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伊敏大街建安楼112号(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伊敏大街建安楼112号(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1)

行走在呼伦贝尔中心城区,一道道靓丽的绿化风景带妆点着城市,满目的草绿花香蜿蜒绵长,每一处景观都让人赏心悦目。若是慢下脚步仔细探寻,就会发现如今的海拉尔悄悄在改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路网骨架快速拓展,产业发展升级壮大,市政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一幅天蓝、水清、地绿、宜居的城市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拉尔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链条延伸、价值提升,坚持扬长避短、培优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新局面。

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动能明显增强

海拉尔区坚持“产业立区”,加强产业规划引领,以更大力度、更多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

该区积极推动农牧产业集群发展,持续加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畜产品供给质量和水平;鼓励支持近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丰富城市“菜篮子”;深入实施奶业振兴,依托现有哈克奶源基地,培育发展小型乳制品企业,扶持壮大本土乳业品牌,截至目前,海拉尔区“海乳”“鸿发祥”两个区域品牌已录入2021版内蒙古品牌目录企业目录,“合适佳”“哈吉草原”则已录入产品目录;着力推进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建设,推动生产要素集聚优化,进一步发挥呼伦贝尔现代农牧业产业园虹吸效应,深入打造“乳、肉、草、粮”四大科技示范板块,培育“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据了解,现代农牧业产业园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6838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基本完工,新入园项目4个,洽谈入园项目2个。

在推动优势产业创新发展方面,海拉尔区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冰雪运动项目,提升冬泳邀请赛、冬季英雄会等品牌赛事影响力,构筑以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会展、装备制造为核心的全链条冰雪产业发展体系;大力推进“乌阿海满”旅游一体化发展,坚持保护、传承、发展协调推进,重点打造两河圣山5A级旅游景区、哈克历史文化湿地、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冰雪特色综合体,搭建“一山、一水、一林、一雪”基础旅游框架;紧扣高端旅游定位,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和投资机构,强化旅游产品策划包装和规划设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立足蒙东、面向全国、覆盖俄蒙的区域性高端旅游集散中心。

海拉尔区加强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数”赋能,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呼伦贝尔大数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酷家乐渲染云、北京并行超算等互联网企业成功入驻,中国“最北方”大数据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同时,海拉尔区充分发挥呼伦贝尔大数据中心基础承载优势,抢抓“东数西算”新机遇,主动融入国家算力网络体系,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广5G、区块链、VR等新技术应用,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矩阵,实现优势叠加。

加快项目建设 经济运行提质增效

海拉尔区始终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强化时间观念,坚持清单管理,树立效率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多层级、跨部门、一体化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充分释放投资拉动作用,打好重点项目建设“主动战”。

2022年,海拉尔区本级重点项目116个,总投资142.4亿元,其中纳入市级重点项目22个,总投资102.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1亿元,已开工20个,完成投资11.22亿元。

为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取得实效,该区着力抓前期、抓资金、抓开复工、抓招商。各职能部门在项目前期跑办上实行主动办、热心办、马上办,对符合政策导向和本地实际的项目,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加快审批节奏,提高工作效率;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导向,用足用活各类政策,围绕工商业发展、乡村振兴、城市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资金、政策支持,用活用好产业投资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并努力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和多渠道投入的格局;在按照“计划往前排、工期往前赶”抓项目开复工,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的同时,力求在政府职能转换、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活力上取得创新突破;积极营造出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用一流服务赢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坚持内外兼修 城乡品质显著提升

走进建成于1983年的伊敏小区,各式机械机声隆隆,建筑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因建成年代较早,伊敏小区原有的基础设施都已破损老化。今年5月起,海拉尔区针对该小区的24栋楼进行整体改造,硬化地面,粉刷修整楼道,更换优化供水、供热和雨污管道……39岁“高龄”的伊敏小区逐渐展露新颜,930户居民欢欣不已。这是海拉尔区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老旧小区改造是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民生工程,也是促进城市整体提升的发展工程。海拉尔区共有住宅小区506个,总建筑面积约1978万平方米,符合老旧小区改造条件小区共373个,总建筑面积489.8万平方米,占全市总量的33.4%,是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主战场。2018年—2021年,历时4年,该区共改造老旧小区102个。2022年,海拉尔区计划投资2.85亿元,对85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惠及居民8431户,在改善民生的同时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让老旧小区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海拉尔区始终坚持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加快推动城乡发展内涵提升转变,让呼伦贝尔中心城区更有温度、更有韵味、更有质感。

