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大学废物室友最后都怎么样了(北大室友毕业十年后的这场夜聊)

「如果我的人生到现在,只剩下北大这一件事可说,就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那些大学废物室友最后都怎么样了(北大室友毕业十年后的这场夜聊)(1)

这句看似凡尔赛的话出自三个北大同宿舍女生毕业十年后的一次睡前聊天,当「北京大学」、「存款七位数」、「海归博士」等标签同时出现在她们身上,该视频在三天内的播放量突破百万,话题热度更是直接冲上热搜第二。

此次深夜卧谈视频出自抖音自媒体博主——【全嘻嘻】,她的抖音一直坚持内容创作,记录一次次有深度的睡前聊天。此次令人惊喜的百万数据量背后,是网友对她们真实而通透对话的赞赏,亦是对她们在成长中自我建构与勇于和解的钦佩。

清博舆情系统显示,近30天关于【全嘻嘻】的话题讨论度基本维持在200,其中综合指数最高分别在3月19日、26日左右,这正是全嘻嘻的「北大毕业十年后的室友夜聊」系列更新时间。

那些大学废物室友最后都怎么样了(北大室友毕业十年后的这场夜聊)(2)

01 睡前来看一场沉浸式对话!

全嘻嘻的视频无需费心于拍摄和剪辑手法,原创内容的输出才是她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她只需固定镜头,选定聊天主题,邀请特定好友进行一场沉浸式、深层次的对话。

「北大毕业十年后的室友夜聊」是一次以北大学子身份为人生起点进行的探讨。毕业十年,当时250宿舍的三位室友:价值自洽的嘻嘻、温婉如玉的世中、清醒理性的佳佳,她们三人的人生兜兜转转,但最终在三十而立之年都进入到令自己满意和舒适的阶段。

那些大学废物室友最后都怎么样了(北大室友毕业十年后的这场夜聊)(3)

和大多数人一样,三人毕业后是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状态,很少主动联系对方,只有在彼此重要的人生节点才会同步信息。正如嘻嘻所说:“我现在的人格建设模板起点是佳佳”,正因为是处于价值建构时期的密友,才会不自觉地影响到个人的价值建构、成长与和解的过程。

那些大学废物室友最后都怎么样了(北大室友毕业十年后的这场夜聊)(4)

她们的这场夜聊,从价值建构、职业选择聊到大学恋爱、原生家庭。我们看到,尽管是带着北大学子光环的她们,前路也并非一路坦途。但令人欣赏的是,她们做选择时的坚毅,走弯路时的坦然,这种不断突破自我、丰富人生履历的尝试,让网友们纷纷感叹:“这就是女孩子多读书、不断突破自己的魅力!”

事实上,全嘻嘻的视频总是以系列呈现,话题内容包括复盘生孩子和产后恢复,断舍离的生活习惯,婆媳聊天,中年忏悔等,她记录并反思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并善于抛出话题与家人、朋友进行深度畅聊。有趣的是,这些内容记录的虽然是嘻嘻的个人经历,但大家似乎总能在这些话题中窥见自己。

02 谈话类视频创作的发展前景如何?

2000年左右,访谈类电视节目盛行。其中颇受观众喜爱的当属《铿锵三人行》,它是一档由窦文涛主持的谈话类节目,豆瓣评分高达9.6分。嘉宾们如老友围炉谈话般,在闲谈中各抒己见,从时事、娱乐谈到学术、体育、文学等话题,自由交流而无需争辩所谓对错,是一档兼具深度与趣味的节目。

那些大学废物室友最后都怎么样了(北大室友毕业十年后的这场夜聊)(5)

节目之所以广受追捧,很大程度上在于节目的包容性。正因为《铿锵三人行》允许多元声音的存在,在主持人和嘉宾们良性的思想碰撞下,拓宽了观者的眼界和思维方式。同时,节目邀请过成龙、周星驰、徐静蕾等嘉宾,使得该节目既不是只拥有呆板的学术氛围,也不偏斜于泛娱乐化的框架,而是趣味中又杂糅着深度,让人受益匪浅。

