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小马克思的他(人称小马克思的他)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众多知识分子也开始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解救中国的方案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一任党委书记的李培南,不仅是一位从事过秘密交通工作、参加过长征的革命战士,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人称“小马克思”的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党的教育和干部培养事业,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人称小马克思的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人称小马克思的他(人称小马克思的他)

人称小马克思的他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众多知识分子也开始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解救中国的方案。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一任党委书记的李培南,不仅是一位从事过秘密交通工作、参加过长征的革命战士,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人称“小马克思”的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党的教育和干部培养事业。

用“跑路”和“打仗”诠释理论研究工作

李培南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著的事业生涯,要从他青年时的一段经历讲起。李培南于1922年进入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学习,因学潮而接触政治类书籍,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等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一系列政治刊物。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为国家和人民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与信念在李培南的心里慢慢生根、发芽。

入党后,李培南接受组织上的安排,保藏了一批马列主义著作,这就使他有机会接触并学习马列原著。后来在抗大任政治教员时,为了做好学员教育工作,李培南更是从夯实自身理论基础、提升理论修养出发,先是学习《政治经济学》,后又啃读《资本论》。抗大学员张精业在回忆生活片段时曾述,“李政委讲话理论性很强……据说在‘红大’当教员讲社会发展史十二年,外号叫‘小马克思’。”

李培南曾用“跑路”和“打仗”形象地诠释了理论研究工作的核心要义。他说,“没有跑路就打不了胜仗。查资料,搞调查,就是跑路。跑是为了打,是往冲锋枪里装子弹。”在他看来,能够最终在社会科学研究上取得成绩,离不开平时在深入调研、阅读书籍、查看资料上的日积月累、脚踏实地与刻苦钻研。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也才能为研究事业作出贡献。

自学多种语言深读经典原著

李培南自接触到《共产党宣言》后,不停地翻阅,直到1964年还写了近3万字的《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李培南在阅读《共产党宣言》等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时,为了能够准确把握理论的内容与精神,自学了多种语言,以便阅读、比对不同版本的原著,从而更好地理解经典著作的要义。1931年李培南在上海工作时,负责订阅一份《泰晤士报》寄给江西中央苏区,他在寄出报纸前总先翻阅一遍。1933年2月李培南在北平工作期间,租住在一家英文报纸的排字工人家里。他以从事研究活动的学者身份,请房东向他所在的报馆代订一份英文报纸,方便学习英文。他还自学了俄语和德语,借助字典,甚至可以阅读原版《资本论》。

给今天带来什么启示

李培南是我党理论宣传家,他在理论学习、研究、宣传方面的人生经历,给我们今天带来两点重要启示。

1、读原著悟原理,与时俱进学习理论。

作为“红色教授”,李培南在育人之外,以其毕生精力,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宣传工作之中。他扎实学习《马恩全集》《列宁全集》《毛泽东选集》,参与编写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讲授提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部分。在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工作时,自主编写了哲学教科书。即使到耄耋之年,仍在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

共产党人始终强调学习,尤其是理论学习。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学理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与时俱进。对于今天的理论工作者来说,要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融入自己的学术研究中去,才能做出经世致用的学问。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

被称为“小马克思”的李培南,从来不是本本主义者。他深切感到,革命中的问题需要汲取理论的营养,理论只有真正指导实践,才是活的、有生命力的。

1992年6月进行党员评议时,已87岁高龄的李培南,亲手用蝇头小楷写下长达16页的个人小结,详述自己晚年重读《毛泽东选集》和精读《邓小平文选》的心得体会。为了弄明白股份公司、股票、证券交易所等问题,他又重读《资本论》关于商品和资本的论述。

今天,有些人认为经典理论读过就好,不考虑是否理解透彻,也不考虑时代发展与变化。这种囫囵吞枣的学习方法,很难学到理论的真谛。只有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来反复验证理论,才能使理论更具说服力,从而正确指导实践。

【人物小传】

李培南(1905-1993),汉族,江苏邳县(现邳州市)人。1927年3月,李培南在解慕唐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李培南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一任党委书记。

1930年4月起,先后在中共江苏省委和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北平中共中央北方代表处任秘密交通和交通管理工作。1934年1月,被调往中央党校工作,担任政治教员和班主任。1934年10月后,调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红五军团政治部和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任宣传干事、科长和政治教员,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结束后,在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山东分局和华东局党校,先后担任过政治教员、政治总教等。此后,任中共温州市委、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代理校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等职。1979年任中共上海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筹备组副组长,同年起先后当选为上海市第七、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李培南的论著有:《关于共产主义问题报告大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新宪法是人民的宪法》《铁流二万五千里》等。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上观图编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朱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