军的境地后,于是采用疑兵之计,主动冲击人数优势的日军,日军以为明军主力来了,采取了小早川隆景的建议,意图分兵合围,明军率先击溃了其侧翼,并开始追击却误入泥滩影响了机动,李如松立即下令,让陷入泥滩的骑兵下马步战,最后明军徐徐退出泥滩。小早川隆景见计划失败,索性也就不要什么计划了,将优势兵力全部投入战斗,明军顿时陷入险境,此时李如柏、李宁、查大受、张世爵、方时辉、王问等明将皆各自持刀奋勇作战,立花宗茂军立时被打残,小早川秀包试图包抄明军的侧翼,却被明军小分队击退,不久小早川隆景投入吉川广家、户川达安、黑田长政的军队包围明军,至黄昏后明军终于等到左协大将副总兵杨元率援军1000人到来,杨元奋勇冲破日军包围领军抢占李如松右方阵地,并和李宁的炮营发炮轰击日军援护明军撤退,日军小早川隆景因明军援军的到来退军。根据朝鲜宣祖实录所记,明军投入人数当在5000人左右,可见明军兵力并不多,只是明军战斗力强悍,又有援军到来搞不清虚实的情况下怕有闪失,日军只得撤退。此役由于主将李如松的轻率导致明军几陷死地,却也突出了明军骑兵的强悍战斗力,兵力占优的日军努力奋战却无法消灭仅仅数千人的孤军,反而自身损失惨重。碧蹄馆之战后,李如松得知汉城日军的军粮库在龙山大仓后,密令查大受和李如梅率700勇士夜袭龙山大仓,将数十万石粮食全部烧毁,为“抗倭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此时,朝鲜瘟疫流行,征发粮食不易。军粮一失,日军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1593年6月,丰臣秀吉遂派使节由釜山至北京城议和,谈判一直延续到1596年末,最终因丰臣秀吉拒绝交还釜山、庆州一线,而无法达成。

并且于1597年初,日本出动陆军141490人,水军7200人,再侵朝鲜。这次再侵朝鲜,日本使用反间计诬陷李舜臣阴谋篡权,朝鲜王庭即将李舜臣下狱,后又贬为士兵,只能白衣从军。战事再起之初,朝鲜水师在漆川梁之战几乎全军覆灭。无奈之下,朝鲜再次起用李舜臣。李舜臣到任时,原来苦心经营的水师,只剩下数艘舰只。但他因为身系救国重任,惟有在这个逆境里尽其全力,在全罗道右水营重建海军。

2月,明朝再次议定援朝征日,以麻贵为总兵官,统帅南北诸军。

麻贵,大同右卫(今山西朔州)人,大同参将麻禄之子,亦是明朝一员悍将。

当时在朝兵力,明军人数远低于日军,明朝方面的援军,最初预定七万,实际上是四万,后来才陆续增兵。

6月,日本兵船数千艘停舶于釜山,逐步向梁山、熊川逼近。8月,日本攻破泗川、南海、光州,最后进攻南原。明军副总兵杨元率领3千明军和3千余朝鲜军镇守南原,孤军坚守数日后被迫突围,守城将士绝大部分阵亡,南原失守。

这时驻全州的明将陈愚衷因南原失陷立即撤退,这样加藤清正的右路军便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全州。之后,日军又分别攻陷黄石山、金州、公州等地, 汉城的屏障尽失。南原和全州的失守不仅彻底的打乱了明军的战略部署,也给明军后来的反攻造成很大的麻烦。

此时朝鲜局势再度危若累卵,在一开始,明军在朝鲜的形势相当困难。据守的城市接连失陷,进攻也遭到挫败。但在万历皇帝坚定不移的支持之下,明军不断的开赴朝鲜战场。

麻贵为了拖住日军北上的攻势,为明军动员争取时间,决定伏击日军,命副总兵解生等率军2600人奔赴稷山北部,巩固汉城的前沿阵地。于稷山附近与日本战国名将黑田长政和日军第三军团一部发生遭遇战,日军先头部队被击溃,明军的后续部队杨登山率军赶到,击败黑田长政。后因毛利秀元大军赶到而从容撤退,黑田长政占领稷山,但未能北上汉城。此战为明军以少胜多的战例。虽然日军最终占领了稷山城,但日军却慑于明军的野战能力,未敢前进。永远的丧失了战争主动权,对中朝双方战略意义重大。不久日军全线撤退至釜山。而明军阻滞日军攻势,为明朝增兵朝鲜赢得时间,战略目的完美实现。