而另一档大家耳熟能详的访谈类节目《鲁豫有约》,则不像《铿锵三人行》那样好评如潮,似乎走的“黑红”路线。近几年,鲁豫的采访片段总是频繁被骂,但又频繁出圈,连带着《鲁豫有约》节目也一直有热度。

采访周迅时,周迅说:「你能想象我那种开心吗?」

鲁豫答:「我不能想象。」

那些大学废物室友最后都怎么样了(北大室友毕业十年后的这场夜聊)(6)

那些大学废物室友最后都怎么样了(北大室友毕业十年后的这场夜聊)(7)

采访易建联时,鲁豫说:「她们说你英语一直特别好。」

易建联:「谁说的?」

鲁豫:「对呀,谁说的,听说。」

那些大学废物室友最后都怎么样了(北大室友毕业十年后的这场夜聊)(8)

尽管鲁豫时常因为这些尬聊名场面被拉出来群嘲,但不得不说鲁豫的提问方式是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她不同于杨澜的知性与干练,也不同于易立竞的犀利和“咄咄逼人”,而是温柔中带着尖锐,玩笑的语气中透着杀伤力。她既能做到倾听对方的畅谈;又能循循善诱,引导嘉宾放下防备、袒露心声。这也就是为什么《鲁豫有约》一直能保有热度。

那些大学废物室友最后都怎么样了(北大室友毕业十年后的这场夜聊)(9)

如今,谈话类节目已逐渐从电视领域朝短视频方向发展。市面上几乎很少有像全嘻嘻一样专门做深度聊天的账号,更多的是给建议、提供人生指南的博主,而且多局限于情感领域。他们习惯打着分享经验的旗号,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去告诉年轻人该怎么做,该怎么少走弯路。

全嘻嘻则不同,她的视频不会给你条条框框的约束,而是在做一种分享,理性而逻辑自洽,让观者自行去体会和感悟。她记录着和家人、朋友的聊天,尊重每个性格迥异的人的选择,不苛责曾经走过的弯路,而是享受,比起结果,她的视频中传达出一种追寻过程的快感。

那些大学废物室友最后都怎么样了(北大室友毕业十年后的这场夜聊)(10)

谈话类短视频要想抢占市场,关键要找准自己的视频定位。全嘻嘻是从记录生活的初心出发,开启一场场平等对话,没有压迫感,没有说教,而是心灵上的交流。

就其发展前景而言,此类走心的深度聊天内容的确有发展空间,但思想碰撞难免会带来争执,如何把握内容产出的度将是一大难点。譬如全嘻嘻曾发布过断舍离的视频,但有不少网友认为:全嘻嘻扔的东西不是断舍离,而是浪费。因此如何选择探讨的话题,以及如何措辞都是深度聊天类短视频必须关注的点。

03 浅聊天时代的深对话

在这个短平快时代,信息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进行一些深对话是件难得的事。时代的快节奏让我们变得有些浮躁,很难静下心;但全嘻嘻的视频却像是一股清流,专注于记录有内容输出的聊天。她的视频内容的深度不仅源于高知分子间的高手过招,也源于产出之后评论区网友们热忱地互动。

那些大学废物室友最后都怎么样了(北大室友毕业十年后的这场夜聊)(11)

那些大学废物室友最后都怎么样了(北大室友毕业十年后的这场夜聊)(12)

视频发出之后,网友也算是参与者,可以认同,也可以辩驳。她的视频更像是与网友展开的一场辩论,各方据理而论,没有正确答案,有的只是千人千种选择。

似乎每个人都能从全嘻嘻的视频中窥见自己,窥见诸如在原生家庭、爱情、工作等各方面的经历,窥见那个曾经稚嫩的自己。然后我们反思、探讨、尝试、跌倒后再尝试,直至后来我们终将学会如何“让自己满意”,抑或是“成为一个普通人。”

“成为一个普通人”并不意味着放弃追求,相反,它构成了一种非常积极的叙事机制。愿你我都能温和通透,能在深对话下不断探索自己、建构自己。

作者:黄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