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女性职业跟娘有关(古代女训的发展)

我国的女训文化源远流长,产生于先秦,成型于两汉,成熟于隋唐,繁荣于宋元,于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此后由盛转衰。纵观整个女训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明清时期由于正处于封建社会制度由盛转衰的时代,因而,这一时期的女训文化在其整个发展史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为何明清时期发展如此迅速?

古代的女性职业跟娘有关(古代女训的发展)(1)

女训文化的发展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主要是指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关于为人处世、治家兴业的直接或间接训示、教诲,也包括兄长对弟妹的劝勉,夫妻之间的嘱托等。女训作为家训文化的重要分支,是指专门以女性为教育对象的家训。著名的佛门大德印光法师曾说过:“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

“教子为治平之本,而教女更为切要。盖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母。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而其夫与子之不为贤人者,盖亦鲜矣。其有欲挽世道而正人心者,当致力于此焉”

由此可见,女性在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明清时期是我国女训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一时期的女训文化不仅反映了当时明清社会的女性道德观念变迁,而且其特有的训诫功能和社会影响力在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的社会转型与发展,对社会伦理生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女性职业跟娘有关(古代女训的发展)(2)

人们对于“女训”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只因历史久远,时至今日很多著作都已经遗失,但按照后世史料记载也是有迹可循的,比如,在《列女传》中,就记载了许许多多贤母事迹,还收录了先秦时身教妇德的故事。总体而言,先秦时期还未真正形成系统性的女训文化。学术界普遍的观点是女训真正形成专门系统的研究是始于东汉时期班昭的著作《女诫》。

清时期,共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一时期总体上而言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中国传统的女训文化却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古代的女性职业跟娘有关(古代女训的发展)(3)

从南北朝到清代共有家训著作117种,其中清代占据61种,为前面朝代总数量的一倍还多;而从汉代到清代的女训著作共有34种,其中明代有6种,清代24种,二者相加30种,明占据了中国古代女训文化著作的绝对主导地位。这一时期女训文化的鼎盛不仅体现在著作的数量之多,还体现在女训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女训作品的增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清时期女训文化的繁荣,然而,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也达到了顶峰。朱元璋在洪武元年(1368年)曾诏令天下:“民间寡妇,三十以前人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闯,除免本家差役。”不仅从政策上大力表彰妇女节烈,而且还有经济上的奖励。

古代的女性职业跟娘有关(古代女训的发展)(4)

另据《二十四史》中《明史》记载节女列妇:“不下万人……而湮灭者尚不可胜记。存其什一,亦足以示劝云。”

虽然我国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班昭的《女诫》这样专门训诫女子的女训作品,但此后历朝历代针对女子的德育作品并不多见,即便有也大都是以口头训诫和民问故事典范为主,而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加之宋明理学在统治思想中所处的指导地位,使得这一时期女训作品犹如雨后春笋,迎来全面的爆发。女训文化在这一背景下也到达鼎盛时期。

古代的女性职业跟娘有关(古代女训的发展)(5)

为何女训文化会迅速发展?

明清时期女训文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女训作品数量不仅大量增加,而且还出现了很多由女子撰写的女训,上至皇室,达官贵族,下至民间普通百姓,争相创作、传阅,因此,对当时社会的女子生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深究这一时期女训文化繁荣景象背后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基础较好,为女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质保障。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但凡是社会经济基础较好的时代,文学方面的相关创作就会出现大的飞跃。我国封建社会虽然自清朝末期开始由顶峰走向衰落,但纵观整个的明清时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的制度,比以往更加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很活跃。

古代的女性职业跟娘有关(古代女训的发展)(6)

其次,明清时期统治阶级为加强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的需要,大力提倡和弘扬封建女德,为女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保障。

众所周知,历代皇帝最关心的就是其政权统治的维护和延续问题。在明清的统治者夺取了政权之后,为实现其政权统治的稳定性和长久性,必然需要借助文人墨客的传说礼教来进行包装和宣传,为此,他们大力提倡和发展女训文化,一方面,鼓励臣工和文人宣扬以忠、孝、节为核心思想的女训文化;另一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那些是否符合封建女训伦理的行为进行奖惩。

古代的女性职业跟娘有关(古代女训的发展)(7)

再有,明清时期社会上女教读物大量涌现,为女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理论基础。明朝时期,王相将《女范婕录》、《内训》、汉代班昭的《女诫》、唐代宋若莘的《女论语》合辑成《女四书》并出版发行,对当时乃至以后的女训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此之外,明清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以女子为教育对象的读物,据《中国丛书综录》记载,明清两代的女教读物就有三十种之多,而明代以前有记录的只有四种。

最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最初的萌芽开始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家庭和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为女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社会动力。

古代的女性职业跟娘有关(古代女训的发展)(8)

明清时期正处于封建社会制度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最初的萌芽开始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新兴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开明封建力量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同以往的冲击,这种历史性的巨变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势必会造成社会观念的转型,导致传统的封建礼教遭遇严峻挑战。

明朝中叶开始出现的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冲击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而到了清朝时期,不断涌入的西方先进思想,使得人们开始尝试冲破封建礼教束缚。

要求妇女解放,主张男女自由结合逐渐成为这一时期我国伦理观念变迁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此背景下,一方面社会上要求提高女性地位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封建统治阶级出于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在女训方面对女子提出了更严厉的要求。此时,正处于封建意识形态转型期的女训文化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古代的女性职业跟娘有关(古代女训的发展)(9)

女训文化伦理思想的影响

自古以来,强调女性必须遵守“三从四德”等封建女德要求,并将其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去努力实践。在明清时期,由于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鼓吹,封建的女训文化伦理思想达到了顶峰,社会女性也在这种畸形的女训文化道德观的熏陶下自愿或被迫地成为了这种封建道德的牺牲品。

女训文化旨在让女子树立“男尊女卑”的观念,从而遵守“三从四德”等封建道德规范,从而自觉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以孝悌和顺、贤淑贞烈和勤励节俭为主要内容的女训文化伦理思想,影响着女性的一生。受这些封建女性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一方面,女性潜移默化的自觉维护以“男尊女卑”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古代的女性职业跟娘有关(古代女训的发展)(10)

另一方面,她们的身心也饱受摧残,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导致有些女性的心理甚至产生扭曲,即便她们的丈夫在外面吃喝嫖赌,做妻子的也要笑脸相迎,好生伺候着,唯恐被丈夫抛弃;另外,为了取悦男性,女子还以“裹足”方式残害自己身体。

女性除了要在言行上毕恭毕敬之外,还要时刻做好准备,竭力避免与家庭成员发生摩擦,如果遇到与长辈产生纠纷,女性必须要首先勇于牺牲,通过自己的委曲求全来成全家庭的和谐稳定。

另外,如果遇到有客人到访,女性应该积极操劳,从饮食到起居,无一不要求女性打理妥当,除了招待好宾客之外,女性还要格外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是否得体,避免出现失宜之处。由上可见,明清时期女训文化伦理思想对当时妇女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当今社会,女性依然在维系家庭和睦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古代的女性职业跟娘有关(古代女训的发展)(11)

结语

在漫长的明清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女训文化伦理思想留下了厚重的印迹,为适应封建礼教的道德伦理要求,这一时期的女训文化特别注重培养封建社会需要的“贤妻良母”,扼杀了女人的天性,一味强调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女子无才便是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愚昧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古代中国社会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有关女性伦理道德的规范,成就了浓厚的中国传统女性伦理道德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的很多观点已严重落伍,甚至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阻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