该区以工匠精神建设城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老城区、河东新区、东山组团区域协调发展。增强老城区核心板块发展活力,提升河东新区城市窗口形象,推动东山组团功能完善和人口集聚。加快推进望城路、东山组团道路、旧城道路改造等项目,畅通城市微循环,完善“三纵五横二联一环”路网结构。深入实施城市供热、供水、污水管网优化更新和排水防涝综合整治等工程项目,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启动实施中心城区绿地公园、伊敏河两岸景观、城市慢行系统等城市品质提升项目,打造旅游休闲街区、口袋公园、沿河步道等一批城市更新典型示范项目、示范区域,真正做到了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城市发展升级,使呼伦贝尔中心城区的“颜值”更高、品质更优、百姓生活更幸福。

伊敏河文化艺术长廊项目堪称城市建设的又一点睛之笔。2022年,海拉尔区从文化聚焦、民族团结、人文特色、服务设施等方面谋划该项目,全力将伊敏河畔打造成呼伦贝尔“最美会客厅”“旅游目的地”“网红打卡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伊敏河畔五彩的灯光塑造了城市灵气,增添了无穷魅力,市民和游客沉醉于文化与休闲的双重体验,享受着美好的夜晚时光。

据悉,伊敏河文化艺术长廊计划总投资680万元,由红色文化长廊、民族团结长廊、生态文化长廊(在鄂温克)三大部分,新时代广场、国粹苑、石榴籽广场等8个区域,红旗书吧、红色记忆、票友汇、书香苑等23个点位构成。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投资180万元,打造了红色记忆、红旗书吧、红色霞光、红色征程、红歌嘹亮等多个点位。呼伦贝尔的红色文化与伊敏河畔的夜景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的佳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华路畅通工程,本着“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原则,多次组织开展现场办公,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攻坚克难,以强烈的责任担当、过硬的措施手段、扎实的工作作风、广泛的宣传动员,坚持做好群众工作,充分运用法律途径开展依法征拆,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5年未完成的征拆任务,在征拆过程中没有增加成本,成功积累新时代城市征拆经验。目前,建华路已全线贯通,有效解决了中心城区居民“出行难”问题,惠及呼伦贝尔中心城区40余万人口,使“海鄂”两地交流更加便捷,联系更加密切,充分释放了海拉尔区与鄂温克族自治旗经济发展活力,这也为推进呼伦贝尔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海拉尔区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该区深化智慧城市成果运用,加强资源整合、系统建设和功能设置,依托智慧城市平台,推进部门间系统联网,实现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监管,形成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格局;持续加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开展道路净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天际线美化、户外广告牌匾整治、停车秩序治理等专项行动;科学规划建设垃圾处理设施,逐步完善生活垃圾“4+2”收运处置体系。全面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海拉尔区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一批特色精品民宿、农家乐,打造沉浸式乡村体验示范项目,通过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向农村延伸,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完善长效管护机制,营造整洁卫生、规范有序、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

以人民为中心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一直以来,海拉尔区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作为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海拉尔区致力打造优质教育洼地,聚焦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升,打造东部盟市教育“第一品牌”。该区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全面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高中教育优中提质,积极探索名校合作办学模式,全力打造名师名校,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动职业教育办出特色,以需求侧为导向,科学设置学科专业,提高人才培养精准度。

海拉尔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完成,财政拨款比例提高至80%。区医院传染病区、精神科改造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投入1500万元建设区域智慧急救平台,健全急救快速反应联动机制,主动承接呼伦贝尔市120指挥调度中心指派的“海鄂”两地居民急诊急救任务。公共卫生服务成果显著,基层卫生服务长足进步,疾病预防控制更加科学系统。该区先后荣获“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自治区卫生应急规范区”“自治区健康促进区”等荣誉称号。

海拉尔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努力推动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该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严格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政策;持续加大就业保障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医养结合”服务,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全力保障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留守儿童、孤儿、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各项权益。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凯歌前行,奋力谱写智慧开放、生态宜居、幸福平安海拉尔新篇章。

文|本报记者 林墨涵 □ 王洪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