稷山之战结束后,麻贵命李如梅率兵数千攻向星州谷城,后有日军援军到来,如梅遂退去。而攻打青山的日军毛利秀元等,则被明参将彭友德率领的中朝联军包围,死伤惨重,幸有蔚山城驻守的日军接应才撤退。

1597年8月,李舜臣指挥着刚重建的水师,再度与日本水师决战,而决战地就是在鸣梁海峡。1597年10月, 日军统帅藤堂高虎率领133余艘战船,李舜臣先将海峡内的民船侨装成战舰扰乱日军,以为朝鲜水师已恢复过来。自己则亲率14艘战船引敌深入鸣梁海峡。在成功引诱日军进攻后,李舜臣随即发起集中攻击,对准日军指挥舰攻去,歼灭了日军指挥舰和其他战船2艘,击毙日军主帅来岛通总。明军由陈璘提督水师,副将邓子龙、游击马文焕等皆其统属。11月,邓子龙率三巨舰向日军进攻,并自为前锋,与日军决战。战斗时曾携壮士三百人跃入朝鲜战舰以救援,直前奋击。却被其他战舰误掷火器于邓子龙战舰,使战舰起火,结果邓子龙阵亡。而李舜臣领兵来援,率船队冲入敌阵,却被日军包围,不幸中流弹牺牲,明军继续战斗。日军则因为成功让小西行长脱困而且战且退。小西行长的友军岛津义弘引舰队来援,陈璘亦将其击败,结果来援日军只得扬帆退去。

12月,日军遭受惨败后,明军乘胜追击,接连获胜。攻打蔚山城,明军以茅国器率领的南军作为先锋,迅速突破了蔚山倭城,把日军将领加藤清正率领的军队围困在岛山城。然而明军经略杨镐徇私,临阵换将导致失败,丧失最佳战机。此时日本大批援军到来,天又下大雨,明军火器无法使用,解了加藤清正部队之危难,杨镐又指挥失误,仓促撤军,明军遭受了极惨重的损失。杨镐不及下令,便率先逃往汉城,一时间大部军队皆溃败。只有副将吴惟忠、游击茅国器断后,日军在解围后暂退以保住胜果。杨镐向朝廷谎报前线大捷。赞画主事丁应泰得知战败实情,向朝廷回报了战败事实,明朝首辅赵志皋遣官查察。

1598年,日军小早川秀秋等部70000多人回国休整,以加藤清正,岛津义弘等64000人防守占领区。邢玠将明军兵力分为水陆四路,每路置一名大将,中路李如梅(后替换为董一元),东路麻贵,西路刘铤(外加朝鲜都元帅权栗),水路陈璘,各自负责握守要地,相机而动,进攻之时,各率约五万分三路,以麻贵再攻蔚山,董一元、刘铤进攻泗川、顺天。9月底,明将麻贵再次包围加藤清正于蔚山,两军互有胜负,但最后遭救援加藤清正之援军夜袭而败退。10月,总兵官刘綎、麻贵分道出击进攻日军,并大败之。同时,丰臣秀吉于8月死于京都伏见城的消息传至朝鲜,日军士气因而受挫,开始准备撤退。12月,仍然留在朝鲜的日本残兵再次由乙山偷渡,但因为崖深而道浅,将士不敢进。结果陈璘在夜里潜入,向其连珠炮发,日军只得逃去,陈璘更领明军追击。

1599年4月,明军班师回朝,至此抗倭援朝之战结束。万历朝鲜战争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此役是明朝对外战争最后的辉煌,不仅保卫了朝鲜半岛,还进一步巩固了中朝友谊。日本也元气大伤,丰臣集团的势力被削弱,导致比丰臣秀吉更能忍的德川家康崛起也是始料未及。从长远来看,万历朝鲜战争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奠定了之后300年东亚的和平局面。但明朝也由于此役,国力更加衰退,削弱了辽镇的军事实力。清乾隆年间,到访中国的朝鲜人洪大容,还曾对潘庭筠和严诚称道明朝的再造之恩:“万历年间,倭贼大入东国,八道靡烂,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费天下之财,七年然后定;到今二百年,生民之乐利,皆神皇之赐也。且明末流贼之变,未必不由于此,故我国以为,由我而亡,没世哀慕,至于今不已。”,由此可见高丽之地也不尽是忘恩负义之辈,至少他们的先辈不是。

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援朝之战,用铁一般的事实,教了丰臣秀吉该如何做人。三百年后,日本人野心不死,又再一次为我中华英烈钢铁般意志所粉碎,再教教他们国与国之间该如何交往,侵略者没有好下场。缅怀英烈之余,愿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